有没有必要常态化限行(限行一周观察绿色出行渐成新常态)

来源:【渭南日报】

有没有必要常态化限行(限行一周观察绿色出行渐成新常态)(1)

4月18日,我市主城区开启工作日常态化限行,当日限行1和6。渭南日报 记者 崔正博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杨晓妍

4月18日起,我市在主城区开启工作日常态化限行。常态化限行实施了一个星期,市民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变化?限行能否改变我们的出行习惯?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市民。

多数市民理解和支持限行

“每天限行两个号,虽然会给部分人出行带来不便,但一周只有一天限行,影响相对较小。”提起常态化限行,家在渭南高新区、工作地点在解放路的杨扬表示自己举双手赞同。在她看来,用1天拥堵换其余4天通畅是值得的。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限行的时候,我从家开车到单位至少需要30分钟,如果遇到雨雪天,时间耗费得更多。限行后,从家到单位,路上能节省近10分钟。”杨扬说,和堵车相比,自己更愿意在被限行那一天克服一下出行困难。“只要把出行提前安排好,限行也不会太影响生活。”

限行首日是星期一。当日7时40分,记者在渭南城区仓程路与东风大街十字观察到,车流量相较平时有了明显减少,公交车车速也有所提高。限行的这天像是在“放假”。私家车主朱志强说:“周一早高峰的车流量比其他时候大,刚巧这天我的车限行,我就选择骑自行车去上班,既达到锻炼的目的,也不用为堵车油耗伤神。”

在前进路与朝阳大街十字执勤的交警张凡介绍,相较之前,限行以来,每日车流量有了明显减少,特别是早高峰期间。出租车司机赵楠楠谈到实施限行后心情大好,“早晚高峰期间,驾车通过有些路段时,常常需要等待两个灯时,现在一个灯时就可以通过了。路上畅通了很多,一天就能多跑几趟、多挣些钱。”赵楠楠说道。

公共交通挺“受宠”

据了解,目前,渭南主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1.4万辆,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群众出行难、停车难、治理难问题愈发明显,主城区路网交通承载压力较大。为此,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渭南市交通运输局三部门联合下发新规定,我市自4月18日起实施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其中,每个工作日早7:00—晚8:00实施机动车限行。如遇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则不限行;若公休日因法定节假日调休为工作日的,不限行。

交通问题,不能一限了之。如何让市民更“乐行”?记者获悉,市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客流情况及特点,及时增加或调用备用车辆,用于提升主城区主干线路和高峰时段的运行频次,全力保障公众出行需求。与此同时,我市还持续推行公交乘行优惠措施,每月1日“公交日”,渭南城区公交市民均可免费乘坐;在原有城区公交实施微信、支付宝的基础上,推出超级手机卡支付业务(无网也可支付),提高便捷支付能力;实现实时公交查询、扫码乘车、积分管理、公交卡自助充值,定制公交等基础业务,打造公交出行“一掌通、一码行”。

“现在上班最多花半个小时,能腾出10分钟坐下来吃早餐,真是太棒了。”家住渭南高新区的党爱玲告诉记者。上班地点在老城,家在渭南高新区,一东一西相隔了七八公里,公交车成为了她的出行首选。

4月24日7时43分,刚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李倩准备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她说自己以前经常开车,自从常态化限行后,就坚持选择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逐渐成为市民共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工作日常态化限行,多数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也有市民担心,限号后会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家庭就会购买两辆车,这样一来,车辆越来越多,既不环保也解决不了拥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长远来讲,购买不限号、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车当是首选。”市民张忠民建议。

市民陈琦认为限行限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应当从提高油品质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入手。

“限行毕竟是短期的管理手段,为了更加长远、有效地解决问题,应该鼓励市民自觉养成少开车出行的习惯。我觉得需要在限行的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丰富公交、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促使市民更好地接受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市民武宣建议,除此之外,还可以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