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品牌发展机会(格力品牌向上市场向下)

格力和美的,谁是中国空调之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格力品牌发展机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格力品牌发展机会(格力品牌向上市场向下)

格力品牌发展机会

格力和美的,谁是中国空调之王?

几年前董明珠的眼里美的空调和格力空调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美的和格力的市场地位,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美的就是个小偷,就是个骗子,我是世界空调大王,美的算老几?我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我的竞争对手就是我自己。如果我视美的为竞争对手,就是对自己的侮辱。

自信满满的董明珠在口水战中咄咄逼人的态度世人皆知,而且似乎总是占据上风,赢得满堂喝彩。

然而星移斗转,格力空调似乎依然是空调行业的第一品牌,然而市场第一却落入美的的囊中,是不是美的也可以对外宣称格力和美的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你是行业头牌,要想长期保持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就必须推出第二品牌来抵御其他品牌的市场蚕食,否则在众多二三线品牌的围剿中,一旦失去行业头牌的位置,即使行业第二的位置也可能朝不保夕!

美的和格力,从口水战到市场战,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号称掌握空调核心科技的格力,为自己是中国空调大王而目空一切。

立志成为中国白电之王的美的,在白电领域取得突破后,在再造一个美的的战略号角中,加速全面进入小家电领域的步伐,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场空调大王和家电大王的争霸战狼烟四起!

“核心科技”非独门绝技,市场第一才是格力的命脉掌握核心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即是格力空调的广告语,也是格力空调的核心诉求。

在长期的广告熏陶中,在中国消费者心智中,植入了只有格力空调才掌握制造空调的核心技术的理念,为此给格力空调的市场开拓带来了不小的红利。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媒体自媒体的流行,人们知道了空调自发明以来,除了由定频进步到变频,好像也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失去空调市场第一的格力一直宣称的掌握核心科技,也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

多年来,格力在其掌门人董明珠的带领下,可以说是目空一切傲视群雄。董明珠在和雷军的10亿赌局中,面对着基于互联网崛起的新势力,似乎赢了面子,失了风度。

号称分分秒秒就能制造手机,盲目投入巨资闯入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斥责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美的是“小偷”,毫无顾忌的向奥克斯提出了挑战...

近几年,格力在口水战中占尽了上风的同时;在市场战中,似乎开始呈现屡败屡战的态势。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雷军吹过的牛,几乎都变成了现实,而格力的多元化,却没有在其准备投资的行业,激起任何浪花。

如今美的如愿以偿成为中国空调市场一哥,海尔兄弟也紧随其后,奥克斯亦虎视眈眈地盯着格力的一举一动,目前据统计中国空调保有量已经突破5.4亿台,未来空调的以旧换新的市场空间巨大。

格力如果不在1-3年内全力以赴地夺取失去的市场份额,迅速回到空调市场第一的位置上,依然在毫无建树的多元化的路径上左右摇摆,是否成为下一个春兰空调,我们不得而知?

格力,似乎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开始迷失了方向。是空调市场竞争的恶化,还是企业战略的错位模糊?

按一般规律生产一款产品,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产品价格就应该随着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大。号称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空调,其出货量一度十几年蝉联中国空调市场第一的位置。

然而,多年来消费者却没有享受到格力大规模生产后不断降低制造成本的红利,依然不得不高价购买所谓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空调。

假如格力年产1万台空调,生产成本可能是3000元一台,但是当格力年产10万台,100万台甚至1000万台时,格力的生产成本可能只需要1000元甚至更低?

但是一直以来价格高高在上似乎是格力的一种特殊专利,甚至如果哪家空调厂家的同规格空调产品价格低于格力空调的价格,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由此格力的结局似乎早已写好脚本?其实格力在过去位居中国空调市场一哥的十几年内,完全有机会,采取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将美的,海尔,奥克斯等等品牌的空调,赶出市场!

格力有二个品牌的战略可以学习

1.海尔的品牌优选战略,当海尔品牌如日中天地占领了各大城市家电消费市场的时候,为了抢占广大的低价乡镇市场时,海尔悄悄的推出了低端的统帅品牌。当中产阶级的高端消费群体开始形成一定的购买力的时候,海尔前瞻性地推出了高端的卡萨帝品牌,主攻不差钱的中国的新贵阶层。如果格力好好学习实施海尔的品牌优先战略,将格力的大松品牌主打高端空调市场,格力定位于中端城市空调市场,晶弘空调主攻农村市场,试问,今日的空调市场谁主沉浮?

2.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早期的格兰仕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一次次的扩大生产规模,一步步的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将高高在上的微波炉价格从3000多元,一路打到300元一台,将不可一世地松下,飞利浦,岘华等强势的微波炉品牌,赶出了市场!

如果格力这些年不是整天忙于打口水战,而是博采众长,好好学习海尔的品牌优先战略,潜心研究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格力依然是中国空调市场的当之无愧的王者,可惜格力的掌门人,只是善于打口水战而不是市场战!

奥克斯、格力是冤家路窄还是携手同行?

曾经是空调市场头牌的格力,挟着以消费者的利益为诉求,肆无忌惮在媒体上对奥克斯下达了挑战书。表面上格力是为了广大的用户着想,实际上是奥克斯来势汹汹的线上销售,触动了线下格力空调代理商的蛋糕。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商战中,董小姐似乎是大侠附体,为了天下苍生的切身利益,挥剑义无反顾地冲向奥克斯。为了体现自己的侠骨柔肠,在击溃奥克斯的同时,无形中将多年的死对头美的推上了新一代空调霸主的宝座。在被格力斥责为“小偷”的美的空调一举超越格力空调,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第一的时刻,格力已经失去了掀起新一轮口水战的底气和优势

更为现实的是,当一个品牌,失去了第一的位置,对于以前趋之若鹜的各个媒体而言,顾及到新的市场第一美的的反应,将会对其采取逐渐疏远的态度!

同时,格力多年的代理商,在美的空调强劲的市场营销氛围中,也会逐渐动摇对格力品牌的忠诚度。而多年来紧随其后的海尔大有一举超越的趋势,其他品牌如奥克斯等也不甘示弱。

而且随着空调产业的发展,格力空调的市场定位也变得十分微妙?高端空调市场有海尔的卡萨帝,低端空调市场有奥克斯等众多品牌,格力空调所处的市场消费空间,更是大牌云集……

根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处于第一梯队的有美的、格力、海尔;处于第二梯队的有小米、海信、奥克斯、TCL、长虹等等,据说飞利浦和创维也开始布局空调产业。

如果格力不迅速的力挽狂澜,在短期内回到空调市场第一的王者地位,其前景堪忧!

成为行业第一是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梦想,格力要想重新打败美的等竞争品牌重返王座,目前根据笔者的观察,只有二个战略可以选择:

一、就是不计前嫌和奥克斯联手,成立中国空调第一军团,采取格力奥克斯双品牌战略,格力全力巩固自己的线下渠道,奥克斯加大线上的销售力度。同时,成立独立高端空调品牌事业部,加快加大高端品牌的研发上市力度,高端品牌的品名,一定要与格力品牌分隔,直接竞争对手就是海尔的卡萨帝。

二、加大中央空调和工业空调的研发格力,失去空调市场第一!不仅仅是排名的变化,可能会失去很多很多?美的和格力是品牌之战还是掌门人的博弈?

美的和格力的竞争与其说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更多体现的是企业家之间的战略之争和掌门人的格局之争。我们发现在朱江洪和何亨健时代的美的和格力之争,在董明珠掌印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朱江洪时代,无论是美的还是其他品牌的空调厂家,似乎对于格力空调有所忌惮,因为制定格力战略方向的是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朱江洪而不是咄咄逼人口无遮拦的董明珠。

此时董明珠只是格力负责营销的高管而已,入职格力30年负责技术和研发的执行总裁黄辉和在格力工作18年的财务副总裁望靖东,被视为格力电器的铁三角。

当然如今在格力新一代掌门人董明珠眼里,美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在董明珠眼里美的就是一个小瘪三,根本与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不在一个层次上。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和“一晚一度电”的美的,是谁在误导消费者?

在朱江洪之后,掌握核心科技的世界空调老大,面对着美的在市场上的不断蚕食,似乎在节节败退!

在格力风光无限的十几年时间,格力和美的的巅峰对决其实是老谋深算的朱江洪和长袖善舞的何亨健高手过招,口出狂言的董明珠对杀伐果断的方明波的明枪暗箭,只不过是一场场花絮而已。

最终结局是杀伐果断的方明波的将永不言败的董明珠杀得片甲不留,黯然离场;还是久经沙场自信满满的董明珠东山再起,再次怒发冲冠?我们无法预判。

从雷军的1元之约到董明珠的信口开河的十亿赌局的现场回放,我们发现口无遮拦的董明珠的随意性和对于未来的市场变化的的前瞻性的缺乏。

这场轰动一时的赌局,已经开始暴露了董明珠作为企业家的短视和无知,在同行面前嚣张跋扈的董明珠和脾气火爆的巴顿将军一样,在局部市场或者战场,可以冲锋陷阵战无不胜。

但是由于缺乏格局和自控能力,要想取得全面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只有在统帅艾森豪威尔的运筹帷幄的指挥下,巴顿才得以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战无不胜。

同样看似天下无敌的董明珠是在老谋深算的朱江洪的庇护下,才得以在中国空调市场攻城拔寨风光无限。

格力在朱江洪时代为什么可以称王称霸中国空调行业十几年?名声在外趾高气扬的董明珠和深居简出沉默寡言的朱江洪,谁是格力的主宰者?

朱江洪注定是董明珠无法逾越的崁,在朱江洪时代,几乎所有空调厂家对于格力都有所忌惮,望其项背。

期间在城府深厚的朱江洪掌控下的由执行总裁黄辉和擅长财务的副总裁望靖东及在营销上的铁娘子董明珠组成的高管,被视为格力电器的铁三角。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财务上的长袖善舞,使得格力在市场营销上可以全面出击抢占市场,成就一段称王称霸的市场佳话。

格力空调是以掌握核心科技和好空调格力造的产品诉求,持续多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关键在于技术大拿黄辉的精益求精和望靖东形成的管理团队的高效务实。

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空调厂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性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在格力空调始终比竞品价格高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格力空调,得益于朱江洪时代对于格力空调的质量把控,董明珠的市场营销只是格力成功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

无论执行总裁黄辉和副总裁望靖东以什么理由辞职离开格力的高管位置,都掩盖不了格力领导层面在格力的管理和未来的战略发展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个在格力工作18年和工作30年的高管以所谓个人原因离开格力,其实直接原因就是格力的铁三角高管在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董明珠主导的一些重大决策中,有可能执行总裁黄辉和副总裁望靖东,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比如进入手机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芯片行业等等决策,执行总裁黄辉和副总裁望靖东可能并不认同随着持激烈的反对意见,而这一切都是刚愎自用信心满满的董明珠所不能容忍的行为。

而朱江洪主政时期,由技术总裁黄辉和副总裁望靖东及营销高手董明珠组成的强大的铁三角高管队伍,而不爱抛头露面的朱江洪大胆启用敢说敢言的董明珠值掌营销大权和媒体的话语权,同时决定支持技术大拿的黄辉对于格力品质的技术改进和望靖东对于格力内部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朱江洪时期董明珠、黄辉、望靖东在各自的岗位具有充分的决策权和话语权,技术创新、财务运作和市场营销形成了的三驾马车让格力可以全力前进。

随着朱江洪的退出,曾经格力坚如磐石的铁三角,成为了永不犯错的铁娘子的独角戏。我们可以设想:当贵为执行总裁黄辉和副总裁望靖东都失去决策权话语权,甚至无法在工作多年的格力生存的时候,其他人还有发声的机会吗?

由此可见格力走下神坛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是格力、美的、奥克斯的博弈成就了美的空调一哥的江湖地位,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的能够成为中国空调市场一哥,最大的推手确是格力。

格力、美的、奥克斯似乎不在一个等级上,用董明珠的话语;美的算什么东西?奥克斯又算什么东西(笔者的话)?和格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格力的竞争对手就是我自己。

然而有趣的是格力对奥克斯无情的打击,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格力,而是美的,可以说在格力和奥克斯的舆论大战成了美的成为新空调之王的最大推手,是不是有一点讽刺?

市场竞争就是如此诡异,面对着奥克斯空调在线上销售的风生水起,格力不惜从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两个方面对奥克斯进行全面的围攻。在格力的强势围剿中,在线上销售异军突起的奥克斯受到了莫名的打压,最终格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尽了市场风头。

然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格力的强势打击下,奥克斯的线上销售开始全线萎缩,格力的市场份额缺没有随之提升,而美的的线上销售缺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市场反应?因为格力的消费群体和喜爱奥克斯的消费群体本来就没有重叠,奥克斯以物美价廉的品牌定位在线上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而美的无论线上线下同样是物美价廉的“大品牌”。

在格力的鼓噪下,喜好奥克斯的消费者,在对奥克斯品牌的性能和质量产生摇摆不定的时刻,并没有转身投入格力的怀抱中,反而进入了同样物美价廉,比奥克斯更大的品牌美的阵营中。

格力没有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线下销售渠道针对美的进行强势打压围追堵截,反而去攻击在线上销售异军突起的奥克斯。

在董明珠的神操作下,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美的空调,成了格力和奥克斯舆论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成为新一代空调大王。

在这场备受关注的商战中,奥克斯似乎受到重创,格力在口水战中再次赢得了胜利,然而诡异的是,确实在这场商战中,输得最惨的是格力而非奥克斯。

商战如战场,既要有灵活的战术,又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面对着奥克斯线上销售的咄咄逼人的业绩,格力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奥克斯的产品策略,富有针对性的推出同样物美价廉的格力空调或者启动格力的第二品牌从市场上产品上去阻击奥克斯,就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对奥克斯口诛笔伐。

在对奥克斯进行了穷追猛打的舆论战中,奥克斯的线上销售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阻击,格力再次在口水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兢兢业业的奥克斯莫名的受到当今空调霸主的强势打击,但是诡异的是,格力并不是这场商战的最大受益者,在格力的骚操作下,美的成了最后的赢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商战结局?当年海尔为了保护海尔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溢价水平,同时在三四线市场形成一道防火墙,下沉渠道推出了比海尔物美价廉的统帅品牌,即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又对海尔品牌实行了有效的市场保护。

一个卓越的统帅在大战之前,一定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格力面对着在线上风生水起的奥克斯开启的商战,居然没有任何和奥克斯对标的产品。在格力对奥克斯的舆论大战中,对奥克斯品牌信任度产生质疑的消费者,并没有消失自然会选择其他品牌。

喜欢奥克斯空调的消费者就是喜欢它的物美价廉,格力空调高高在上的价格,吸引不了偏好低价产品的奥克斯消费者,此时同样物美价廉的美的空调,在这场格力和奥克斯的口水战中,落入消费者的法眼。

既然奥克斯产品力不行,格力价格又太离谱,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美的!中国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真可谓是千古真理。

格力在对竞争对手实行强力打击时,没有推出相应的产品或者品牌进行阻击和切换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战略失误,也充分暴露了格力在现代商战中的短视和幼稚。

从商战角度和资本市场的喜好来看,无缘无故受到格力强力打击的奥克斯,未来可能成为格力的救命稻草,也可能成为格力挥之不去的阴影。

决定一个头部企业的兴衰,要素只有两个,正确的战略方向和掌门人的格局。

格力发展至今,已经失去了实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窗口,保持空调行业第一,是格力唯一的战略选项。

而格力空调目前仍然是大部分空调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品牌,美的暂时只是销量领先而已,并非空调行业第一品牌。

但是如果格力不在1-3年内,在销量上重新大幅超越美的,再次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销量和品牌双冠王,不仅会被美的超越,而且也会被其他品牌的空调超越,到时格力就会落入不三不四的危险的市场地位中。

如今在空调行业美的、格力、海尔三强为第一阵营,据统计2021年美的、格力、海尔空调三巨头占据了整个家用空调71.9%的市场份额。第二阵营奥克斯和海信(科龙)、小米、TCL、长虹等等,而其中只有奥克斯和海信比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海信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强势品牌,不可能成为其他品牌收购兼并的对象,而奥克斯的走向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果美的像当年那样,雄心勃勃的提出“再造一个美的空调”的战略,强势收购奥克斯空调的话,经过美的这个收购兼并整合专家的运作,美的奥克斯空调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将大大超越现有的任何品牌的空调。目前难分伯仲的空调一哥之争,将尘埃落定失去悬念,

而格力在未来的3-5年,将无法超越美的,甚至格力可能将永远无法重回巅峰时刻。

而同样,假如格力能够洞察空调市场的暗流涌动打开格局,反手联合奥克斯,打造一个新的中国空调行业第一军团,那么格奥组合将会再次称王称霸,美的在未来的3-5年就失去夺冠的机会。

其实,市场留给格力的时间不多了,或许留给口无遮拦的格力掌门人的时间挺多,可以分分秒秒搞点事情吸引眼球。但是格力在1-3年内没有大的战略布局,重新回到空调一哥的位置,格力被边缘化的危险非常大。

一旦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甚至有可能在地方国资委和投资方的压力下,被如日中天的美的兼并收购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如果格力具有一定的大格局大智慧和奥克斯联手,打造一个空调企业航空母舰,那么格力的空调霸主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但是如果美的要想在空调行业再造一个美的空调,那么美的和奥克斯的联手就会天下无敌。

因此奥克斯有可能成为中国空调行业重新洗牌的一个重要棋子。对于奥克斯而言,并入一个新的大型家电巨头的阵营,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格力、美的、奥克斯的相爱相杀和握手言和,关系着中国空调行业的走向。

中国人有句古语:性格决定命运,同样企业掌门人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命运。

格力在品牌向上,市场向下的关键时刻,是更换赛道还是选择新的旗手?留给格力的时间不多了,据说未来会有更多的家电企业进入空调产业这个赛道。

美的和格力谁主沉浮?借用李宁的一句广告来总结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