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未来发展规划(非凡十年看海南琼海争当滨海城市带)

人间正道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看海南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独特功能性作用,琼海争当滨海城市带“优等生”——

万泉河畔奏响幸福乐章

琼海市未来发展规划(非凡十年看海南琼海争当滨海城市带)(1)

俯瞰琼海市城市风光。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琼海市未来发展规划(非凡十年看海南琼海争当滨海城市带)(2)

9月15日《海南日报》A08版

本版手绘/陈海冰

■ 海南日报记者 叶媛媛 见习记者 陈子仪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13.1:53.9……一组组数据,“数”说着琼海近年来发展的优异答卷。

若将时间慢慢拉开,过去十年的琼海,正如激流勇进的万泉河水,在平凡的岁月中奏出一首非凡的田园乐曲。

A

第一乐章:从偏远渔村走向国际舞台

9月的琼海博鳌镇沙美村阳光炽热,波光粼粼的沙美内海倒映着婆娑树影,成群的白鹭时而从低空掠过,一幅靓丽的田园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若将时针拨回十年前,沙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锦锋记忆中的沙美村,却是另一番模样——村里猪粪遍地、垃圾成堆,百姓生活没有自来水。锃亮的皮鞋穿在脚上,不一会儿就会变得满是淤泥。

沙美之变,不止于环境之变。

“村里的环境美了,我们挣钱的路子也多了。”回想起沙美村的蝶变,村民邓美芳不由得感慨道。2018年4月,邓美芳响应政府号召,把自家农房改造成民宿“望海居”。古色古香的田园风格,融合现代化便捷的居住设施,让“望海居”一经推出就吸引着各地客人纷纷前往。

邓美芳说,过去,一家四口靠着丈夫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生计。而如今,仅靠民宿的生意,家里一年下来也有十余万元收入。

距离沙美村几公里的留客村也是如此。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村,到如今干净整洁的琼海名村,留客村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访。

从一个落后破败的小渔村,变成名扬世界的田园小镇,博鳌镇的蝶变与走红,正是琼海变迁的生动缩影。随着博鳌亚洲论坛效应的不断叠加,琼海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十年来,琼海城乡建设协调推进、融合发展,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5个,成功打造出一批博鳌精品美丽乡村集群,一座座“美丽乡村会客厅”实现“田园风”与“国际范”的有效融合,掀起了一股“田园外交”新风尚。

十年来,琼海市域农村公路总里程数突破2800公里。截至目前,博鳌机场已开通国内重点城市航线90条,2021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26万人次,实现了航空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依托机场、环岛高铁、高速公路、港口等,琼海构建起“海陆空”兼备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借力博鳌亚洲论坛,琼海不断推动各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在博鳌亚洲论坛品牌带动下,琼海市的旅游、商贸、餐饮、会展等产业迅速发展。

B

第二乐章:从政策高地走向平台高地

“野草丛生、水坑遍布,客商来了,我们就会带他们到乐城岛上的一个小码头,在两棵粗壮古树下,指着河对岸向客商描述未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招商处相关负责人代晓龙,至今还清晰记得乐城先行区建立之初的模样。

短短数年,代晓龙向客商描述的“乐城未来”正逐渐成为现实,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已摇身一变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高端医疗园区。

来自贵州的王先生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乐城先行区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身患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他,近日在博鳌超级医院接受了钇90玻璃微球治疗手术。从5月24日的首例应用,仅3个多月时间,已有包括王先生在内的12名患者接受钇90玻璃微球治疗手术。

不止钇90玻璃微球,乐城先行区已引进248种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临床使用,成为国际创新药械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主要通道,让广大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先进水平医疗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自贸港政策助力下,琼海充分释放先行区效应,加快发展高端医疗旅游,同样吸引着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去年,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使用患者同比增长431%,接待医疗旅游人数12.73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乐城保税仓入库药械货值总额突破2亿元。这些亮眼数据,意味着“岛民大病不出岛、国人大病不出国”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与时代发展同频。下一步,琼海将大力推进乐城医疗健康与会议会展、全域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瞄准更好地承接乐城产业外溢效应,重点聚集发展药械研发、药械生产、药械物流等高端制造业,构建以乐城医疗健康及其服务配套为主的产业链群,联动打造“前店后厂”模式,进而将乐城产业规模效应放大到琼海全域,推进乐城更高质量发展。

C

第三乐章:从产业发展走向乡村振兴

颗粒饱满的手指柠檬、口感绵密的冰淇淋果、晶莹剔透的燕窝果……走进位于琼海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满目琳琅的奇特水果令人垂涎欲滴,满园飘溢的果香绘就一幅动人的乡村产业振兴画卷。

2017年,一位名叫王俏的琼海年轻人,怀揣着对热带水果的热爱,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创业,一头扎进家乡的田地里,建起了他梦想中的“水果王国”,也带动了众多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将自家的土地租给基地收取地租,我还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手指柠檬种植。”琼海大路镇湖仔村脱贫户何子颜乐呵呵地说,今年仅靠销售手指柠檬,家里就增加收入3万多元。

像王俏一样“敢闯敢试”的年轻人,在琼海广袤的农村并不少见,而这样动人的乡村振兴案例在琼海也绝非孤例。

近年来,琼海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持续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市名优新瓜菜、高效水果、特色热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为主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升级。到2021年底,琼海“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26个,农业增加值已提高到118.7亿元。

作为琼海最早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嘉积镇北仍村如今同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近年来,琼海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将北仍村文旅品牌不断升级,打造出咖啡、山柚油、椰雕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建设特色产品一条街,开设农产品体验店;充分利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出产“北仍乡粽”“北仍月饼”等应季产品;融合线上线下开展创意文旅活动,紧抓北仍特色赋能乡村振兴……

“这两年,不少村民将自家闲置的民居改建成民宿,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作为家乡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北仍村村民王秋香对北仍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除了北仍村,还有更多动人的乡村振兴乐章在琼海的田园乡村奏响——

十年来,琼海成功创建和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嘉积镇、椰子寨村等5个镇、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潭门镇等2个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博鳌镇沙美村等5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根据琼海“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琼海将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同农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村互助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推动农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如今的琼海风力更劲。

琼海市委书记田志强表示,琼海将不断发扬“担当善作、敢为人先、开放包容、求新求变”的琼海精神,在“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锚定琼海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发挥好琼海独特优势,推进实施“产城融合、城镇提质、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加快构建有琼海特色、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用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教育、医疗、环保各项设施以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休闲渔业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独特功能性作用,争当滨海城市带“优等生”。

值得期待,一曲曲动人的幸福乐章又将在万泉河畔奏响。(本报嘉积9月14日电)

市县名片

琼海

琼海着力建设海南东部中心城市,全力实施“产城融合、城镇提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构建有琼海特色、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用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关阅读>>

留客村的“留客”之道

■ 见习记者 陈子仪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虽然受疫情影响,‘八方留客’旅游文化项目暂时还没有复工开放,但今年上半年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超去年全年的两倍,收入更是实现翻番。”近日,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八方留客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全克斌兴奋地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留客村,是博鳌镇莫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坐落于万泉河畔,这里自古因渡口而兴盛,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村内古色古香的蔡家宅远近闻名。但近年来,随着年轻人进城,乡村发展没有了主力军,乡村经济也日渐没落,村子渐渐成了“空心村”。

“2000年时,留客村连条水泥路都没有。”莫村党支部书记钟可灿回忆道,“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是什么让昔日的“空心村”有了内容?现在的留客村有何“留客”之道?全克斌是见证者、亲历者,也是参与者。

“首先是修缮和保护。”全克斌介绍,除了修建道路,完善村内配套设施,八方留客公司在原有的流马古渡口遗址上重建了渡口新址,并沿河打造1.2公里长的流马古渡滨河景观带,百年前商人们眼里的绝美河景又再次重现。

为了营造田园气息,留客村里还开辟了两片稻田,“鱼稻共生”的田园野趣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稻田边上还有一塘莲花池,“稻花重扑扑,莲脸更盈盈”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村庄里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稻田、荷花盛开的水塘、低空翩飞的白鹭,好一幅和谐生趣的田野画卷。

作为著名的侨乡,琼海市还支持留客村积极修缮蔡家宅,挖掘侨乡特色和文化,打造成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走进蔡家宅,只见青砖灰瓦、旧石青苔,彰显着这座百年老宅深厚的底蕴。中堂外有一副对联:“公道守信千古业,婆言勤俭万年兴。”其展现的不仅是蔡家家训,也是华侨们践行“兴业”“持家”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如今,留客村留住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原本想要外出闯荡的年轻人。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获得实实在在收益。

“90后”村民王雪原本在广州打工,眼见留客村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底她决定回到家乡,在村里的摄影工作室为游客拍照。“收入多的时候和在广州差不多,现在工作朝九晚五,让我有了更多时间照顾家人。”王雪说。

除了吸引青年返乡就业,留客村还通过“公司 村集体 农户”合作模式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土地租金是一方面,村集体还可以通过入股产业获得分红;另外,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也优先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钟可灿感慨,稳定的就业也改变了村风民风,眼界开阔了,村民们的思想也进步了,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路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如今的留客村,既是城里人向往的休闲乐园,也是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博鳌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博鳌将继续支持“八方留客”项目二期建设,支持留客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挖掘发展历史文化和本土特色,重点打造“海南侨乡第一村”旅游品牌。

(本报博鳌9月14日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