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役名词(旗开得胜平型关)

踏访平型关归来,记者与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姝璇进行了交流 记者: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经历了许多场战役战斗,为什么平型关大捷能被写进《八路军军歌》? 专家:平型关大捷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打出了八路军的赫赫威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一场难能可贵的胜利之战八路军克敌制胜的捷报传遍全国后,举国上下“闻风振奋”,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也接连不断正如《八路军军歌》中所唱:“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记者:据《杨成武回忆录》记载:“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开了,我们走到哪里,都遇到箪食壶浆踊跃劳军的群众……他们摇着小旗子,一口一个‘劳苦功高、可敬可佩’”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专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一一五师以劣势装备主动迎击强敌,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八路军“提胜利之师再度出击,莫使日寇进城” 平型关大捷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威望,巩固和提高了其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八路军广泛发动和团结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记者: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被外国军校作为经典战例列入教材? 专家:全面客观分析平型关大捷的制胜机理,可以用历史照鉴当下平型关大捷有如下特点值得研究: 一是八路军慎重初战,战前做好了周密筹划和准备八路军正确分析战争态势、敌情友情我情、气象地理等因素,多次勘察地形,选择有利于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和有利地形,果断定下战役决心 二是巧选阵地,适时进行突袭近战战前,八路军选择有利地形,提前将伏击地区选择在平型关东北关沟经乔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公路旁,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正确选择战术战法,迅速近战,易于速决全歼八路军采取拦截敌之先头、切断敌之退路、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的战术行动,既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顺利伏击日军,还能够以充足的兵力成功阻击援敌 三是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战前,参战官兵纷纷写下决心书、绝笔书在这场比拼意志和毅力的搏斗中,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敢于亮剑,打出了必胜信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平型关战役名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平型关战役名词(旗开得胜平型关)

平型关战役名词

踏访平型关归来,记者与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姝璇进行了交流。 记者: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经历了许多场战役战斗,为什么平型关大捷能被写进《八路军军歌》? 专家:平型关大捷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打出了八路军的赫赫威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一场难能可贵的胜利之战。八路军克敌制胜的捷报传遍全国后,举国上下“闻风振奋”,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也接连不断。正如《八路军军歌》中所唱:“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记者:据《杨成武回忆录》记载:“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开了,我们走到哪里,都遇到箪食壶浆踊跃劳军的群众……他们摇着小旗子,一口一个‘劳苦功高、可敬可佩!’”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专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一一五师以劣势装备主动迎击强敌,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八路军“提胜利之师再度出击,莫使日寇进城”。 平型关大捷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威望,巩固和提高了其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八路军广泛发动和团结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记者: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被外国军校作为经典战例列入教材? 专家:全面客观分析平型关大捷的制胜机理,可以用历史照鉴当下。平型关大捷有如下特点值得研究: 一是八路军慎重初战,战前做好了周密筹划和准备。八路军正确分析战争态势、敌情友情我情、气象地理等因素,多次勘察地形,选择有利于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和有利地形,果断定下战役决心。 二是巧选阵地,适时进行突袭近战。战前,八路军选择有利地形,提前将伏击地区选择在平型关东北关沟经乔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公路旁,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正确选择战术战法,迅速近战,易于速决全歼。八路军采取拦截敌之先头、切断敌之退路、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的战术行动,既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顺利伏击日军,还能够以充足的兵力成功阻击援敌。 三是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战前,参战官兵纷纷写下决心书、绝笔书。在这场比拼意志和毅力的搏斗中,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敢于亮剑,打出了必胜信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