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1)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2)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3)

本文大概

3200字

阅读需要

5分钟

点击收听▽▽▽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4)

十七岁,我们都还正在读高中。当时的你,是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还是默默无闻、埋头苦读,安于做一个佛系少年?青年朋友们,当时的你,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安排?

七岁时的马克思,还没有留出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脸大胡须,他还只是特利尔中学里的一枚小鲜肉。当他们的校长兼德文老师胡果·维滕巴赫让这些中学生写一篇讨论自己未来理想中的职业的时候,许多同学还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因而也只是“随便谈谈自己的想法”。但是马克思不一样,他用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样的作文,让校长读后惊为天人、大加赞赏。那么,这篇文章体现出马克思怎样的择业观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理想的职业,特别是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生活在我们前面展示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理想画卷,吸引着我们认真地思考、判断、争论、选择。青年朋友们,你们想到过么,能够选择自己的职业,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幸福啊。其他动物是无法选择在什么范围内活动,选择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的!人类一定要珍视这种幸福,同时也要严肃地对待这种权利。马克思如是说:

“这种选择是人比其他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5)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选择,首先批评了那种仅仅依据自私自利的个人打算或完全基于物质利益选择职业的做法。他这样说的:

“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给他的方向扑去。于是,他的社会地位已不由他自己抉择,而取决于机缘和幻想。”

同时,马克思又提醒人们不要被虚荣心所欺编,不要“在幻想中把这种职业美化”,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冷静的讨论。经过仔细地分析,马克思提出了自己选择的标准。我非常愿意把下面这段话和大家分享,这是这篇文章的结尾,这是马克思最终的结论,这段话曾经鼓舞了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马克思这里的讨论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世俗的职业范围,他实际上讲的是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人活着为什么要有理想?没有理想行不行?我们知道有句电影台词是:“人活着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人活着有了理想,就有了“精气神”,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场”,是与芸芸众生区分开来的标志,这种“天地正气”使他的人生富有质感、不虚此行。职业是和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选择职业总是受理想的支配,而从事某种职业则是实现理想的手段。个人“小我”只有在理想的“大我”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呈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每个人在人生道路的抉择时只考虑“小我”,那人类的未来,又有谁来考虑呢?

本讲老师:朱叶楠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给青年人讲讲马克思)(6)

下集预告:

17岁的马克思上了大学,新的人生来到了。终于摆脱了父母的唠叨,马克思像出笼的小鸟满心狂喜,年轻人的躁动与轻狂却令父亲无法放心,而且让他的爱人忧心忡忡。1836年10月,马克思不情愿地踏上了前往柏林的求学道路,然而他不知道,他这一步,正在走往成为学霸的路上……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文字有删减)

投稿邮箱

xcbgxzx@16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