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

高顺:吕布手下大将,随吕布征战多年,不离不弃,最终与吕布一起,被曹操斩杀于白门楼。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1)

小说里的高顺和史书上的高顺,是非常矛盾的两种存在。

《三国演义》里,高顺只是个很一般的武将,作为吕布的陪衬,出场不多,人物形象也比较模糊。

而史书中的高顺,形象却丰满很多。作为吕布账下第一员大将,高顺忠于吕布至死不叛;他武艺高强,治军有方,手下七百军士,武器精良,铠甲整齐,所到处攻无不克,号称“陷陈营”,高顺曾在小沛大败刘关张,接着又打败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战力非常惊人。

而高顺的为人,又很低调克制,他不饮酒,不接受馈赠,话也不多,“为人清白有威严”,很有古韵清高之气,这样的人在三国礼崩乐坏的乱世中,真可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在武将中,可能也只有赵云能与之相比。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高顺吸粉,认为高顺的才能被严重低估,断定如果不是因为跟错了人,导致很早被杀,高顺绝对可以成为媲美“五虎上将”的王佐之才。

高顺不死会不会成为王佐之才,这个见仁见智不太好判断,但被低估是肯定的。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2)

在为高顺惋惜的同时,始终有几个问题让人百思不解:

1、吕布声名狼藉,只有匹夫之勇,三国时那么多英雄豪杰,以高顺之才,为什么偏要跟随吕布呢?

2、白门楼杀吕布是怕放虎归山,杀他之前曹操还犹豫过;陈宫上刑场的时候,曹操在后面痛哭流涕;吕布手下的其他武将,曹操都好言好语收归帐下,为什么单单到高顺这里,曹操就毫不犹豫把他杀了呢?高顺是吕布军中最好的大将,与刘备曹操都有数次交锋,按说他的才能这些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平素一向爱才的曹操,此刻就没有一句劝降的话呢?

3、高顺又为何又一言不发,选择沉默甘愿受死呢?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高顺的信息非常少,这些问题非常难以回答,我们只能在史书有限的文字中,寻找蛛丝马迹,从文字背后透出的信息,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要回答高顺为什么跟随吕布的问题,就要先知道高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加入到吕布团队。这些史书上都没有说,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只能通过有限的资料进行推理。

在史书中,高顺出现的非常突然,他第一次出场,是在吕布赶走刘备占领徐州之后。吕布手下部将郝萌造反,逼得吕布半夜爬起来,拽着妻儿逃到高顺营中,告诉高顺造反的人是河内口音,高顺马上判断出是郝萌,立刻带兵出击,干净利索地杀了郝萌,平定了叛乱。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

这个事件说明,高顺加入吕布阵营是在吕布占领徐州之前。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3)

那我们再看看吕布之前的历史轨迹:他先投靠丁原,再投靠董卓,接着杀了董卓归附王允,李傕、郭汜占领长安杀掉王允之后,吕布逃出长安投奔袁术,袁术不容又投奔张扬,之后又投奔袁绍,吕布在袁绍这里,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

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吕布帮袁绍打仗,主要助手只提到了成廉、魏越,没有提到高顺。高顺的作战能力绝非成廉、魏越可比,如果这时有高顺参加,他必是仅次于吕布的存在,那么史书不可能不提到高顺;

另一个证据是,吕布有了高顺之后,他自己很少再亲自上阵,有事都是派高顺带队出击,而吕布帮袁绍时,仍然是作为战场主力“陷锋突陈”,也能证明这时的吕布还没有高顺这样的高手相助,还需要自己上阵冲杀。

由此可见,在吕布投奔袁绍时期,高顺还没到吕布这里。

所以高顺加入的时间,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吕布离开袁绍之后,与占领徐州之前。而这个时间段,的确有一件大事发生。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4)

当时在曹操手下任职的陈宫等人,怂恿陈留太守张邈联合吕布,起兵反曹成就一番大事,他们推举吕布为兖州牧,占领郡县共据曹操。正在徐州征讨陶谦的曹操,不得不回军平叛,双方来来往往打了将近一年,曹操才打败吕布,收复了失地。吕布去投了刘备,后来赶走刘备占了徐州。

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

如果高顺加入的时间,是在吕布离开袁绍之后与占领徐州之前,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这次反叛事件中,随张邈、陈宫一起归附吕布的,随着吕布战败,他又跟着吕布、陈宫众人一起到了徐州。

张邈、陈宫造反之前都是曹操集团的官员,由此可以推断,高顺原先很可能也是曹军中的一员将领。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为这个推断提供依据。

高顺的姓氏是高,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高姓源于春秋齐国的姜姓,齐桓公有个孙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现在的高姓虽然来源复杂,但在三国之前,高姓基本都是来自山东,而且吕布后期活动的区域,陈留、兖州、徐州都在山东左近,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时间段加入的高顺,是山东人的可能性非常大。

从高顺的战斗与治军经验来看,归附吕布之前,他必已从军多年,山东极其附近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如果高顺是山东人,他最开始加入的军队必定是青州、兖州地域的曹军。而张邈作为太守的陈留,就属于兖州。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5)

所以结合高顺加入的时间点、他的姓氏籍贯、他的军人出身来看,高顺极有可能就是张邈、陈宫的部下,换句话说,他曾经就是曹军的一员,而且以他的才能肯定是将领。

这就说明,高顺跟随吕布,并非他主动投靠,而是误打误撞,被动加入,这真是大势使然,命中注定啊。

如果以上推断成立,那么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吕布的其他将领将来都有用,曹操就赦免收编了;

陈宫虽然背叛过自己,但他是个文人,而且“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非常有影响力,不杀他,可以为自己赚取“宽仁”的好名声,但陈宫自己想死,那就没办法了;

三国十大猛将高顺(重读三国白门楼)(6)

可到了高顺这里,曹操的态度就变得非常冷酷。三国演义的描述是,“操问曰:“汝有何言?”(用汝字,居高临下,非常不客气)顺不答。操怒命斩之。”而根据正史上的记载,曹操更是连问都没问,直接就把高顺杀了。根据上面的推断,曹操没有像对张辽那样劝降高顺,原因只有两个:

1、高顺是叛将,按理当杀;

2、高顺与曹将有大仇,必须杀。

高顺的部队曾在交战中射瞎了夏侯敦一只眼睛,夏侯敦因此记恨终生,如果曹操不杀高顺,他很有可能伤了手下将领的心,尤其是夏侯惇。而留下高顺也只能增加将领之间的矛盾,这是可以预见的,曹操绝不会冒这个风险,所以他杀高顺时毫不犹豫。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而高顺从曹操的问话中,肯定也明白曹操没想留他,以高顺这种清高的性格,张嘴求人都很难,更何况求饶,所以高顺只能选择沉默,至死不降。

高顺,实在是可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