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

东吴的两宫之争很大程度是由于太子孙登早逝,再就是孙权出于打压江东士族而发生的,而在其中由于两位公主孙鲁班与孙鲁育的介入,导致事态更加恶化,几乎整个江东士族都被卷了进去,这是孙权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

孙权的发妻是谢夫人,谢夫人不能生育,而孙登是孙权的第一个孩子,他的生母地位卑贱,所以自幼由孙权侧妃徐夫人抚养。孙权后宫妃子很多,但孙权最为钟爱的后妃就是步练师,这位步练师国色天香(史载绝美)。孙权登基后,立孙登为太子,照理应该立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为皇后,但孙权与徐夫人分居多年,孙权自然是不愿意,孙权想立步练师为皇后,但遭到顾雍和陆逊的反对,孙权只能作罢,但孙权让步练师主政后宫,步练师就是事实上的皇后,就连蜀汉给东吴送礼,对步练师也以皇后相称。但就此也导致孙权在位23年没有皇后,直到临死的时候,才立潘氏为皇后。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2)

步练师给孙权生了两个女儿,老大叫孙鲁班,字大虎,因为嫁给全琮,也就被称为全公主,次女孙鲁育,字小虎,因为嫁给了朱据,也就被称为朱公主。就是这两个一母同胞的公主却彼此视对方为仇寇,必制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正是由于这二人推波助澜,让二宫之争愈发不可收拾。只能说万幸的是这二人是公主,如果要是皇子,大概连孙权自己都未必能善终。我们熟悉的女主干政、后宫干政,掌权女人不是太后、就是皇后。换句话说,她们是以皇帝的母亲、皇后的名义把持政局的。而公主干政的机会几乎没有,但在东吴却恰恰例外,干预政务的是公主,这其中不乏孙权的纵容。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3)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长子,可以说,自孙登长大之后,就开始刻意培养,公元221年,孙权称吴王,立孙登为王太子,命诸葛恪、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等人辅助孙登。当时,孙权在名义上依靠曹魏,曹丕几次派人索要孙登作为人质,在孙登身上,孙权寄予厚望,又怎么能给曹丕为人质,因此这些都被孙权找推辞掉了 。225年,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妃。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公元238年,东吴事实上的皇后步练师去世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孙权的希望就此破灭,两宫之争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4)

步练师去世之后,孙权有意让侧妃袁术的女儿袁夫人为皇后,但袁夫人以无子拒绝,皇后之位可空缺,但太子之位不可虚悬。此时孙权的长子是孙和,成为最佳人选,因此在公元242年,19岁的孙和为立为太子。但已经步入晚年的孙权越发的多疑和残酷,对于任何觊觎他权力的人都十分的戒备。而此时的孙和的母亲的不知收敛,得罪了孙鲁班。孙鲁班是个极其特殊的女人,为人阴狠残忍,她以公主的身份影响着东吴的政治,这在三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孙鲁班第一次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但不久周循去世,孙鲁班二嫁嫁给了全琮。正是由于孙和以及其母王夫人对她的蔑视,让孙鲁班咬牙切齿,一定要把孙和拉下太子之位。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5)

孙鲁班可惜是个公主,如果是皇子必为太子,孙鲁班素有心计,颇有权谋。从此时孙鲁班开始秘密监视太子孙和。这里必须要说的是,为什么曹操、曹丕、刘禅的女儿都很安分,只有孙权家二个都干政,这实际上就是孙权默许的结果,只有皇帝的支持、默许,公主才能管理天子“家事”。皇帝让公主管理家事,虽然少见,但也不算太离谱。孙鲁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6)

孙鲁班在孙权病重期间秘密报告了太子孙和行动诡异,并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但就事情本身而言并不严重,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孙权病重,这事根本就不叫事,事情是在孙权病重的敏感时期,孙和去太庙给父亲祈福,但事后他跑去扬武将军张休(张昭之子)家里闲聊,这事本来不大,但孙和肯定不对,太子在皇帝病重期间结交武将,显然会引起皇帝多疑,何况还是本身就十分敏感的孙权。孙鲁班告诉孙权,太子没有去太庙。却和张休密议,孙权大怒,立即将把孙和之母王夫人叫来臭骂一顿,不久王夫人惊惧而亡,孙和也被关禁闭。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7)

孙鲁育因为嫁给朱据,被称“朱公主”。与蛇蝎心肠的姐姐孙鲁班不同,孙鲁育天性良善,纯真无邪。朱据是吴国名将朱桓的堂弟,孙权称帝后把孙鲁育嫁给了三十五岁的朱据,并任命朱据为左将军,封爵云阳侯。此时的朱据已育有二子,长名朱熊、次为朱损,只是结发早丧而已。成婚后的孙鲁育与朱据夫妇,依旧琴瑟和弦,二人育有一女朱佩兰,嫁给孙休为妃,孙休为帝后,朱佩兰为东吴皇后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8)

孙霸,字子威,孙权第四子,封鲁王,生母谢夫人,孙权极为喜欢孙霸。让孙霸的一切待遇与太子相同,满朝文武对此认为不可,但孙权不纳。就此也让孙霸产生了非分之想。多次攻击太子孙和,孙和只能全力反击,孙和同孙霸的两宫之争就此展开,孙鲁班为此推波助澜。为此太子一党的宰相陆逊被逼死,吾粲被诛杀,顾谭被流放。朝中大臣被迫各自成为太子党或者鲁王党。最后导致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孙鲁班和孙鲁育虽为亲姐妹,但属于孙鲁班鲁王孙霸党,而孙鲁育属于太子孙和一党。二人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9)

公元245年,陆逊去世,就此太子孙和的保护神没有了。被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孙权更加意识到,在他死后,无论是太子孙和继位,还是鲁王孙霸继位,另一派必然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此时的孙权已经有放弃二宫的意思,另立太子,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此时还有三个儿子。但他这个意识刚刚出现,孙鲁班就觉察到了,这个女人真的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动物。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0)

孙鲁班与丈夫全琮不是铁杆的鲁王党,纯粹就是反对孙和,她也知道,只要不是孙和继位就行,其他是谁都无所谓,但如果孙和继位,她也就完了。此时的孙权疑心越来越重,对朝臣越来越不信任,对女儿孙鲁班却愈发信任,而孙鲁班在意图推动二宫之争的的时候,就已经找好了下家,晚年的孙权宠爱潘夫人潘淑,她给孙权生下了最后的孩子,也就是年纪最小的孙亮。孙权有意立孙亮为太子,仅仅就是一个意动,就被孙鲁班意识到了,孙鲁班立即把她丈夫全琮族子之女全惠解许给孙亮为妃,与潘妃结成政治联盟。后来孙亮继位后,封全惠解为皇后,全氏一族一跃成为最显贵的外戚。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1)

在孙鲁班的刻意推举下,孙权的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并废掉太子孙和,同时也赐死了制衡孙和的孙霸。在孙鲁班看来,孙亮年纪幼小,更有利于控制,在孙权死后,她必然成为权倾朝野的公主。可以说,孙鲁班的权力是孙权授予的。但孙权死后,她依然在东吴政坛呼风唤雨,这应该归功于她背后吴郡全氏的力量。这不得不说这是孙鲁班的本事。孙亮继位后,孙鲁班与孙峻结为了政治同盟。而且二人有私情。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2)

公元250年十月,孙权将8岁的孙亮立为皇太子。不久又册立其母为皇后,并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一道受诏辅佐太子。就此历时八年的二宫之争就此结束,而孙鲁班在其中作用不可忽视。公元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为帝,全妃为皇后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兼职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孙亮继位后,孙鲁班与孙峻结为了政治同盟。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3)

公元253年,卫将军孙峻与孙亮合谋,诛杀诸葛恪、孙峻因杀诸葛恪有功,出任丞相大将军,封富春侯。由于孙鲁育属于太子孙和党。姐妹二人自幼不合,孙鲁班就诬陷孙鲁育想暗杀孙峻,孙峻就命人将孙鲁育处死,时年孙鲁育不过30多岁,孙鲁育秉性纯良,观孙鲁育一生行止,这姑娘想要的,就是云淡风轻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如此纯良的一个姑娘,最后却死在自己亲姐姐手上,真真令人痛心疾首。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4)

公元255年孙峻病逝,从弟孙綝接掌权力,孙綝为人险恶,其骄矜程度不下其兄。孙鲁班又与孙綝结盟,此时的孙亮已经14岁了,自然要亲政,而孙綝自然不愿意,孙亮以查孙鲁育之死为由,开始敲打孙綝,并查询到孙鲁班的头上,孙鲁班十分惶恐,就说此事是朱据的儿子朱熊和朱损干的。孙鲁育虽然是朱据的妻子,但朱熊和朱损并非孙鲁育所生。朱熊和朱损后被丁奉所杀。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5)

就在孙鲁班自以为全盛之际,魏吴寿春大战爆报爆发,此战孙綝大败,鲁班的亲儿子全怿,从子全端,孙子全辉、全仪是一并投降了曹魏。此事也引发孙亮不满,与孙綝矛盾愈深,孙亮就暗中与全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但由于被人告发,于孙綝先发制人兵围中宫,废孙亮会稽王,逼迫16岁孙亮夫妇离开皇宫,时年16岁。立琅琊王孙休为帝,而一代妖女孙鲁班被流放到豫章郡,从此被监禁终生。

孙鲁班之死(挑起东吴二宫之争的孙鲁班)(16)

此时的孙鲁班才发现自己竟是这么虚弱无力。在失去父亲孙权、丈夫全琮、情人孙峻这些靠山之后,自己根本就低不值一提。在玩弄了大半生的权力之后,才发现权力其实始终都牢牢把握在男人的手中,自己手中并无多少权力。这才是她最大的悲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