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本读物吗?我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小学三年级,当时玩心大,不太能将一本读物完整看下来,但这本书却是一个例外。我认为将这本书作为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1)

《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巴学园”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2)

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3)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4)

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5)

教室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小豆豆在成年后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就总是在想这些,然后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她就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三百格,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6)

作者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7)

作者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感想简单:窗边的小豆豆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8)

作者黑柳彻子

黑柳彻子在其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中,以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素材,细腻生动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小豆豆、小林校长和其他与小豆豆或巴学园相关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充实作品内容,直接或间接、正面或侧面的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中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对于小豆豆和小林校长的人物角色的刻画生动形象,极为准确的描绘了以“小豆豆”为代表的“顽劣”的学生以及“因材施教”,具有新现代教育理念的小林校长。对于这两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刻画,作者黑柳彻子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给孩子的第一本读物,就选择《窗边的小豆豆》吧!

小林先生在他的教学园地实现了对童年秘密的尊重,非常了不起。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孙云晓(教育专家) [10]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故事就是原来的故事,这里没有编制,甚至没有虚构、构思,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写。

——曹文轩(作家)

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成人自身的问题。

——徐国静(教育专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