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

#太阳耀斑爆发事件#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1)

2022年9月28日,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实验室里,科学家们紧张的注视着前方的电视屏幕,只见屏幕上的画面显示就像早年帧数不全的动画片一样,中间一个像泥巴团一样的物体就这么一顿一顿的越来越大。而科学家们却在兴奋的倒数3,2,1。这时,整个屏幕显示的都是泥巴团,最后图像一黑,什么都不见了。。科学家们在控制室里兴奋的欢呼起来,他们是在干什么呢???

其实这是NASA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叫做【达特】项目。这是全世界都非常急于看到结果的一项实验,为什么呢???

时间回到34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直扑地球而来,只见它一头扎进了地球的大气层,然后一路火花带闪电,最后,嘭的一声,撞在了今天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克拉斯诺尔斯克边疆区北部,在冰原上留下了一个直径大约100公里的大坑,就是【波皮盖陨石坑】,这颗小行星还捎带手消灭了地球上15.6%的物种,是个事件,叫做:【始新世-渐新世大置换事件】。这是继大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灭绝之后又一次严重的祸从天降。。。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2)

让科学家们心惊的是:这种毁灭性的灾难是有周期性的,它的规律性很强,大约每隔2600万年至3500万年就要发生一次,这简直就是地球逃脱不了的宿命。。。

已故的宇宙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最后一本书《大问题的简要回答》当中就很郑重的说:目前地球最大的威胁不是别的,就是小行星。不光是科学家们这样说,连《圣经》里也预言过这样的灾难。《圣经-启示录》当中第六个封印被天使揭开的时候,使徒约翰写道:星星将落在地上,就像无花果被大风从无花果树上吹落一样。。

科学家们再掐指一算,从始新世-渐新世大置换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400万年,在过去的这几十年间,确实有很多小行星频繁的闯入地球大气层,频率不断增加,难道还有更大个的在后面吗???难道地球史上曾经发生的祸从天降的事情,又要重演吗???

根据NASA的统计,从1994年到2013年这20年的时间里,就有500多个小型星进入过地球的大气层,它们的直径从一米到二十米的都有,不过因为这些小型星太小,只能算小个的陨石,在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的过程中就已经燃烧殆尽,化为乌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地表,所以也没有带来大的伤害。但是也有例外,2000年1月28日凌晨,一颗火流星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首府白马市上空26公里处爆炸,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整个夜空被它照耀的像是白天一样,很多居民惊醒。好在有惊无险,没有人受到伤害。。

科学家们猜测,也许已经有一颗直径约在100米以上的小行星在宇宙的某个遥远角落,冲着地球飞奔而来。直径一百米,也许意味着它没有办法在和地球大气层的摩擦中被燃烧殆尽,最后可能会撞击到地表,一想到这种可能性,科学家们就惊出一身冷汗,虽然说不一定有一个大的小行星真的砸向地球,但是防患于未然嘛。万一有一个过来那怎么办呢???所以科学家们就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出击,化险为夷,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有防止这种末日到来的科技手段。。。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3)

其实NASA科学家们早就开始郑重的考虑这个问题,要怎样才能化解天外飞来的威胁呢?化解的方法在历史上没有先例,不过影视作者们早就脑洞大开了。。例如1998年的《彗星撞地球》就整出了利用核弹来炸掉彗星,拯救地球这种片段。编剧的思路其实也是科学家的思路,科学家们第一个想出的方案就和电影的是一模一样的,就是炸掉。。但是需要用什么吨位的炸药去炸呢?这让科学家们犯难了。如果用我们人类目前开发出来的,比如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去炸,在时机上的拿捏就非常关键。比如说:假设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以每秒18公里的速度飞向地球,当它飞到离地球还有30天的距离时,就是大约4665万公里的时候,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就要发射核弹去炸它了,但是炸了以后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小行星材质的不同,爆炸的效果也不同。。。

现在能观察到的小行星分为C型,S型和M型。其中C型是最常见的,也是质地最松散的,要主要是由黏土和矽酸盐岩石所构成,被称之为“软玉型”小行星。而S型的小行星就比较难搞了,它更为坚硬,它是由矽酸盐和镍铁构成的,被称为“石型”小行星。但最难搞得还是M型小行星,它是最坚硬的,它全是金属构造,主要成分是镍和铁,也被称作“金属型”小行星。它就是电视剧《神雕侠侣》里面最拉风的“玄铁重剑”材料的来源。

如果小行星是C型的,是由黏土或冰什么构成的,当然用核弹一炸,它就灰飞烟灭了。但谁也不敢保证碰到的就一定是这种情况。。如果遇到的是S型的小行星,那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核弹没有办法把它全部炸成小碎块,那些大的碎块可能会因为爆炸的推动力会加速向地球呼啸而来,冲进大气层。如果运气再倒霉一些,就是遇到M型的金属小行星,核弹不但没有办法将它炸碎,更有可能加速它闯进地球的速度,把地球砸出个大窟窿,再次制造一次生物大灭绝。。。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4)

更保险的做法是将拦截的时间点提前,就算核弹炸不碎那些小行星,也可以让它偏离轨道,那样它就不会击中地球了。所以“”的方案变成了“”,对付近的小行星可以炸,对付那些炸不成的就推。

科学家们提笔一算,倒抽了一口冷气。如果一个直径有1.4公里的小行星向地球扑面而来,那这个时间至少需要提前18个月,也就是提前一年半,需要连续发射6枚100万吨当量级的核弹,这样才能保证核弹在太空中能够及时的拦截住这颗小行星。。。如果小行星的直径达到2公里以上呢???那么至少需要提前5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发射核弹,至于需要发射多少核弹才能命中目标呢?科学家们已经不想再算了,因为距离越远,击中的难度就越大。。。

眼看炸的路子走不通,于是氢弹之父泰勒就提出要开发当量在10亿吨的TNT氢弹,这个级别当量的氢弹可以保证在一瞬间就可以把直接1公里以内的小行星变成蒸汽,这样一来就不用考虑距离的问题了。。哪怕它到了家门口,就可以立马拦截住。听到这个方案吃瓜群众们拍手欢呼,这样就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小行星都可以在瞬间解决掉了。。。

但是科学家们却不说话了,因为现在地球上开发出最大当量的核弹只有5000万吨TNT,就是前苏联制造的沙皇氢弹。。一颗10亿吨比5000万吨又多了20倍,能不能开发出来还不一定,但是这个当量的氢弹在地球门口爆炸,是能把小行星炸没了,但是对地球会造成怎样的污染和伤害呢???所有人心里都没底。。。所以这个方案也出局了。。。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5)

于是乎有人又提出一个方案:牵引。就是当小行星经过的时候,施加一个强大的外力把小行星给吸过去,就像用磁铁吸金属一样。。不过这个“磁铁”要怎么制造呢?有人就提出了构想,就是设计一种无人的航天器,发射到小行星上空,然后发射出几个巨钩抓住小行星,火箭推进器在加足马力开动,用蛮力将这颗小行星拖离它现在的轨道,让它远离地球。。。

至于这个航天器需要多大呢?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巨大无比。对于这个方案是不是觉得是业余人提出来的?其实,提出这个方案的都是NASA资深的科学家。NASA早在2007年就严肃论证了牵引器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小行星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后,它冲向地球的最后旅程是一个加速的过程,而这个牵引器实在是无法抓到快速冲刺的小行星上面,所以这个方案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太低了。于是它也被Out了。。。

然后又有人提出另一个方案,就是:撞。这个思路很清楚,就是打棒球一样,给飞速而来的小行星当头一棒,将它打到远离地球的轨道上。当然我们的地球是没办法变身成为一个棒球运动员的,不过我们可以发射一种质量大且速度快的物体,正面撞上小行星,把它撞飞,让它远离原有的轨道。。。

2017年NASA在确定了的方案后,就开始着手寻找第一个实验目标,很快就瞄准了太阳系中一个双星体系,它叫迪迪莫斯,这颗小行星个头不大,直径约为780米。小小的它还有颗更小的卫星,就是NASA的实验目标,迪莫弗斯。这颗小行星直径只有160米,是它主星的五分之一大小,体型就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差不多。NASA之所以选择这个双星系小行星系统,原因是双星是绕着太阳转,轨道离地球远,即便是最近的距离离地球也有1100万公里。大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9倍。

这样一来万一实验有什么失误,也不会伤害到地球的一根毫毛。那为什么要挑体型小的迪莫弗斯而不是选它的主星迪迪莫斯呢?没有挑选主星迪迪莫斯的原因其实是它的轨道实在太长了,绕着太阳转要770天,撞击以后起码要连续观察两年多,才能找到撞击有没有效果,它的轨道有没有改变。。而迪莫弗斯这颗卫星的轨道就短多了,它围绕它的主星转一圈只需要11小时55分钟,所以持续观察它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撞击的效果如何了!!!

只有NASA就开始行动了,2021年11月,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带着高尔夫球车大小的达特飞行器从火箭发射基地冉冉升空,它在太空中飞了10个月之后,以每小时2.25万公里的速度一举击中了小行星迪莫弗斯,就是开头那个在屏幕里泥巴团一样的物体,科学家们欢呼雀跃,在浩瀚的宇宙当中能击中这么小的目标,确实这个成果也证明了科学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级!!!

是不是觉得我们已经能解决祸从天降的问题了呢?其实,科学家们对于迪莫弗斯这颗小行星是由什么构成的还尚不了解,它到底是C型?S型还是M型呢?在望远镜里,它只是一个比芝麻还小的亮点。虽然从达特飞行器传回来的图像里可以看到泥土和碎石,但这可能只是附着在星体表面太空尘埃,它里面的内核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并不清楚,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只能开启猜猜猜的游戏环节。。。

他们判断撞击是否有效,主要有两个指标,第一:如果在几个星期内观察到这颗小行星迪莫弗斯它围绕的主星那个运转轨道周期缩短了73秒以上,就猜测那个撞击可能是有效的。。第二:如果它的轨道运转周期没有发生变化,那就说明撞击失败。

只有得到这些撞击后产生的数据时,科学家们才能比较准确估计出需要发射多大的航天器,以及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撞击小行星,才能完成这个【达特】的任务。。在连续观测了几个星期后,也就是2022年10月11号,NASA兴奋的宣布:撞击成功。因为迪莫弗斯的轨道真的缩短了大约32分钟。。。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和预测(定数的末日将临)(6)

不过科学家还是很焦虑,因为必须要有足够长的预警时间,这个技术才能真正起效。这个撞击实验只是一场模拟演习,接下来能不能使地球和人类避开从天而降的小行星,还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