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

广告

  • 文/图 泰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王凯

养殖水体包罗万象,涵盖藻类、水、浮游动物、悬浮颗粒、无机盐等物质,因为各种物质占比和藻类种类差异原因,水体颜色往往呈现出各种各种颜色,红水、浑浊水、黑水、蓝藻水、青苔水等异常水质。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大部分养殖户不清晰原因时,往往出现盲目使用药品,而效果甚微的现象,耗神耗力耗财。异常水质的处理,从产生原因出发,才能救急避危,事半功倍。

异常水质一:红水

呈现特点:透明度高、伴随转水现象,溶氧低、伴随浮头现象,藻毒素累计加快,伴随中毒现象。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1)

主要产生因素:藻类老化、悬浮有机质多、天气突变、用药不当

处理措施:“增氧--解毒--进水--下肥”四步走

关键点:

  • 肥料选择磷酸二氢钾 氨基酸肥料,迅速肥水,菌类使用需要慎重,建议水质恢复后再补充

  • 进水引藻种,如果外源水不好或者一般,可以抽取临近塘口水质

类别二:单一藻相过渡繁殖引起的红水(甲藻、膝口藻、裸藻)

主要因素:营养盐比例失衡,藻种单一

处理思路:下风口杀藻--解毒—进水---培藻

关键点:

  • 下风口使用硫酸铜或者漂白粉等药物杀藻,使用量为全塘用量30-40%,不全塘使用。

  • 培藻中关注磷肥加入量,水色适当转变后加入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

  • 甲藻引起红水为全天红,膝口藻引起的发红一般认为“假红水”,主要受光线反射和折射形成色泽,呈现上午黑绿色,下午红色;裸藻类引起发红呈现“昼红夜绿”、“朝红夕绿”,主要是裸藻红色眼点周边裸藻红素,在藻类的光合作用中分布有关。具体可以通过藻种显微镜下观察确定。

  • 不论哪一种红水,尽量及早有效处理,同时关注塘边浮游动物量,特别是早晚,一旦发现,早上太阳刚出来使用杀虫药沿边泼洒一次。

异常水质二:黑水

主要产生因素:藻相、藻类老化、有机质多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2)

特点:指标正常、摄食正常,用矿泉水瓶取水下30cm水质,颜色呈现透明度高、产氧能力强特点,一般出现在水温低阶段(20℃以下)

处理措施:进水 补磷补菌

关键点:

  • 因为隐藻耐低光,在低温季节,对营养的竞争力强,特别是对磷的吸收,因此磷的补充很重要。

  • 藻类过于单一,天气突变时稳定性差,及时调整,特别是存塘量较大塘口。

类别二:藻类老化,有机质含量高引起的黑水

特点:溶氧低、浮头、水质发黑较浓,危险水体。

处理措施:增氧---套水---培藻

关键点:

  • 套水量一次性不要过大,以免引起应激性事件发生。

  • 培藻阶段,先补肥,再补菌(芽孢杆菌使用量低于正常用量)

  • 增氧机开启,关注夜晚谨防出现泛塘问题。

异常水质三:浑浊水

特点:透明度低、影响施肥、用药效果,有毒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积累快)

主要产生因素:藻相混合、自然天气突变、养殖品种搅动、养殖用药管理、浮游动物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3)

类别一:浮游动物引起浑浊水,俗称“白浊水”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4)

特点:一般在早春或新进水不久,浮游动物较多,轮虫、枝角类等丰富,生物量大。

处理措施:杀虫—进水—补肥

关键点:

  • 考虑用药安全性,第一次半塘杀虫,第二次沿边杀虫

  • 因为浮游生物量大,藻类较少,进水引藻种很有必要

  • 补肥第一次追求快,迅速肥水,核心在于少量多次追肥

类别二:不同藻种混合引起的浑浊水(硅藻、褐藻、绿藻等),一般为假肥水

特点:用透明的瓶子取表层水,静置5-10min,无杂质沉淀;测早晚溶氧,变化不大,Do在4-8mg/L之间。

处理措施:芽孢杆菌 磷肥

特点:产氧能力差,耗氧能力强,伴随浮头,有机质含量高,水体粘度大,增氧机水花存在拖尾现象

处理措施:进水—肥水—改底

特点:池塘均匀浑浊,节点前后池塘水质变化明显

处理措施:净水(铝盐复合物)—解毒—肥水(考虑肥水速度,选择连续晴朗天气)

异常水质四:青苔水

产生原因:水长期处于清瘦状态,滋生青苔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5)

处理措施:使用腐植酸钠类产品遮光---加深水位—-肥水

关键点:

  • 使用腐植酸钠后,会出现2-3天水色呈棕色特点,不必过于担心

  • 青苔量少,沿边产生可以直接使用沸石粉覆盖,肥水即可,全塘出现建议使用腐植酸钠。

  • 加深水位引入藻种,使用富含氮磷钾的速效肥迅速肥水,降低透明度,抑制青苔的再次滋生。

异常水质五:久调不肥水质

水质突然恶化的处理方法(遇水体发红发黑)(6)

常见原因:浮游动物(特点是来得快、去得快)、碱硬度(肥料量基本产生变化不大)、藻种匮乏、药物残留、土壤原因(沙土塘、肥效不持久)

对应措施:杀虫、生石灰、进水引藻种、解毒、下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

每一种异常水质的背后,都有一个本质的真相,找准原因,方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征稿

zhenggao

中国水产业领先的行业公众号“水产前沿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

联系邮箱:wx@fishfirst.cn

稿件或线索一经采用,均有酬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