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

暑假这么快就来临,你家神兽是不是也刚进“笼”没多久,又被放出来了?

看着层出不穷的最新中高考消息,忍不住心生焦躁:全国高考卷考了《红楼梦》,这个大部头成了必读中的必读;北京中考难度不高,但竞争激烈得要命,专家分析说这显示了以后各地出题的趋势……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

当了父母,瞬间理解当年爹妈催自己学习的心情了

可一回头,娃还在那里优哉游哉,对自己以后要面临的凶险毫不知情,甚至连作业都不知丢到了哪里。

怎么才能唤醒你,我亲爱的孩子?

好的启蒙,能点燃孩子的求知欲,带领他们向前探索。这其中,带有故事性的文学又是最容易让他们听进去的——更何况,这背后的理解力是孩子无论学什么都需要用到的。

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这门全网20万人追着听的文学课,趁着假期带孩子打好语文基础!

限时福利

现在订购即享限时半价特惠

特惠时间7月25日—8月2日

特惠 199 原价398元

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世界文学经典100讲》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点击立抢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侯会教授,曾在三联中读开设了第一季《中国文学经典100讲》,本来计划的课程容量是100节,但是老师不想大家有任何知识的遗漏,一口气讲了140节,全网20多万人追着听了一年。自推出以来,课程广受好评,站内留言近万条。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2)

部分用户留言

在大家的呼唤下,侯会教授再上“讲台”,推出第二季《世界文学经典100讲》,带领大家穿越5000年,领略世界文学的无限魅力。

在这里,没有死记硬背,更没有孤立枯燥的课文。侯会教授以音频课的方式,用讲故事的口吻,让你一次性了解中国与世界5000年的文学经典,让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开阔文化视野和人文格局。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3)

侯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侯会教授从事文学经典的普及与传播数十年,他所著的图书影响了几代人,有丰富的讲授经验。5000 年岁月长河,600 位文学名家,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信手拈来,不在话下。

限时福利

现在订购即享限时半价特惠

特惠时间7月25日—8月2日

特惠 199 原价398元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了解套餐详情

在《中国文学经典100讲》中,你和孩子可以一次性了解1000余部经典作品,5000余年中国文学史,400多位文学名家。

在《世界文学经典100讲》中,视野将会扩展到世界五大洲范围,走过5000余年岁月长河,拜访200多位名家巨匠,遍览600多部文学经典。

还不快抓紧这个珍贵的暑假,和孩子一起,畅游中外经典文学?

01 为什么

要让孩子了解经典文学?

▶像串珍珠一样,把零散的文学碎片串成项链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大半是零散的,甚至是次序颠倒的:

譬如这学期背诵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下学期再学《诗经》中的“硕鼠”;可《诗经》要比李白早一千多年呢。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4)

齐白石笔下的硕鼠

侯会教授从神话传说讲起,一直延伸至现代小说,覆盖五千年上千部经典作品,这就如同帮助孩子把课堂上得到的零散珍珠,穿成一条闪闪发光的完整项链。

课程让孩子们系统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全貌,获得清晰的世界文学史脉络,并尽可能多地接触中外文学最精粹的内容。

▶扩大阅读量,是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关注中高考走向的家长已经发现,近年来语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在考试中越来越大。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5)

图片来源:Unsplash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现在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水平。

一位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教授曾说,他们最想要的理科生,是有3000万字阅读量的人。

阅读,成为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6)

图片来源/Unsplash

而简单的“刷题”,训练所谓的“答题技巧”,对孩子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只有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多读、多积累,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符合当下“大语文”的需求,在考试中“以无招胜有招”。

▶阅读世界名著,更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举动

许多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外语教育,为孩子报班、请家教,投入了巨大的时间、金钱。但语言只是工具,从文化背景来了解世界、从小培养孩子开阔的文化视野,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具有世界的眼光、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孩子,发展前途才能被大大拓宽。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7)

图片来源:Unsplash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钱谷融教授曾说:“文学是人学。”

能够通过时间的筛选,流传到今天的名著,反映的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孩子从中能看到人性、也能看到整个社会。

通过阅读世界名著,孩子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有了超越语言本身的认识,对情感的领悟能力也会超出那些没有阅读世界名著的孩子。

这种理解力、感悟力,不正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的、能受益一生的能力吗?

02 侯会老师讲的文学经典,

有什么不一样?

▶有靠谱的讲稿铺垫,几十年来接受了无数“检验”

侯会老师讲故事,第一个听众是女儿。

女儿还小的时候,他想:能不能开一张书单,列上不可不读的中外文学经典,略加评价,让孩子知道哪本书好、好在哪儿;就如同交给她一张“藏宝图”,使她深入书林而不致迷路、遨游书海而不致呛水?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8)

图片来源:Unsplash

可以说,侯会老师这次课程的讲稿,接受了孩子、家长、老师的三重“检验”。有如此靠谱的讲稿做支撑,完全无需担心课程的质量。

课程“听”的形式,则打破了阅读所必须的场景,带来更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孩子无需端坐在书桌旁,也不必时刻携带厚重的读本。“耳读书而聪”,一部手机便可调动孩子的感官。

▶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侯会老师讲得轻松有趣

中国文学经典,博大精深;世界文学经典,浩如烟海。要让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谈何容易。不仅得掌握好深浅、难易、详略的“火候”,还得在语言、语调甚至语气上讨得孩子“欢心”。

侯会老师做到了。听完他的课,大家的反馈是:

“原来经典可以这样有趣,还有点俏皮”

“声音温和,娓娓道来,听得痴迷”

“耳目一新,相见恨晚”

“更丰富、更系统”

……

▶精心筛选的内容,最大程度勾起孩子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几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词大家杜甫、苏轼,比如西方文豪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但是除了这些名家之外,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还有更多经典的作品、小众的题材,以及有趣的文人轶事。

在侯会老师的课堂上,你会了解宋代的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也会明白曹魏时期的“竹林七贤”为什么最终会分道扬镳。

在《世界文学经典100讲》的课程中,你能认识“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也会知道创造“时间机器”“大战火星人”等题材的威尔斯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9)

《福尔摩斯探案集(1964)》剧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侯会老师,正是懂得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孩子兴趣的人。

感到有趣、听得进去,孩子自然会愿意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找准兴趣的切入点,便不用再担心“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不是冰冷的课堂,而是“槐树夜话”般亲切

夏天的夜晚,在一棵大槐树下,一位老爷爷给小孙子小孙女讲文学故事……

这个画面,是侯会老师讲故事时,脑中自然而然浮现的场景。他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这样的亲切、温暖的氛围。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0)

电影《海蒂与爷爷》剧照

“给孩子授课,如同跟孩子说话一样,要弯下腰去,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尽量讲他们听得懂的字眼儿,慢慢地讲。”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侯会老师当年会把讲稿录成磁带,自己先听是否入耳;再拿给孩子听,看他们的表情和反应。

如今,侯教授真的成了老爷爷,能“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大家打开播放键,就坐到了槐树下。

03 课程主要讲什么?

▶在历史中讲文学,捋清5000年中外文学史

《中国文学经典100讲》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涉及经典作品近千篇(部),有四五百位文学名家的人生参照。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1)

《中国文学经典100讲》脉络

立体、多维度地讲述中国文学故事,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和经典的兴趣,帮孩子建立完整全面的知识结构。

《世界文学经典100讲》中能够看到世界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从古老的埃及文学讲起,依次讲到巴比仑的史诗,犹太人的圣经,希腊的史诗和悲剧……

课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文学的演进,尽可能照顾到地域与国别。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2)

《世界文学经典100讲》脉络

眼下有关外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课程,以具体作品居多,市面上大多是“学生版”“简写版”,甚少出现文学史话性的通俗作品,孩子自然也难以窥得世界历史、文学发展的全貌。

侯会老师的课程独辟蹊径,力图让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脉络,都清晰可见。这一点,甚至连很多文学专业的课本都做不到。

▶600 位名家生平,1600 部经典作品,一网打尽

中国的白居易、李清照、曹雪芹、沈从文、张爱玲……

外国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海明威……

国人熟悉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激流三部曲”……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3)

部分涉及篇目

离我们有些遥远的《傲慢与偏见》《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简·爱》《老人与海》……

侯会老师自有办法把他们讲“活”。

把作家们的奋斗经历、写作趣闻以及作品的故事梗概、精彩片段一一叙来。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4)

图片来源:Pexels

古文往往晦涩艰深,侯教授总能以深入浅出的流畅口语讲述出来。

外国名著多为长篇,动不动就几十万字,但侯教授就是有本领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情节,娓娓道来,用千八百字把故事的脉络讲清,然后再点评几句。

无论是作为拓展阅读面“救急”用,还是以此为依托启发兴趣,都能够在这门课中有所得。

▶勾连中外,升级孩子的认知维度

公元前,中国的采风者摇着木铎,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同样是公元前,古希腊的诗人荷马则在树下谈竖琴,唱“歌唱吧,女神!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愤怒……”

元代,中国的戏台上正在上演《牡丹亭》,念词传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几乎同样的年代,13、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丁却在创作《神曲》。

这样的同时间、跨空间对比,在侯会老师的课程中还有很多。

给父母多点耐心(真想让父母都来听听)(15)

真正的“混合编年”模式,塑造立体时空观

把大家熟悉的中国经典作品和不那么熟悉的外国经典作品联系起来,会引发孩子思考、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与世界的联系”。

思维的升级,从这里开始。

04 适合谁听?

▶正在/即将上初高中的学生

这门课,能够帮助你系统把握中国与世界五千年的灿烂文学成就。

同时,它又是语文课、历史课的必备补剂。

▶中小学学生的家长

可以亲子共听,培养孩子的文学兴趣。也可以听了之后讲给孩子,口耳相传。

非文学专业背景的家长,也可以借此拾遗补缺、有所获益。

▶中小学教师

可以借此使已有的文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也可以课程中汲取讲课素材,在教学中获取具体而有效的帮助。

▶文学爱好者

借助课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获取大量文学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限时福利

现在订购即享限时半价特惠

特惠时间7月25日—8月2日

特惠 199 原价398元

两季课程打包特惠,240讲超大容量,永久拥有,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限时特惠,一顿餐饭的价格,就可以带领孩子跟随一位老师,领略5000年中外文学!

作者 | 晨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