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事迹100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革命事迹100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

文/王刚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一句非常著名的励志名言,在各种鼓励各类受众的场合经常出现,鼓舞了许多人的士气。对于该名言的出处,人们普遍认为是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对国民党党员发出的号召,鼓励他们为了实现三民主义、达到“革命彻底成功”,而继续奋斗。那么这是否符合史实呢?本文围绕该名言进行了历史考察。

该名言是孙中山的临终遗嘱?

有的学者认为:“该语句既非出自孙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总理遗嘱》又是汪精卫等写的, 孙中山听后,认可签字同意的。”

就孙中山遗嘱的起草问题,《孙中山年谱长编》一书对不同当事人关于遗嘱订立所持的说法进行了列举,主要有三种说法:汪精卫临时草拟说、汪精卫提前拟定遗嘱说、孙中山口授说。

“临时草拟说”是汪精卫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说明。他指出:“去年一月一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他积四十年革命之目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除这句话以外,先生此时还对我说明革命的方法,要特别注重两点:第一点是唤起民众;第二点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听了他这几句话,就马上把它记下来,因为时间紧急,又在他面前写起的缘故,所以所写的字,很是草率。读给先生听过,他点头道:好呀……我们原想即时就请总理签字的,但孙夫人在房外,正在哭声很哀,总理就说:你且暂时收起来罢,我总还有几天的生命的。我们因此不敢再请总理签字,就把这张遗嘱折好,放在衣袋里,退了出来,随即到政治委员会报告。”

“汪精卫提前拟定遗嘱说”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说法。据其回忆,在孙中山谈及遗嘱要说些什么时,汪精卫答曰:“我们已草就一稿,想读给先生听,先生如同意,就请签字;如不赞成,则请先生口述他语,我可笔记。”于是,汪精卫将提前起草的遗嘱稿逐字读给孙中山听。“先父甚感满意。这就是现在的《国事遗嘱》。另备有《家事遗嘱》一纸,读罢,亦表满意,惟尚未签字。”

“孙中山口授说”是廖仲恺遗孀何香凝的说法。在她的《对中山先生的片断回忆》一文中指出:“孙先生……临死前写了三封遗书:一致国民党人;一致苏联友人;一致孙夫人。致国民党人的那一份遗嘱,是由孙先生口述,汪精卫笔录的。”

尽管遗嘱起草的方式有不同说法,孙中山都于逝世的前一天在遗嘱上签了字,即对遗嘱内容予以了确认。

该遗嘱内容具体为:“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遗嘱中只有“革命尚未成功”,并未有后半句。但是通读整个遗嘱可以看到,“同志仍须努力”的意思已经表达非常明显,只是在形式上没有完整表述。

孙中山名言的完整表述

既然孙中山在遗嘱中并没有上述名言的完整表达,那么是否正如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对此,我们又对孙中山的讲话向前进行了延伸查询。

孙中山革命事迹100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2)

有感于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革命并未成功的反思一直存在于孙中山的脑海中。在1923年8月19日全国学生联合会五届评议会上,孙中山讲了“革命未成功”,但是他并没有讲“同志仍须努力”。

在1923年10月15日召开的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孙中山发表题为《党员要富有牺牲精神》的演讲,其中指出:“本党在中国革命,从前的破坏成功,现在的建设不能成功。我们要本党的革命,自破坏以至建设彻底做成功,还要国内外同志大多数都担负这个责任,更行努力去奋斗。”此时,孙中山关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思想已经形成,并为大会手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题词。该题词被收入邓泽如编写的《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一书中。随后,在1923 年11 月25 日出版的《国民党周刊》第一期第一版中,在“孙总理肖像” 正下方,刊有两行直排“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句,旁署“孙文”二字,现该周刊存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纪念馆。《国民党周刊》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临时中央为改组国民党而在广州创办的机关刊物,于1924 年10月底并入《广州民国日报》而停刊,因此不存在后期编写和印刷的问题。同时,陈锡祺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对此事也予以了记述,他指出:“《国民党周刊》第一期有先生手写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中国国民党党员恳亲大会纪事录》之‘题词’,首为此联。此联似系先生为该恳亲大会所题。”

由此可见,至少在1923年孙中山就说过并题写过该名言,而并非“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只不过,在为孙中山办理丧事时,该名言作为灵堂的对联,为民众所熟知,从而引起人们的误解。

孙中山名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孙中山的名言伴随着葬礼的报道和遗嘱的恭读活动不断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新闻媒体的传播报道。对于孙中山的葬礼,《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等报纸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以《晨报》为例,1925 年3月14日《晨报》第2版发表了《筹备中之孙文丧务》的文章,在该文章中写道:“…… 灵堂,正中供奉孙文遗像,置遗嘱于其下。两旁挂对联一幅,集遗嘱语,上联为‘革命尚未成功’,下联为‘同志仍须努力’,字大如斗,其旁绕以花圈……”通过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广泛报道,该名言作为孙中山灵堂上的对联,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孙中山革命事迹100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

二是国民党组织机构内部传播孙中山遗嘱。1925年5月16日,国民党召开第一届中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接受《总理遗嘱》案,发出郑重宣言和训令,说明接受孙中山遗嘱的意义,并决议各级党部每次开会都要恭读《总理遗嘱》。国民党统治时期,不仅在书刊、公文上印有《总理遗嘱》,而且“恭读《总理遗嘱》”也成为许多会议、典礼开始时的必要程序之一。每当有重大活动和仪式时,进行诵读,成为国民党人的必修课。孙中山遗嘱和名言在国民党党员中得到迅速传播,且印象深刻。

三是国民党利用行政命令手段对社会民众传播孙中山遗嘱。随着恭读《总理遗嘱》活动的开展,范围已不限于国民党党政机关,而是成为各种活动的首要程序,引起人们的反感。如1926年6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影戏院开幕前,须先映总理遗像遗嘱》的通告,要求电影院开映前,要先映出总理遗像及遗嘱,令“更多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到总理教诲,从而宣传党义”。半年后,国民政府又规定开演前映出总理遗像时,应派员站立银幕之下,请观众起立致敬。这引起广大群众的反感和抵触。如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张东荪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做教授,每次校务会议开会时,主席都要恭读《总理遗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说:“下次再读遗嘱,我就不来了”,然后夺门而去。后来,国民党也发现恭读活动的泛滥,反而有失体统,于是下令游艺娱乐场所、老百姓举行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不需要恭读《总理遗嘱》。

这样,伴随着孙中山遗嘱的广泛传播,孙中山名言也被广大群众所知晓,由于其形式工整、朗朗上口并且催人上进、传播正能量,比总理遗嘱更深入人心。

孙中山名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

孙中山名言在社会上不断传播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毛泽东在著作中多次引用或解释该名言的内涵。如1939年5月4日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他指出:正如孙中山先生说过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现在要问:中国革命干了几十年,为什么至今尚未达到目的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以为原因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敌人的力量太强;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一个强了,一个弱了,所以革命没有胜利。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指出: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同年2月7日,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他指出:中国革命尚未成功,还须付出很大的气力,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知识分子,团结一切革命的人民。这是极大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这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责任,这是整个工人阶级的责任。同年2月20日,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他指出: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中国则不然。中国是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我们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中国现在的事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颁布一种好宪法,也必然被封建势力所阻挠,被顽固分子所障碍,要想顺畅实行,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由此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说法已经深入毛泽东的思想之中,所以才会多次加以运用。

孙中山革命事迹100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4)

其次,在哀悼孙中山逝世时,早期共产党人在著作中多次使用该名言。1925年3月24日,陈独秀在《悼孙中山先生!》中指出:真正的国民党全体党员,必然仍旧遵从中山先生之意思命令,仍旧遵从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的遗言及临终遗嘱,一致团结进行。1925年3月24日,恽代英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与中国》中指出:民族革命的导师去了,我们怎能再如散沙般过去呢?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现在中山先生的事业,已成为我们的责任了。1925年3月15日,赵世炎在《中山逝世后反革命派之论调》中指出: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于十二日九时三十分离开了他所创造的民国,他所领导的群众,和他誓死拥护以求实现的主义而安静的长卧了。这个可悲的消息传到民众中间,我们只听见民众的哀号与悲泣,共同伤悼革命指导者之去世。在受军阀蹂躏,帝国主义侵略,而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中国,突然失去艰苦卓绝,百折不回,领导民众打倒军阀的打倒帝国主义的中心人物,这是何等重大的损失,对于革命的前途自然有不少的影响。

第三,在分析时局、鼓舞民众时,早期共产党人多次引用该名言。1925年2月21日,李大钊在《在北京民党三团体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到俄国时,一般俄国人民、学生,无不热烈慰问孙中山先生之身体事业,于此可见孙总理于世界革命人材之地位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26年2月12日,苏兆征在《欢迎北上外交代表团回粤》中指出:各位代表,你们不要以为已经回粤了,便算任务已了,把这个奋斗精神弛废。要知道现在反动势力更加澎涨(膨胀)之时,这个奋斗精神也应该继长增高的。孙总理说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现在引以励各代表,并以励在座诸君以及一切的革命者。1926年3月19日,张太雷在《广东革命的危机仍在呵》中指出:革命同志们,广东的危险仍在呵!去年打倒刘杨后大家以为广东大害已去,可以安然了,不知道拿暗幕一揭开,内面不知道一重一重有多少种阴谋与诡计!我们现在又看见这种情形了。同志们,提防着,时时刻刻记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四,在对时局提出对策时,早期共产党人多次对该名言灵活运用。1925年10月7日,赵世炎在《“五卅”纪念与双十节纪念》中指出:双十节不是别的,不过是辛亥革命尚未成功之警告节。在今年警告民众的,便是各种实际的政治社会问题,如上所述。因此而革命民众在今日所当奋斗的,便是对于这些问题应采取的革命行动。1926年4月23日,瞿秋白在《三论阶级斗争——甚么是阶级?》中指出:国民革命尚未成功,则各阶级间的共同利益尚属存在,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自然能够维持下去。1927年,邓中夏在《一九二六年之广州工潮》中指出:广州工人意识确实政治化了。有人以工潮剧烈而说“工人只问经济,不问政治”,这话错了。有人说现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工人应该暂时牺牲自己利益,那更是大错。像欧洲从前经济派那样,说工人应该只管经济不管政治,固然不对;若我们贵国要产生一个新发明的政治派,说工人应该只管政治不管经济,则何异要“工人饿着肚皮革命”。工人即或“谨遵台命”,无如气力不佳何。

由上可见,尽管孙中山先生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但是共产党人认同其革命思想,并称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先生虽然早已逝世,但是其民主革命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2016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和风险要去战胜。”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构想的中国建设宏伟蓝图,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