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分别是几月几日(十一月冬至节习俗)

冬至是重要的节气,也是玉林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习惯称之为“冬至”或“冬至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代的人们认为,夏至日长夜短,冬至日短夜长,达到短之至。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有“冬大过年”之说。

这一天,在玉林,人们有吃米粽、汤圆、饺子、云吞的习俗。在蒲塘吃米粽,熬米粽,不仅是传承传统的习俗,也是对来年寄予美好的希望。所以,到了这一天圩上飘满米棕香味。蒲塘人把“五月端午节”别称“苦瓜节”,同样,又把“冬至”称为“米粽节”。本地一直有“糯米补气”的说法,冬至日吃米粽,实是寄寓了劳动人民补益力气,以待来年的朴素愿望。米粽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选以猪肉、海味、绿豆、荷包豆、粟子、花生等做馅,熬熟后香味四溢,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二十四节气冬至分别是几月几日(十一月冬至节习俗)(1)

节日当天,家家备茶酒肉祭祀祖先,其礼节一丝不苟。然后合家聚饮。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先用糯米粉做成圆子,里面包上肉、糖、虾仁、葱蒜等,味道鲜美,回味无穷。古人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客家人地方,这一天也有做汤圆的习惯,不过他们把汤圆又称作落水饺。用纯糯米的粉加水搓成,但不是甜的,一般都用切细的蒜或葱拌捣碎的新鲜鱼或肉做馅,做成圆圆一个,然后下锅用水煮熟,谓之落水饺,又叫落水狗。食起来清滑爽口,油而不腻。煮不完的,用芥菜叶或生菜叶烫软包住再蒸熟,就成了别具风味的菜包粽。第二天,如果菜包粽变硬了,再放进锅里用花生油煎软,又是一番风味,是不可多得的精美小吃。吃汤圆引申到“团圆”,“圆满”,合家同吃表达人们对家庭幸福的祝愿。

二十四节气冬至分别是几月几日(十一月冬至节习俗)(2)

到了现在,蒲塘人也喜欢冬至吃狗肉。人们说,不吃狗肉不知天下味;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冬至时狗长得肥膘肉嫩,肉香飘溢,人们相信吃了狗肉不仅有好兆头,而且冬至吃狗肉还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