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1)

1895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再次落败,这次战争给中国人民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这次不是败给西方白种人,而是败给了被视为中华小兄弟的新兴亚洲国家日本。

这场战争让清政府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而且还失去了朝鲜和台湾,同时还向日本赔付了2.3亿两白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 奇耻大辱。

在很多人眼中,如此重大的失败,必定会使清朝政府对日本恨之入骨,老死不相往来。但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在大环境之下,刚刚刀光相见的两个国家的关系,不仅没有疏远,反而显得更加紧密。

甲午战争后,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蜜月期”?这种诡异的情景,让世界无数政治家大跌眼镜。

但如果我们站在当时清王朝的 角度来看,这些举动,似乎也是在合乎情理之中的事情。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2)

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日本关系上升

首先就中国来说,甲午战争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当然是重新认识日本,清王朝普遍认识到,日本不再是一个岛国,经过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这个国家实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亚洲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与其打交道必须要十分的慎重。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西方国家再次看到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占领中国领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中华民族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如何能够让国家快速的强大起来,成为很多有志之士的强烈夙愿,而此时同是黄皮肤的日本人进入中国人的眼帘。

向日本学习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潮,很多留学生蜂拥进入日本,希望能够依托日本的经验,让自己的国家重新强大起来。

光绪皇帝甚至是直接颁布诏书,希望中国的有志青年都能去日本游学。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3)

在国内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大量青年开始到日本学习,虽然从心里上来讲,此时的清政府对这个邻居没有任何的好感,但政治就是政治,国家利益必须大于个人情感。

在环顾四周没有更好的交往对象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将仇恨放到内心深处,开始刻意与日本建立互信关系。

与日本交好,是出于政治环境无奈的选择

在甲午失败后,清朝政府所面对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西方列强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希望能够像日本一样,再为自己撕下一块肥肉,清朝统治阶级对此也认识十分的深刻,认为只有采用 “以夷制夷”的策略,才能存活下去,不至于国家被敌人瓜分。

最开始的时候,清朝政府与俄国交好,希望可以联合抑制日本的野心,但很快清朝政府就发现,俄国对领土要求有着永不止境的欲望,特别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俄国不仅随同其他国家进攻北京,还趁机向东北出兵近20万人,希望能够霸占我国东三省一带。

此时的清政府才认识到,俄国是养不熟的饿狼,必须要寻找新的结盟对象,这个时候日本进入清政府的视野中。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4)

对俄国在东北的不轨行为,日本则“仗义执言”,谴责俄国侵略行为,实际山,则是日本人对东北一直有野心,担心俄国势力做大的表现。

但在清王朝看来,日本就是当时的救命稻草,拉着日本建立联盟,一起对抗俄国,又成为很多官员的新思维。

“中日同盟”不仅是清朝政府的思路,而且放眼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思维也有存在的意义。

在19世纪开始后,东方的所有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扰,而受到大中华主义上千年影响的亚洲各国,也希望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同盟,与西方列强进行对抗。

在这个思路的推动下,日本就曾出现兴亚团体“兴亚会”,希望将亚洲各国联合起来,与西方白人对抗。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5)

出于征服中国的考虑,日本也积极推动双方交完

在这个同盟中,日本认为经过西方改革的他们应该成为老大,依旧被封建制度束缚的中国和朝鲜,则应该是它的附属国,成为他们资源开发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并提出以武力占领中国和朝鲜,以实现日本称霸亚洲的梦想。

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日本不仅力主推进中国和朝鲜的资产阶级革命,还为这些国家的革命志士提供很多方便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但在这些政策的背后,则是日本军国主义野心的体现。

日本人当时实际上是想取代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新的中心,以构建一个以日本为首的,和中国过去的宗主国类似的制度,让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围绕在他的周围,但因为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巨大影响力,亚洲国家很难认可这种新的政治制度的形成。

从心理上对此十分的抵制。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却依旧强行推行这个政策,最终以武力方式侵占周围的国家,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巨大灾难。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6)

虽然二战期间,日本耀武扬威,征服了很多国家,但在19世纪末的时候,日本人还没有那么疯狂,也不具备那个实力,刚刚崛起的日本人知道。

作为后起之秀,和西方列强在实力上还有巨大的落差,此时还不能撕下虚伪的面具,将中国等亚洲国家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如何拉拢这些国家,成为日本政治家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于是很多,以亚洲人的亚洲为宣传口号的政策被提了出来,大肆宣扬“中日亲善”, “亚洲一体”口号,意图联合中国,在西方列强占据主体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一席之地。

因此日本政府当时刻意的与清朝政府交好,中日双方的沟通也迅速提升,留学生不断涌向日本,在国际事务上,日本也煞有介事帮助清政府维持正义和公道。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7)

但这种虚伪的局面,很快被日本日益增强的野心所抹杀,随着10年日本吞并朝鲜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再次跌入低谷,而且很多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企图也开始逐渐有清醒的认认识。

特别是一战结束后,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居然被日本要求将德国在山东青岛的权益划分给日本,并在要求未满足的情况下,悍然出兵,同时还强迫中国政府签署出卖国家主权的 “二十一条”。

这些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主的政治手段,让大家认识到,日本并不是一个可以信任的邻居,他和西方列强一样,都是视中国为肥肉,妄图攫取最大的利益,中日矛盾也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最大的对外矛盾。

中国人清醒的认识到,日本绝不是可以依靠的对象,中日关系走向决裂。

为什么中日关系特殊(为何中日关系反而进入了)(8)

日本人高喊的亚洲人民共同提携的口号,中国人从此再不相信,开始对日本怀有深深地警戒之心,认为它总有一天会想饿狼一样猛扑过来,而这也的确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也很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得到验证。

作为清朝政府当时推行的中日友好政策, 也是清王朝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被动选择,在当时”以夷制夷”方针的指导下,清朝统治阶级妄想依靠他国的力量,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是,所有的国家在当时,只不过是利用清朝政府的理想,来实现自己国家在中华大地上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不是诚心帮助清政府恢复实力。

这也是中日关系从最开始的蜜月期,后来进入相对敌视状态的最根本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