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

推荐:大宋刘娥(3): 借腹生子, 被诬陷成狸猫换太子

文/王崇菊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1)

【作者简介】王崇菊,一名乡村语文老师,喜欢读书,喜欢写写,喜欢将日子记录,喜欢把每一个值得铭记。工作之于,将散乱的思想整理成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2)

做父母的孩子时,往往不能体会父母的苦心。不是对着干,就是不理不睬,青春时,觉得那是最帅的自己,最酷的年少。

我的青春也不苍白。做一些出格的举动,惹父母焦灼气恼,张口闭口,不给你们上学,以此达到要挟父母答应自己要求的目的。善良的父母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那会,哪里顾得上父母的喜怒哀乐,一门心思照顾自己的小情绪。

犹记得,在离家几十里路的外乡求学。母亲把做好的茶叶蛋,饺子,煮黄豆,煮花生,骑着爸爸买的大梁自行车,隔三差五送给我。依然年轻的母亲汗水湿透衣背,脸庞被热浪蒸腾的发红。将东西给我,少停留片刻,骑车回家,来去路程一百多里。现在想想,自己够残忍,没有感激答谢,相反黑着面孔,一言不合就对母亲嚷嚷。母亲脸上的皱纹,一定是在来来去去的路程中增添的,否则怎么会那么深,那么一道道?

当我做了母亲,终于能够体会为人父母的一颗心。所幸儿子没有我那时那么任性,不懂事,让我有些安慰。但对儿子的担忧是一点不减少。我所接受的知识让我不会迷信,可我相信母子连心。很多次,我在单位惶惶然,回到家里儿子一定是身体有痒,我说给那人听。他笑我太敏感。我知道这是做母亲对儿子的挂念,为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牵挂。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3)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是《诗经》中字数很少的几篇之一。然而传达的心情却是海洋般广阔深邃。那是一颗慈母的心,一颗儿行母担忧的忧虑惆怅画面。

两个孩子乘木舟,顺江漂流去远游。两个孩子乘木舟,顺江漂流去远游。从这重复的话语中,一颗拳拳母亲心跃然纸上。每个做了母亲的人都时常说些颠三倒四的话,做些匪夷所思的事。还是年少孩子,要去远游,父母不能在身边陪,江水宽阔无边,茫茫无涯,他们是否会顽皮戏水,若是跌落水中,该如何是好?看着孩子们的小船渐行渐远,父母的一颗心随之跟向远方。“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也不知走到哪里了,现在情况如何?”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愿言思子,不瑕有害?“时常挂念远游的儿子,心中不安,有无限的愁绪。时常挂念远游的儿子,该不会遇上危险与祸患?希望他能顺利到达,愿望他一切安好。假若遇到危险,可一定要急中生智,想办法解决,不能蛮干,不能不顾性命啊!

当父母的看不到孩子在眼前,总会胡思乱想,瞎猜测,即便有再大的高兴事都不能抵挡对孩子的思念和挂牵?中国的父母尤其如此。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4)

年少的我,在高考结束之后,执意要去远方打工,不顾父母苦言相劝。当汽车关门的刹那,我看到父亲脸上苦涩的皱眉,眼眶里充盈的水花。我居然无动于衷,心中窃喜,终于摆脱父母,要做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当现实与理想差之千里,我的心不是没有动摇,强撑着面子,在陌生地方忍受煎熬,而父母的电话一个一个,都是劝我回家的,后来干脆让来的堂哥们强迫我回去。若不是,父母的执意,如今的我会是怎样?

朋友的儿子,自小聪明伶俐,有巧八哥一样的嘴巴,貌若潘安的容貌。家人示他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摔倒。一次在街市走丢,一家人像疯了一样去找,谁知孩子在同学家呼呼大睡。她母亲一夜急得白头发都长出来,找到以后,放声大哭,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成年的儿子,娶妻生子,全部依靠父母,父母的钱悉数给他花费,对待父母从不知体贴,父亲重风在医院,一天都没有照顾。做父母的没有抱怨,牢骚,怨恨,别人来说,总替他遮掩。

这是畸形的爱,不值得提倡,不值得赞扬。可是,世上那里有人会无缘无故如此不求回报,不问结果,不在乎得失的父母一样的心对待你?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5)

朋友,同学们在一起,男人通常关注新闻,关心社会信息,女人除了穿衣打扮说一阵,最后的话题无不归结到孩子。你的孩子几岁了?身体如何,学习如何,现在课外学些什么?将来有什么打算?某某个地方有好吃好玩的,某某个地方有好老师辅导特别好,某某个地方的衣服特别适合你家孩子?-----

优秀的孩子,母亲脸上有光,说出的话底气十足,流光溢彩。不太优秀的孩子,听别人家孩子优秀,嘴里说着羡慕,内心嫉妒恨,恨自己没有生出好孩子,恨她们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好。很不优秀的孩子,母亲要么沉默,要么列举其它某项技能出色,来弥补缺陷。

一位哲学家曾说,父母再成功,孩子不成功,这样的人生也是不成功的人生。

想想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殚精竭虑操劳,为什么?为了自己可以衣食所安,居住有地,最重要为后代有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权利,好的人生选择,好的环境熏陶。若不是,奋斗的动力和意义,会多大?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6)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尽母爱拳拳,各种心思百转。

做母亲的,同没有做过母亲的人,心不同,前者大都仁慈,后者大都心狠。在没有做母亲之前,看到小孩会烦,做了母亲,看到每个小孩,会生出母性的爱怜。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它的巢里; 我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在母亲的怀里。”走再远的路,看再多的风景,经历再多的风风雨雨,不能放下的一个地方是母亲在的地方,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是同母亲血肉相连的亲情。

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有母亲在地方才是心灵停靠的彼岸。

简析诗经邶风静女内容(有母亲在的家才叫家)(7)

推荐:

梦回长安:月下我吹笛,你舞霓裳衣

古人吃什么?《诗经》蔬果志:芑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