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是怎样的性格(费孝通诞辰112周年)

112年前的今天,苏州府吴江县诞生了一位后来蜚声中外的大先生——费孝通。

作为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极其重视教育。他十四岁就开始发表文章,十八岁高中毕业,怀抱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理想,他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

然而,面对当时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社会现状,接受先进思想的他毅然弃医从文,于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费孝通是怎样的性格(费孝通诞辰112周年)(1)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1938年,留学英国的费孝通撰写并发表了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他也因此在1981年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

毕业回国后,他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系,开展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为我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

身体力行深入农村搞实地调查,东奔西走进行田野考察,是费孝通的生活常态。他三访温州、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家乡江村。“人家是少壮东南走,我是老马西北行。哪儿穷,就到哪里去,越是穷的地方越是要去。”

如何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是费孝通毕生的使命。他立足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对家庭、生育和种族延续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后发表了《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他走遍西北、西南、东北,穿行于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在中原经济协作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奔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登高望远放眼全局,为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一生的目标,唯一的目标,就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作为清王朝结束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费孝通一直接受系统的西式教育,但他却说,“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是‘学以致用’。这两条很可以总结我自己为学的根本态度”。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一直在他心中从未泯灭。

晚年,费孝通用了16个字总结自己毕生的理想与追求:“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

112年后的今天,吴江松陵公园费孝通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2022年11月2日,是费孝通诞辰112周年,让我们重温经典,一起来看看费孝通先生写下的三部著作。沿着费老的思路,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

费孝通是怎样的性格(费孝通诞辰112周年)(2)

《江村经济》

作为费孝通先生的成名作,《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他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

费孝通是怎样的性格(费孝通诞辰112周年)(3)

《生育制度》

他的另一部著作《生育制度》则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家庭,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观点来考察生育制度,论述了与种族延续相关的一整套活动体系。

费孝通是怎样的性格(费孝通诞辰112周年)(4)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并于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指导书目。该书着重对中国乡士社会进行结构性分析,为了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探讨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性别分工等重要议题。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已授权

校对 王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