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情况调研(那曲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

1.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有多少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情况调研(那曲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

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情况调研

1.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有多少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根本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

7.三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8.三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9.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0.六共: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11.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提出的“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15.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

政府主导、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1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九进”内容:进机关、进乡镇、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部队、进景区、进家庭。

18.《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

2020年1月11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19.西藏把每年的几月份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9月。

20.“四个创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着力建设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

21.“四个走在前列”: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

22.“四件大事”:稳定、发展、生态、强边。

23.“四个确保”: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24.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5.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四个特别”: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26.那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启动时间及周期:2019年,创建周期3年。

2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其他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活动。

28.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国家民委等单位组织少数民族先进个人和代表人物,前往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活动。这一活动,从1950年国庆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同胞通过参观团活动,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

29.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由国家民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家法定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历届文艺汇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开幕式、闭幕式,观看了部分演出,并接见了演职人员代表。已先后于1980年、2001年、2006年、2012年、2016年、2021年举办了6届。

30.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一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面向全国的赛事活动,每4年举办一届,承办地通过申办程序确定。已先后于1953年、1982年、1986年、1991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举办了11届。

31.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由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国家民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每3年举办1次,目前已举办过6届。

32.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每4年评选1次。

33.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是为了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而颁授的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热地“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3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15年9月30日,同志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它集中概括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生动体现。

3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古以来,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当前,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上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和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6.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37.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8.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39.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重要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40.“四个人人”: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41.提出的“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42.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4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4.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5.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46.城市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工作指的是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47.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团结因素的矛盾纠纷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

48.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8)坚持依法治国。

49.《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自何时起施行: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20日国家民委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50.《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51.《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52.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1)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 (2)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3)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该法于1984年5月31日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10月1日颁布施行。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

54.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修订,是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切实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进一步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标志着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来源:那曲市民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