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思想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思想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1)

有人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病句,乌鸦怎么会在晚上蹄叫,月落夜黑又如何知道霜满天?你怎么看?

因为前面刚刚写了一篇《枫桥夜泊》是如何构建意象画面的文章,所以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只就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好的诗句不是简单地意象和辞藻堆砌,在每一个意象之间都会有潜藏的逻辑关系,我们如果能够身临其境或者真正体会到诗人创作时候的感受,这种圆融相通的作者和读者的理解就会建立。我们就能感觉到一首诗的好坏。

其实这句诗的逻辑挺简单的。“月落”,月亮落下去了,这已经是凌晨了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乌鸦可不睡懒觉,早早就起来觅食,不就“乌啼”了么?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思想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2)

这是写的凌晨麻麻亮的时候的江景,后面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并非实时发生的,而是诗人一夜无眠,在脑海中最清醒的印象——睡不着,万籁俱寂,唯有夜半的钟声一直在嗡嗡响,冲击着脑海和心灵。这种以声音写寂静的方法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一样的,带来的感受也是一样的。

月亮落得快,鸟儿起得早。这样解释可满意?

至于“霜满天”,这里用“霜”的白色、冰的属性来指代寒凉秋气。一叶孤舟天地间,寒凉秋气四方合。这种意境,精炼下来成三个字,正是神来之笔。

像这种提问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类似于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有问题,有一边应该没有猴子一样。这都是闲的,或者说笨的,不懂得文艺作品的修辞方法和浪漫属性。

这还挑毛病,那去现代诗坛看看?你会疯掉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