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1)

快过年了,想到一个很古老的事儿——家书,正所谓家书抵万金,在还没有伊妹儿的时代,信件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用文字彼此连线的唯一载体。到如今,曾经很现实主义的联络方式,已经成了诗歌里“车马邮件都慢”的浪漫主义,甚至就连“消灭”了传统书信的伊妹儿,也早已经成了一种古典主义,在微信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面前不值得一提。

所以,到底是即时的联络更好,还是需要无数日的等待,需要字字斟酌才寄出的邮件,是最适合人类的通讯方式呢?也许很多人都说,急事找微信,体验浪漫写书信。这大概就是人的矛盾之处,一边追求着速度、追求的进步,但步子太大了,却总想着复古,想着回到当初,两边都想占,两全都想美。

说到和书信有关的歌曲,首先、也必须提到的,就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以现在互联网的思维来讲,先不说这首歌曲的词曲如何如何,至少从将书信体搬到歌曲里的创作模式,就是一种很创新的思维,尤其是一般书信体上最后的此致敬礼这个小尾巴,通常是不太好写在标准格式的流行歌曲里的,但李春波还是完美解决了。

《一封家书》真的是一首非常人性化的歌曲,人性化到非常的接地气,也非常的大实话。它实在到什么程度?就是其中有一句“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最后在李春波上北京台春晚演唱这首歌曲时,就变成了“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了”。毕竟,“管得不严”这个说法,有些消极了……

据李春波自己介绍,1992年7月完成了《小芳》专辑的制作,直到1993年4月才发行了这张专辑,而在这个过程的等待期中,某一天他在广州想写一封信给沈阳的家里人,然后就想到了用谱曲的方式来写信,最终就有了这首《一封家书》。

2019年,李春波登上《流淌的歌声》舞台,台下的评委伍洲彤老师,也特别介绍了《一封家书》这张专辑,在发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一百万盒磁带的销量。与此同时,伍老师也特别提到了,这张专辑直到现在都只有磁带,还没有发行过CD。

其实,伍老师的这个说法,既对也不对。《一封家书》这张专辑其实是发过CD的,但这个唯一官方版本的CD,作为一个但凡有点儿收藏经历的歌迷,都不太愿意把它称为专辑CD。

2015年,“中唱广州”在“流金岁月”系列下,推出了一张名叫《李春波精选》的专辑,封面用的是《一封家书》的缩略图。但这张所谓的“精选”,实际上就是《一封家书》专辑,因为无论是歌曲数量还是歌曲排序,都和当年首发的磁带版专辑一模一样。

从广告学的角度来讲,这算不算是虚假宣传?,明明是一张专辑的内容,却被贴牌“精选”进行重度伪装,内地的唱片业啊,有时候真的是唱片人不懂得做唱片,懂唱片的却全是歌迷……

另一个,这张CD也把原来的幕后Credit给删了,在这里我还是想再重新排一下这些音乐人:

吉它:捞仔

MIDI设计:王钢/梁军/刘克

和音:钟惠嫦/陈黎明/刘晨曦

幕后,也是值得留下名字的!

当然,看了这个“简陋”的Credit,也不仅让人感叹,当年的岭南流行乐,就是这么“悭”,就是这么“孤寒”。不需要贝司不需要鼓,全程用MIDI解决问题,MIDI实在解决不了,才派吉他出场,而一般在当时广东音乐圈担任录音吉他手的,通常都是捞仔老师。

甚至我觉得,《一封家书》这首歌曲的录音版本,用的都是MIDI吉他,因为完全感觉不到吉他味儿。

MIDI吉他,想想都可怕,这不是GTP才干的事儿吗?

整张专辑的制作,如今听来却是有点应付事儿,满满的塑料味,很像是现在我做企划时,先期所听到的那些DEMO。讲真,有些作品甚至还不如现在的DEMO做的精致。

不过,李春波的作曲能力是真强。这种作曲能力,不是指什么技巧的运用,以及和弦的高级,而就是单纯的旋律好听,尤其是一些小调的运用,一些民族音乐韵调的借用,于无形中都让作品旋律变得洗脑。

像《何日再见》听起来就像不知道哪儿的民歌,既有西北民歌的影子,又有些江南小调的味道。《天下飘着雨》则融入了新疆民歌的韵律,而《圈里圈外》干脆在旋律线上用了京剧腔。

另一方面,李春波在当时那个年代背景下,也不乏一些音乐上的创新,除了《一封家书》的书信体,《圈里圈外》的流行和京剧跨界之外,像《塞车》还是一首说唱歌曲,虽然Rap挺数来宝,但还是挺接地气的,现在听来,也是一种很有时代感的特色。

虽然专辑制作廉价,但《一封家书》在编曲上,还是动了一些巧思的。《塞车》作为一首说唱歌曲,前奏部分DJ用广东话的播报和节奏卡点的配合,其实还是挺Fusion的。《这种心情》里融入了一些乡村音乐元素,这种音乐如今如果用真乐器重录的话,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繁闹大都市》用了爵士的元素,有一点百老汇的影子,就是节奏和铜管乐都塑料了一点,而这首歌曲的编曲方式,在九十年代中期还是挺流行的,刘彤、卞留念等等音乐人,都编过类似节奏的作品,甚至在一些晚会舞台上,偶尔也能听到

《天上飘着雨》这首歌,现在听来也是挺有意思的,明明是一首用电音编曲的作品,歌曲主体部分却是一首旋律非常舒缓和抒情的作品,这种反差效果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当然,放到现在这个时代,可能会被当成另一首《沙漠骆驼》之类的歌曲去传播……

至于最后的一首《呼儿嘿哟》,可以说是和上张专辑《小芳》相呼应的歌曲。作品内容不做评价,不过摇滚曲式的编曲,让捞仔的吉他总算有了点小小的发挥。

专辑里我还很喜欢《骄傲的骆驼》这首歌曲,当时的李春波和艾敬,都被称为“城市民谣”的代表,《骄傲的骆驼》也是一首很标准的城市民谣作品。旋律简单、情感质朴,可惜的是,后来却很少能够听到这种雅俗共赏的“城市民谣”了,提起民谣就是诗和远方,民谣反而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2)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3)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4)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5)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6)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7)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8)

一封家书粤语纯音乐:一封家书专辑其实出过CD(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