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解决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怎样正确解决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压力)(1)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个普通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压力所裹挟,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可能并不准确。

心理压力(stress)是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某种情境时所产生的反应。引起压力的不是情境本身,而是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一个人压力下的反应取决于他对具有挑战、威胁与伤害性事件的解释与评估。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当你在评估后,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足以应对这个状况、或是解决起来很艰难时,你就会感到压力。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问题这个突发状况,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就不会感到有压力。

所以,“感到压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

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时,会极易把压力和焦虑(anxiety)混淆,比如“我压力山大,好焦虑啊。”因为压力来临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比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胃部不适,或是紧张与不适的情绪。

这些负面感与焦虑感相似,但事实上压力和焦虑并不是一回事。

压力的产生,和压力源(stressor)紧密相关,当个体能合理应对应激源时,压力也会随之消失;相比之下,焦虑除了会被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引发,也可能是由一些不存在的威胁或预期引起的情绪和生理反应。

比如,考试是很常见的压力源。如果你在高考这样的重大考试前感到紧张,就是典型的压力反应。但不少人毕业多年,仍在做关于考试的梦,梦见自己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汗如雨下。甚至不断回想考试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不时觉得紧张、难受、发慌,这其实是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压力的看法,会影响身体

怎样正确解决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压力)(2)

长期以来,压力都被认为是有害的。我们深恶痛绝压力带来的各种干扰,它不仅会打乱我们工作生活的节奏,还会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失眠、内分泌失调,甚至诱发癌症或心脏病。

在199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展开了一项研究,3万名美国成年人被邀请回答,过去一年他们承受的压力状况。8年后,研究人员发现高压提高了43%的死亡风险。这一结论,和我们以往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和直觉式的思考相反,进一步研究分析揭示了高压提高死亡风险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死亡风险提高的人员,在调研中都选择相信了压力有损健康。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和研究人员由此认为:压力并不是决定因素,而人怎么看待压力才是。

研究员们认为有超过18.2万过早离世的死亡案例,并不是压力本身导致,而是他们认为压力有害这个想法导致的。致死率甚至比艾滋病和死于谋杀的死亡率还要高。

后续的其它研究,同样印证了观念对人体的影响:在中年时对变老持积极态度的人,比那些持消极观点的研究对象,平均多活了7.6年。和这个奇迹般的数字做个对比,规律锻炼、不吸烟、保持健康的血压,这类我们平时极为重视的因素,平均只能延长4年寿命。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在著作中《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强调,压力并无好坏,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压力。

在某种程度上,压力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一项哈佛大学展开的研究发现,当受试者把压力反应看作是有帮助的,他们的心脏血管就会呈现比较放松,更符合兴奋与充满勇气的状态。

除此以外当人们受到压力时,作为对压力的反应,脑垂体也会释放一种压力性激素,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催产素(oxytocin)。而催产素不仅仅作用于大脑,还有益于身体,不仅能保护人类心血管功能避免受到压力带来的伤害,还能帮助血管在应对压力时保持放松。

长此以往的生理差异累积,足以让一部分人在50岁时就患上心脏病,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健康活到 90多岁。

所以,压力管理的最好办法,不一定想尽办法摆脱它所带来的影响。重新思考压力和自身的关系,试着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与它共处,也可以成为一个不坏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