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1)

我骑着电动车刚进小区,迎面而来的人流中,邻居徐姐停下了车子看着我:“才四点,先从班上回来了?”

看到徐姐疑惑的表情,我不太自然地点着头,随后走近她压低声音:“徐姐,我退休了,正办着手续”

“退休了?你才多大啊?”看到徐姐吃惊的表情,我肯定地告诉她:

“我上个月就五十周岁了。”

“不是事业编五十五才能退吗?”徐姐愈发不能理解了,我也只好进一步解释:“我没进副高职称,工人身份退休的。家里老妈等不得啊!”

“嗯,你老妈快九十了,是越来越离不了人喽!”看到徐姐重重的点着头,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心里轻松许多,笑着和她挥手道别:“咱不聊了,老妈在家等着呢,我先走了啊!”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2)

果然,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餐桌旁眼巴巴等候的母亲:“妈,我回来了!”

“你一大早儿的,上哪里去了?”

听到母亲的质问,我知道母亲又出现时间定向障碍了:“妈,现在是下午四点多,不是早晨”

“是下午?!”母亲的眼神满是疑惑:“我说怎么起来家里一个人没有,闪下我一个人了”

近一个月来,我已经习惯母亲这样的问询,也知道如何淡化和引导她回到当下:

“你睡午觉的时候,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出门了。我是去政务中心了,办退休手续去了”

“退休办完了?”看到老妈关切的目光,我如实告诉她:

“还没有,再去两趟就差不多了”

“这么啰嗦(手续)”听到母亲低声嘀咕,我扮个鬼脸故作轻松回应道:

“嗯,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都接上头儿办利索,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3)

估计母亲的生物钟已经在发挥作用了,我开始衔接母亲的记忆:

“妈,你午觉起来练完八段锦了吗?”

“早练完了!”母亲神态很是自豪,十多年来,她坚持每天两次习练八段锦,强身健体、受益匪浅。

我竖起大拇哥给母亲点赞,然后协助母亲吃上改善脑神经和记忆的药。

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四点半,还早。老妈一闲下来就想睡觉,不能这样坐着,得给她找点事儿干。

我想到刚才洗手给母亲拿药时,丢弃用过的餐巾纸没有垃圾收纳盒了,干脆就和老妈一起叠叠垃圾盒子吧!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母亲连连点头。

于是,我拿来废弃不用的杂志,按照既往的分工模式进行“流水线作业”:还是母亲叠纸印子,我制作成形,然后由母亲摆放成品。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4)

母亲一边对折着纸,一边辨别纸上的标题,端详着彩图:“《战“疫”有力量 最美巾帼行》!这本书还挺好的,撕了怪可惜!”

“妈,这样的时事杂志,当时看着还行,过时就不好看了。我留着的,一般都是可以长期看的工具书。”

看到母亲依旧惋惜的神情,我指指书架:“妈,你看!只有像我书架上的这些书,才是需要长期留存细细品味研读的。”

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递给母亲:“比如,我现在看的就是这本《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作者也是一个女心理咨询师。”

“哦” 母亲放下正捋着对折印子的纸,接过我递过来的书翻看着。

我借机和母亲详聊起来:“妈,这本书是真人真事!说的是,国外一个女心理咨询师陪护照料老父亲的经历和感悟。”

看到母亲从书中抬起头来,我故作神秘地问老妈:“这本书的作者,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了两种,你猜是哪两种?”

“男的、女的”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

看到母亲茫然的摇着头,好奇地盯着我,我得意地翻开书把答案念给母亲:“在这个世界上,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照顾过年老体衰的父母,另一种人没有照顾过年老体衰的父母”

母亲连连点头,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的情绪兴奋起来:“妈,我很庆幸自己也属于照顾过父母的那类人,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人生选择,也在经历这样的事情!”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5)

我抚摸着书的手,停留在封皮的书名上:“我准备好好的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咱们俩,写写《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沉寂已久的心愿终于说出来,我不禁开心的笑了起来。

母亲也笑着补充:“对!把在一起生活的经验说一说,还有些问题想不到的,提出来!”

我继续沉浸在未来的想象之中:“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样对我也起一个监督作用。不断地督促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是光在以前的经验里照顾老人,可能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

母亲补充道:“可以和大家伙儿商量商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我冲母亲点点头:“嗯!也可能有好的方法,可能别人看了也会受益。我觉得挺好!我可以少做点别的,把这个事可以做一做,是吧?”

“这个事儿就是最大的事儿啊!”

得到老妈的认可和支持,我不禁有些激动了:“这样更好地尽孝心,我的心里头儿也舒坦。用当今时兴的词来说,就是心灵的安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看到母亲笑眯眯地点头赞许,我尝试着和她进一步交流:“妈,有的人会觉得有钱的时候就能幸福,有的人说有地位的时候更幸福…我看你摇头了!那你觉得,怎么着才会觉得心里幸福?”

“不一定你最富的时候你感觉最好!”

没想到老妈的回应立场鲜明、斩钉截铁:“我觉着有时候,我干的一点小事儿,值得别人注意或者是赞叹的!我觉得好像是,我一个是干的这么一点点事儿,值得你说嘛!一个是,我觉得好像是,你干点事儿就比不干强,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是我做对了,我做得对啊!心里挺高兴!”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6)

晚饭后,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从超市出来,在去药店的路上,一个从小区边门出来的中年妇女惊叹道:“你还有老妈,真好!”

看到我和母亲停住了脚,她走近轮椅羡慕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有八十了?”。

听到母亲说“八十七”,那个妇女连连点头:“八十七了啊!还能推着出来,真好啊!”

我听到她声音里羡慕之外的惆怅,看到她眼角的点点泪光,便没再多问。

但与此同时,我心里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是的,我还有老妈!我想要的那一种幸福近在咫尺,何乐而不为呢?

(本系列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欢迎继续期待《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2——《老妈住院了》)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7)

【本文备注:关于老年人的时间定向障碍】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老化,除了脏器的老化和运动功能的老化之外,还包括大脑功能的老化,而大脑功能的老化主要表现在认知功能的下降。认知功能是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言语能力、执行能力等大脑高层次功能的总称。认知功能的下降主要表现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失语、失认、失行、执行功能障碍等。

我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1)(8)

老年人的时间定向障碍,指老年人判断时间的能力降低,分不清具体时间,如分不清上午、下午等。老年人定向能力下降,是轻度认知障碍的表现之一。如果及早采用科学的训练程序进行干预,帮助她们恢复认知功能,就能有效地预防认知症。

根据欧美和日本等实施认知症国家战略的国家的大数据分析,在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症的患病率分别为65~69岁2.9%。70~74岁4.1%、75-79岁14%、80-84岁22%、86~89岁42%、90~94岁61%、95岁以上80%。

(本系列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欢迎继续期待《和老妈在一起的日子》之2——《老妈住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