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

总是听说浩瀚的宇宙如何如何美,看着网络图片千万张,土星,木星各种清晰无比的照片。但是,真实的情况确实残酷的,用天文望远镜如何得到作品中想象的样子,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来吧,带你们残酷的认知一下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1)

木星

本篇只讲前期拍摄,不谈后期处理。只讲普通人躲避疫情宅家简单拍摄,不谈那种大佬控制远程天文台一点按钮洗洗睡了第二天直接出大片。大佬不用看此贴,麻烦绕道去牧夫论坛。

行星摄影跟我们常人理解的摄影有很大不同。

对摄影通常的理解,就是拿着相机对着被拍摄物体,咔嚓咔嚓,完事。而行星摄影,本质上是录制一段视频。是的,我们观测行星时就能发现,由于大气扰动的影响,望远镜里的行星,永远处于“水煮”状态,小圆球各种蠕动、颤抖,一会儿圆,一会儿长,一会儿亮,一会儿暗。所以干脆对行星拍摄一段视频,在后期处理时,将视频拆成一帧一帧,挑出清晰的帧再叠加,锐化,出片。

明白了原理,讲一下设备。在我前面的文章里已经提及,折返式天文望远镜由于大焦比,高倍率,比较适合观测、拍摄行星。行星相机由于其高帧率,容易挖掘出大气抖动下,某时刻行星清晰的影像,适合拍摄行星。由于行星比较小,所以望远镜直接连接行星相机还是不够的,需要加增倍镜(巴洛镜),由于行星的光透过大气的色散与折射,会出现色差,需要加装ADC大气色差矫正镜。好了,设备我描述半天估计你也没概念,直接上图。

我的设备,博冠天龙马卡MK200/2400 EM11赤道仪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2)

晶华大观2'' 2X增倍镜(巴洛镜)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3)

振旺ADC大气色差修正镜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4)

振旺ASI178MC行星相机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5)

组合起来是这样的: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6)

将望远镜的目镜连同天顶镜都取下来,将这套东西直接插到目镜端,顺序分别是增倍镜、ADC,行星相机。

注意,行星相机要把自带的鱼眼镜头取下来,暴露出传感器,换上1.25英寸转接环,相机的USB3.0线连接电脑,ST4控制线,你的赤道仪可以自动导星就插上,不能导星请忽略。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7)

转动这一大串东西的方向,使得ADC上那个找平衡用的绿色的,里面有个气泡的东西,气泡在整个管子的中央,这是为了找到水平方向,矫正大气色差。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8)

望远镜的基本使用就不讲了,此时应该从寻星镜中对准了目标,比如木星

打开行星拍摄软件,比如最简单的,振旺自带的ASI Studio下的ASICap软件,界面如下: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9)

天文相机中的木星

当望远镜对准木星后,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木星了。这时需要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使得屏幕上木星影像最清晰,这叫合焦。慢慢调,这是个细致活,要有点耐心(土豪有电调焦的请绕道)

右边的控制区有选择相机,修改分辨率,看直方图,相机的曝光设置,图像保存位置,拍摄还是录制等等参数。拍摄软件不同,每种参数在什么位置也不同,具体请参考每种软件的说明书。行星摄影,由于行星面积不大,却需要高速曝光,要将分辨率向下调到大约1024*768或者800*600的位置,曝光时间大约10ms - 30ms,然后控制增益,使得在直方图中,三种颜色曲线不要超过上限255。另外可以调下三种颜色曲线的平衡,使得曲线尽可能重叠在一起。

这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木星的边缘,一边发黄,一边发蓝,这是由于光通过大气导致的色差,这时拨动ADC的两个扳手,一个向一边,一个向另一边,直到屏幕上木星边缘不再有色差为止。如果色差更严重,请向相反的方向拨。

下面,拍。点那个录制视频!别点拍摄图片!

录制时间,如果是木星,由于木星自转很快,9小时转一圈,所以录制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不然就会受自转影响而拖线模糊,当然你可以多录几段,比如录15段,每段1分钟,这样最好,后期消自旋用。土星、火星请随意,那也建议大约15分钟就可以了,不然你硬盘受不了。录制完成就结束了。拍摄完,电脑里应该有一堆.AVI格式的视频文件和参数文件。文件名不要手动改,默认是WinJUPOS命名规则,后期做消自旋处理时需要用。

星空摄影的基本知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挺大的千万别混淆)(10)

拍摄的木星视频片段

另外有几点需要注意的,由于地球的自转,高倍率下,行星在视野里跑的很快,如果你的赤道仪有GOTO和自动导星最好,没有的话也没事,手拧微调杆并不是不行,谁说拍个行星非要GOTO自动寻星,自动导星,电脑上自动选目标,自动跟踪,自动拍摄,就差自动后期处理了,那叫开挂,还有啥意思,百度图片搜个NASA木星大片也许都比这费劲。拍行星,我的赤道仪带GOTO自动导星我也经常不用,手控板慢慢点才有意思。

跟深空摄影不同,行星的拍摄,设备要求最低,拍摄最容易,而且并不需要光害污染多么小的地方,大城市里依旧可以拍。我在南京市中心照样可以拍,效果虽然差了那么一丢丢,但相比深空,强太多了。你只需要台望远镜,增倍镜,行星相机,在家里的阳台就可以。前提是,你要知道每种行星什么时候冲日,每天几点钟在什么位置。

还有,行星高速相机录制视频期间,需要将视频高速写入硬盘,大约250 MB/s - 500 MB/s,所以,一块好的高速SSD硬盘是必需的。录一段1分钟的视频大约需要占用8 GB - 12 GB的硬盘空间,所以一块好的大容量SSD硬盘是必需的。哈哈哈,还有,我的i7四核八线程的CPU,录制期间使用率基本上也要冲到80% - 90%,所以,不用我说了吧,好的电脑是必须的,前提储存空间也得足够大。

拍摄完成,后面陆续讲如何进行后期处理,那才是化腐朽为神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