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画家村(他用艺术回报家乡)

辽沈晚报/吉向前

最美画家村(他用艺术回报家乡)(1)

人物简介:陆国斌,男,56岁,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长期坚持学雷锋,用艺术回报家乡,被锦州北镇市、义县特聘为乡村美术指导教师。

主要事迹:他用着百余元的非智能手机,开着二手微型面包车,所穿衣服价值从不超百元,却资助寒门学子300多人共30万余元。他义务帮助打造北镇罗罗堡镇康屯村、义县张家堡宝林村文化采风写生基地,自费创作绘制主题文化墙2万多平方米,吸引全国各地画家到此采风。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学生佟晓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陆国斌前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家乡人,出资打造采风写生基地等等。“在这些方面投的钱加起来咋也得有100万元,陆老师其实可以很富有,但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用艺术感恩回报家乡,这是陆国斌在学雷锋实践中付诸实施的行动。“物质上的帮助短平快,只能救急,但改变不了根本状况。如果把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好,做一些智力帮扶和投资,效果会更好。”2014年,陆国斌自费组织60人到北镇市罗罗堡镇开展写生活动,把艺术作品面向村民展出。父老乡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恳请画家们留下来在院墙上画画。

“在墙上画画,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不就是建设美丽农村吗?”从那时起,陆国斌决定出资打造北镇罗罗堡镇康屯村、义县张家堡宝林村文化采风写生基地。

2017年6月12日,陆国斌带领学生到宝林楼村,开始历时三个月的艺术创作。当地白天最高气温到了40度,墙皮上散发的热量灼烤得胳膊爆裂起皮,蚊虫叮咬更是经常的事儿。

墙画画完了,效果相当吸引人,周边的乡亲都要求给自己家也画点,于是陆国斌最终决定把原计划只画1000平方米的墙画面积增加到4000平方米。

工作陡然增加了三倍,陆国斌带领学生咬牙坚持,有时一直干到凌晨一两点钟才收工。所有墙画绘制完成后,他又聘请了三位书法老师,花了3天时间为墙画写说明。最终,26名重要历史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墙画中。

陆国斌介绍:“除了宝林楼村,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其他村里绘制墙画1万多平方米,其中新立农场3100多平方米、康屯村3000多平方米、张巴村200多平方米……光有墙画还不行,人来了得有地方住,我又帮助村里改造民房、配备桌椅。采风基地建成后,我利用个人关系邀请各地画家前来采风创作,扩大家乡的知名度,拉动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