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汉代羊脂玉器(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玉器)

【鼓励创作,烦请点击关注本头条号,感谢互动】

1981年发现的老虎墩东汉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甘泉山之南,距扬州市区12公里。该墓为东汉早期墓葬,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模等方面特征已表明是王侯墓葬。其玉器以1984年出土的“宜子孙”螭凤纹出廓玉璧、螭龙纹环形玉佩和飞熊形玉砚滴最为出彩,是东汉时期扬州地区玉器的代表作。

博物馆藏汉代羊脂玉器(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玉器)(1)

“宜子孙”螭凤纹出廓玉璧,和田青玉质,质地晶莹温润,有浅褐色沁斑。通高9厘米,外径7厘米,厚0.4厘米,扁平体。采用线刻、镂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通体镂空双面雕刻,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璧顶栖有单凤,作回首状,张口作声。凤身呈弧形环绕于“宜”字之上,姿态优美,灵动自然。璧廓内琢雌雄双螭,体态矫健灵动,首尾相联处分镂“子”“孙”二字,造型活泼矫健,富有动感,寓有祥龙瑞凤宜子孙之意。

博物馆藏汉代羊脂玉器(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玉器)(2)

螭龙纹环形玉佩,和田青白玉质,青灰色,边缘有红黄和灰褐色晕斑。外径10厘米,孔径4.7厘米,厚0.4厘米,扁平状。采用镂雕、线刻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通体镂空双面雕刻,精雕细琢,玲珑剔透。以一首尾相接的龙蜷曲两周,姿态灵动。一小螭在红黄色斑中缠绕龙身,位于大螭前面,既有动感又颇具韵味。

博物馆藏汉代羊脂玉器(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玉器)(3)

飞熊形玉砚滴,和田白玉质,细腻温润。盖为银质,顶微弧凸,上有一半环形提纽。器高7.7厘米,宽6厘米,厚4.5厘米。集圆雕、镂空、浮雕和阴线细刻手法于一体。器上端有一圆形口,内空以注水。外型作一张口露齿,口角有须,背有羽翅,右前掌托一折枝灵芝,呈蹲坐态的熊,造型优美,憨态可掬。砚滴始见于汉代,是将水注入砚的一种实用型玉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