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玩微信吗(当我玩微信时我玩些什么)

文 / V先生

  • 结构化让碎片信息产生1 1>2的价值。在当下这个充斥海量碎片信息的时代,这一点尤其重要。

  • 以我使用豆瓣、知乎、简书、微信、微博、一点资讯等平台的体会,往往执行最多的三个动作是:阅读、收藏、分享

    • 未经阅读的收藏,只带来越来越多的囤积,还给自己带来一种博学多闻的错觉

    • 未经阅读的分享,虽便利了信息的传播,但仍或多或少是炫耀欲使然。

    • 再来看阅读,有这么四种情况:

      • 点开一篇短文章,读完,或看完视频;

      • 点开一篇长文章,读完;

      • 点开一篇长文章,读一部分即关闭;

      • 点开一篇短文章或长文章,草草扫几眼即关闭。

    • 以上,每一个动作都要耗费时间和注意力,包括手指要点、视线要动、情绪会波动、大脑要思考、注意力要倾注。这就是成本。

    • :来自朋友推荐、微信群、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

    • :创建或参与了各种群,有的是大的社群,有的仅是三五好友的小组。

    • 新闻: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和自身相关性并不直接,大至太空、世界、国家,小到城市、公司、团队。

    • 八卦:圈子里的人发生了什么,特指关于同事和朋友的新闻,比如我吃了啥,买了啥,跑步啦,发现某家店,看了某本书,去了某个地,见了某个人,等等。

    • 文章:来自订阅的公号、微信群、朋友圈、私聊。

    • 观点:朋友圈评论、群聊、私聊中,针对某些话题或问题的讨论,各种观点散落其中,或只言片语,或深度长文。

    • 推荐:牛人、公司、书单、app、网站、公众号、视频、歌曲、图片、美食、日用、科技产品…

    • 新技能get:指直接拿来用于工作或生活的经验和知识。

    • 机会:求职招聘、业务合作、新的项目、商机点子。

    • 各种约:约饭、约茶、约跑、约游、约购、约书、约炮、约讲座、约论坛…

    • 其他:包括红包、表情图、赞。

      • 以上这些种类,基本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微信,具体事情有别,数量或多或少而已。

        这么多碎片信息,存在于朋友圈、微信群、私聊、订阅、收藏中,花了时间,耗了手机电和流量,我们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

      • 至此,有必要自问:

      1. 精力有限,我是否精简了朋友、群和信息源,以达到最优?

      2. 对于从我微信中流过的碎片信息,我是否辨别出哪些有用?

      3. 对于无用或不必要的信息,是否舍弃而不囤积;对于有用信息,是否对其进行了结构化

      我还在玩微信吗(当我玩微信时我玩些什么)(1)

      • 结构化不仅仅是阅读和记录,我是把微信当作菜市场来看的:

      1. 到菜场找菜摊:菜场就是汇集碎片信息的微信,里面有各种菜摊,包括人、群、公众号等信息源。

      2. 买什么菜:这取决于你的口味和营养需要,你喜欢吃什么?你需要吃什么?

      ·有结合各种分类法和自己实际情况,给自己的所有资料做了一个“知识分类树”,这样就相当于推着车子去菜场,车子里有不同类别的篓子,买到不同的菜就分门别类放入,这样不会乱

      ·这个分类也包括:

      ·微信好友的打标签、分组、备注。

      ·屏蔽尽是发些谣言、黄段子、小视频刷屏、无营养文章的人,不要让你的朋友·成为“灾难现场”。

      ·精简订阅的公众号,只订阅优质的。

      ·红包接龙、广告宣传、吹水刷屏、既无干货也无观点讨论的群。

      ·取消通知栏里的微信通知,群消息尽量设置免打扰。

      3.与洗菜:即筛选。有的粗略了解下即可,有的要细读,有的要反复读,把坏的叶子择掉,把泥土洗掉,这样确保不是一味收藏而不读不思考不用。没有时间阅读的,保存在收藏中,集中一个时间段处理。

      4.切菜:对需要细读的东西和需要深入学习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用

      5W2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目的与原因、方法、成本)把要点提炼出来,记在笔记中。我一般都记在为知笔记里。(因为为知笔记每月免费上传流量大,且可以markdown写东西,写好也就排版好,就如本文。)

      ·保存时按“5W2H×关键词”打上标签:每篇文章都在描述某种人、事、物,或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都有侧重,比如一篇介绍吴清源的文章,侧重描述的是“who”,此外,还要打上关键词“吴清源”和“围棋”,这样几个标签就可以定义这篇文章的属性。

      ·对于平时自己随手记下的笔记,则集中放到一个Inbox中,不要分散在多个Inbox,整理起来会麻烦。

      5.炒菜:每周末有整理,每月有主题。

        ·每周末整理放入为知笔记中的碎片,删除不必要全文收藏的文章。

        ·重要的关键词记入《关键词库》,用Excel表格制作,并按词性和主题分类。

        ·记下一些好问题(包括自己想到的、他人问到的及知乎上看到的)到《问题库》中,制成@不同情境的check list,遇到某种情境时拿出来先过一遍check list上面的问题。

        ·记下各种创意、文案、点子到《创意库》中,需要做某事时,对照一下,容易有新的思路。

        ·每个月有一个学习主题,比如这个月是“微信群”,那么这段时间就侧重读这方面的文章,并把笔记和心得写下来,月末汇总零碎笔记写一篇文章,或以思维导图、PPT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于非常经典的文章(注意不是随便什么文章都保存),全文保存在笔记中,分为十三大类:神秘、科技、语言、历史、社会、经济、诗文、艺术、商管、互联网、职场、书影音、生活

      6.调味品:有盐油酱醋,菜才有滋味。比如自己做个头脑风暴,在一叠草纸上随便写和画,XXX 微信=?用三教九流的各门类知识来混搭,看看有什么新东西出来。

      7.吃饭与消化:凡是不为了吃而做的菜都是浪费时间,凡是不为了应用而学的东西都是扯淡。

      8.排泄:只吃不拉是不行的。只学不忘不更新就容易守旧,容易被所学的东西限制住。当精华融于血液,应用于生活,其他的该忘的忘。继续去了解新的东西。

      • 如此便种好了“知识树”,也炼成了“方法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资料库”。

      • 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许多人在焦虑之下直接关闭朋友圈,或者对微信产生反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新的信息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你躲得了微信,躲不了所有平台;躲得了一时,躲不了未来。既然躲不了,倒不如面对这种现状,善用它们,挖掘出一些书本里没有的信息和机会。

      • 以上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微信,也适用其他场景,比如微博、知乎、豆瓣、简书、其他网站与app、Kindle阅读、看纸质书等。

      • 《易经》所谓“变易、简易、不易”。变易的是现象,是海量碎片化信息;简易的是模型,是方法论;不易的是客观规律,是道。《易经》就像古代的编程,把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事物抽象化,用阴阳作为代码,来描述成六十四卦的模型,相反相成的规律就是其中的算法。

        有的复杂实际是简单,有的简单实际是复杂。这么做虽然看似复杂,但是体系建立之后,不管是找资料、写东西、作图,还是思考、做事,都会随手拈来,方便而快速。孰快孰慢,不是看一时的麻烦,而是看其长期的收益。

      •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悠阅生活(U-Rea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