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我”把自己卖的一无所有

老舍的《月牙儿》讲述了母女两代相继沦为暗娼的悲剧,那么什么是悲剧呢?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实际上都被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贯穿,最后以悲惨收场,通过揭示生活中的丑恶,进而激起观众的愤概和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月牙儿》既然被认定为悲剧,也就意味着它存在着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笔者看来,这个矛盾就是"生与死的斗争"

"生"就代表着要活下去,活下去就要能填饱肚子,要想填饱肚子就要有钱买食物,没钱就要去挣钱,挣不了钱,那就是要"死"!

为了不去"死",《月牙儿》中的"我"选择了去挣钱,去养活自己的这张"嘴"。

为了养活这张"嘴","我"出卖了太多。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1)

一、"我"出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八岁的小女孩懂什么呢?

"我"懂得饿着不舒服,不饿就要当东西,当不了东西就没有钱,也就是会饿。

为了不饿,"我"当空家里所有能当的东西,包括姥姥给妈妈的那根银簪子。

这是一个本就贫寒的家庭,偏偏又死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丈夫的寡妇、没了爸爸的幼女,在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里,就像两只饥饿的兔子,窝边草都不得不吃。

二、"我"两次出卖了自己的母亲

饥肠辘辘的肚子是不长耳朵也不长心的,所以当妈妈说叫另外一个人爸爸"我"就可以不挨饿后,"我"就跟着她的花轿进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家。"我"唯一的坚持也就是不经常叫他"爸",因为"我"认为这个男人虽然给了我食物,但是并没有给我"生命"。

这时的"我"还不懂得有了"生命"并不代表就可以活着,只有有了食物,才有活下去的基础。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2)

当这个新爸突然离开后,没有人再给我们提供食物了,那种饥饿的感觉又一点点找上了"我"。

可饥饿并没有找上"我",聪明的"我"很快就猜到了妈妈正在用什么喂养"我"。我不晓得什么叫"暗门子",但"我"知道那是不光彩的行当,"我"一边恨她,一边又爱她,"我"想要拒绝她给的食物,但又拒绝不了。

三、"我"两次出卖了自己

什么是走投无路?

不能投靠妈妈、没有住的地方、没有钱、找不到工作,怎么活下去?

"我"好似是陷入了爱情,但白日里的太阳让我知道,我不过是在依附这个给我衣食住行的男人。

因为还有尊严,所以"我"选择在他妻子登门之后离开这个男人;因为知道没钱活不下去,所以即使离开"我"也厚着脸皮带走了男人给的东西。

可尊严在现实面前不值一分钱,也换不来一粒米!为了这张嘴,"我"终于还是走上了妈妈的路,回到最初的地方,做了她做过的"暗娼"!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3)

四、"我"出卖了自己的良知

出卖了身体、出卖了尊严,"我"以为我至少还有些"做生意"的规矩和精明,直到"我"的妈妈又找到了"我"。"我"原想从她那里得到关怀和安慰,后来"我"连想都不想了。

"我"染上了病,但"我"照样接客,他们得病关"我"什么事!

"我"看着妈妈骂人、抢钱、夺东西,"我"也不管了!

"我"像鬼一样的活着,勉强的活着,痛苦已经胜过了死。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4)

在一步步出卖自己的道路上,"我"不是没想过挣扎,我也抗争过,可这个社会不允许我抗争。

1、 坚持读书

"我"喜欢学校,喜欢读书,但知道家里没有钱后"我"就不想读了,可妈妈坚持让我读书,宁愿做暗娼也要让我读书,于是我就读到了小学毕业。

"我"想妈妈那样坚持让我念书,并不全然是想抬高我做暗娼的身价,一定也是认为读书可以改变这样悲惨的生活。

但小学毕业后能干什么呢?"我"打听出的结果也就是做姨太太和暗娼。

2、 找工作

"我"期望着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妈妈,为此"我"在学校当文书、给学生织东西、去饭店做女招待。

可学校不再收留"我"了,饭店女招待要当众被调戏,在客人里面卖弄风情,"我"的尊严不允许"我"做这样的事。

"我"也想过去找其他的工作,可社会上根本没有工作给"我",最后我能做的只有暗娼。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5)

《月牙儿》中母女两人相继沦为暗娼的悲剧绝不是某个人造成的,是当时那个社会根本没有给她们机会。

老舍《月牙儿》中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这就使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了普遍的代表意义。"我"和妈妈代表着有自由但没饭吃的底层女人,并且最终被现实打败,被现实践踏。

没有饭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饥饿是人的本能、人的兽性所在。当人回归兽性,羞耻心便不值一提。所以"我"后面觉得做暗娼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所以妈妈找到"我"之后,"我"会发狂的笑起来,并且认为:

她找到了女儿,女儿已是个暗娼!她养着我的时候,她得那样;现在轮着我养着她了,我得那样!女人得职业是专门的,是世袭的!

由于这对母女代表着一类人,她们的悲惨生活也就反映了在旧社会这类人无法挣脱的悲惨宿命。

月牙儿老舍短片 老舍月牙儿为了活着(6)

结语

做"暗娼"她们也觉得羞耻,可不做就活不下去!当生还是死的选择摆在面前时,选择生是人的本能。我一开始觉得,对于令人羞耻的事情,人类总是异常的敏感,我们之所以不一刀两断,无非就是"贪生"和"怕死"。可余华的《活着》让我明白,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人的本能,至于羞耻心,那是吃饱饭的人才能考虑的问题

个体在社会面前微如蝼蚁,甚至想要活命都很艰难。"生和死"的斗争中,"死"就代表着现实、代表着社会、代表着时代,而"生"则代表着挣扎着个体。生最终败给死,就如同个体最终会向社会妥协一般。

"月牙儿"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既见证着"我"是怎样一步步被社会侮辱损害,又暗示着"我"的命运:即便美丽、皎洁,可是挂在空中,空空荡荡、摇摇晃晃、无枝可傍,最终还是会被乌云遮掩,会被黑暗吞噬。

《月牙儿》中的"我"最后对命运、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抗争,也就是奋不顾身的跳向死亡的深渊,于是"生"好像败给了"死",又好像与"死"同归于尽了。

但《月牙儿》"生与死的斗争"的最终结果是相对于旧社会而言,是老舍在那个时代环境下得出的结论,在新时代,只要我们愿意,并不会如此悲催。

人活着,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经济发展就会有工作机会,有工作就会有钱赚,有钱赚就会有饭吃,有饭吃才可以谈理想、尊严和个人价值,实现了个人价值就不会以悲剧结尾!

民国学制知识拓展:民国时代,正式颁布过两次学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学习年限,把原来壬寅学制中"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学5年"改成"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即缩短了3年。

沈从文《边城》:人要坚强一点,才配活在这世上

白居易不知道,百年后会有个王禹偁重走了他的路

李煜与宋徽宗这么多相似的地方,难道真的是轮回转世?

宋代经济非常发达,为什么文人没有唐代的自信?原来都在爱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