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

一部已经上映了十四年的电视剧,至今热度不减,被誉为神剧。观众赞誉有加,学界权威们也对《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电视剧的编导,毕竟是以文学方面为基础的,少不了艺术加工,对历史范畴要求不是很严格,历史人物自然要根据剧情的需要以及编剧的主观意愿加以渲染和发挥。

因此,有些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却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历久弥新的历史剧,善恶忠奸的碰撞争斗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人物鲜明,有血有肉,文学艺术上不失为一部高分好剧。

然而,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剧中没有交代的有关必知的事件,又都是怎样的呢?

此文做一个浅且的补充。影视剧精彩,历史更精彩!

另外,我个人认为,严谨一些的话,叫《大明帝国1566》更为合适一些。

一,抑郁症患者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帝国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他没有子嗣兄弟,根据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绝嗣,由小宗入继承祀。于是,挑出时年十五岁的朱厚熜继位,年号嘉靖,后庙号明世宗。

纵观嘉靖皇帝一生之所为,属于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皇帝,以至于以现代心理学去研究,他应该是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

他与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出发点和目的不一样,在他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漫长岁月中,还能够牢牢把握帝王的权柄,对臣下的掌握收放自如。

心理疾病、不想多见人、不想与人沟通、处事极端,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的显著特点,也是他二十年不上朝的根本原因。

他用他四十五年的帝王生涯,一再用行动向世人昭示,国家治理的任何,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他用皇帝的权威,要使自己舒心如意。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2)

嘉靖皇帝

以他的聪慧,不可能不知道朝堂之上的忠奸是非。治国理政和让自己舒心,二者得兼最好,如果不能兼顾,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他笃信道教,性格阴郁,极其自我,使他在位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朝堂之中,始终充弥着令人窒息的阴柔之风。谁如果让他这个皇帝有一星半点的不舒服,面临着的往往是灭顶之灾。

历史上著名的“左顺门”事件,就证实了这一点。

嘉靖皇帝以孝道为借口,不顾群臣的激烈反对,正式下令将自己死去的父亲进入太庙,母亲加封为皇太后。

这可是违反宗法礼制的大事,因为他是从小宗入继承祀的,追谥自己的父母为太上皇和皇太后,把大宗的长辈和死去的正德帝将立于何地呢?严重一点说,这也是一种“篡忤”行为。

230位大臣,包括两位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副总理的内阁大学士,集体跪在皇宫的左顺门痛哭请愿,一时间,哭声响彻宫廷。

18岁的嘉靖皇帝极为恼怒,下令将8位大臣严刑拷打后边疆充军,180多人予以廷杖,血肉横飞之中,有17人被活活打死。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3)

刑不上大夫,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极有自尊。这样大规模以暴力手段处置帝国中央的高官,历史上实属罕见。以现在的话讲,伤害不大,但极具侮辱性。

至此之后,直到四十年后海瑞出现之前,再也没有任何大臣,敢于跟皇帝唱反调了。事实证明,这种对大臣的侮辱性,以后也成了一种常态。

另外,他极度挑剔,和特别难伺候的性格,大概真的是心理问题。他曾经为了一个错别字,把一个上书的大臣廷杖一百后,发配充军。

因此,成为历史上千古之谜的“壬寅之变”,也叫“宫婢之变”的发生,也就变得不再奇怪了。

在他36岁这一年,宫中突然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并匪夷所思的大案。杨金英等16个宫女合谋,用绳子试图把皇帝勒死,高度的紧张使她们把绳结系成了死结,结果嘉靖皇帝只是一度被昏迷。

其中一个宫女过于害怕,向方皇后告了密。方皇后救下皇帝后,干净利索地诛杀了这些宫女。同时,把嘉靖皇帝最喜欢的端妃和宁嫔牵扯进来一起杀了。皇帝清醒后,不久就知道了两个妃子的冤屈,心里的恼怒可想而知。

几年后,一次皇宫失火,太监先把皇帝救了出来。准备继续回去救皇后时,嘉靖皇帝阴沉沉地以叫人救火为由,支开了众太监。致使方皇后连烧带吓,一命呜呼。

宫女试图勒死皇帝,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仅此一例。是什么原因让这16个女孩子做出这样千古罕见的大案,没有人知道,也许只能从皇帝极端的心理和阴郁的性格上找原因。

他的堂兄前任皇帝虽然也比较另类,但留给他的底子却并不坏,甚至可以说嘉靖皇帝接过江山时,运气相当好。在杨廷和的辅佐下,收拾了佞臣江彬,开始的三年确实有开创“嘉靖之治”的表象。

但很快,他的所作所为把人们对他的希望打个粉碎。之后的种种情况,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他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程度偏高的心理疾病,以及偏狭和阴郁。毫无领导一个大国走向繁荣所应有的心胸与智慧。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4)

另外一个古怪的表现是,嘉靖皇帝一般不直接指令,喜欢让人领会他的想法,以此来观察某人是否与他心意相通。有些基本上跟猜谜和看天书差不多。

徐阶刚入阁不久,曾经收到皇帝一个六个字的手谕,让聪颖绝伦的徐阶吓出一身冷汗:“卿齿与德,何如?”

从字面上看,只有一个解释:你的年龄和德行般配吗?或者是:你年龄虽大,德行不够,为老不尊吗?

这样的发问可就太严重了,分明是皇帝对徐阶的品行表示怀疑。

徐阶想前想后,一夜没睡,翻来覆去思考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还是徐夫人灵机一动,提醒徐阶,皇帝是不是在问:徐阶与欧阳德的年龄谁大?因为欧阳德刚刚接替了徐阶礼部尚书的职位。

万般无奈的徐阶只能按夫人的猜测回复皇帝,嘉靖皇帝大悦,认为徐阶跟自己心意相通,能够理解自己天书般简约的意图。

另一个能看懂天书的是长相丑陋却极具天才的严世蕃,因此,严家父子深受皇帝器重,虽然对严家父子贪渎成性的名声有所耳闻,但他自己的性格使然,需要不时地处置一些让他不愉快的人,严嵩恰恰是他得心应手的武器。

嘉靖皇帝所不知道的是,他反而被阴狠毒辣的严家父子所利用,清除了无数的政敌而一手遮天。其中不乏沈炼、杨继盛等深受百官、百姓爱戴的国之栋梁。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5)

嘉靖帝

这样的巨奸,嘉靖皇帝不可能完全不了解。在严嵩漫长的执政生涯中,粗略统计,各级各类官员弹劾严嵩的就至少不下20次。许多奏章证据确凿,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却全然没有发挥作用。

显然嘉靖皇帝病态的心理,把自我感觉放在了国家事务之上。其45年的皇帝生涯,如果非要找一些善政的话,可能只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起用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将打击倭寇,清除外患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二是在挨了海瑞削骨蚀皮般的一顿臭骂之后,居然没有杀海瑞。

如果没有这两件事,他大概可以进入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之列。

二,青词宰相们的太极推手 :

太极推手,看似缓慢,却隐藏着极大的力量,且凶险十足。在嘉靖年间,阳刚之气是无法立足,甚至下场很惨,说起来,海瑞也算是个异类了。隐忍阴柔才是主流,能笑到最后。

嘉靖皇帝从17岁开始崇信道教,从30岁开始,频繁以患病为由不视朝,躲在后宫从事道教的修玄斋醮活动。只通过太监与几位值班的内阁大学士联系,通过奏疏批答和偶尔接见处理国家事务。

青词写得好坏,成了嘉靖皇帝任命内阁大学士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依据。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6)

所谓青词,也叫绿章。就是把对上天神灵的敬爱和愿望,用红笔写在青藤纸上,上香祷告之后,通过焚化传递给上天神灵。

难度在于,不仅要词句华美、对仗工整并且精通道教典籍,还要把皇帝潜意识里有感觉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上天神灵才能欢喜垂恩,保佑赐福。

向上天神灵贡献青词,已经被皇帝看做最为重要的帝国事务之一。

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内阁首辅从夏言开始,到严嵩、徐阶等至少六七位内阁大学士,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靠青词得到嘉靖皇帝的欣赏提拔上来的。于是,嘉靖朝时期,这些人就都有了“青词宰相”之称。

夏言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不但在处理政务上精明能干,在诗歌骈文上的造诣,堪称一绝。在大礼仪和礼乐祭祀制度改革上,他站在了嘉靖皇帝一边。再加上青词甚得皇帝欣赏,因此,深受嘉靖的倚重。

当上首辅后,逐渐恃才傲物,不再时时事事随顺皇帝的心意。他似乎忘了一个道理,嘉靖皇帝看重的,并非是才华,而是忠心与顺从。

另外,他完全忽视了背后一双眼睛,在暗中冷冷地盯着自己,虽然在表面上对自己毕恭毕敬,尊敬到了几近谄媚。

严嵩和夏言是同乡,都是江西人。严嵩还大夏言两岁,早夏言十二年入仕。论书法文采,严嵩要高于夏言,但论起权位,则根本无法与之比肩。

部分原因,是严嵩曾回乡丁忧加养病八年之久。36岁时才重返官场,在南京任职。二十年后,以为皇帝祝寿之名,来到了北京。祝寿辞中的文采被嘉靖皇帝看中,招入撰写青词,从此青云直上。

不管是献给皇帝,还是写给夏言的诗文,都文辞华美,独具逢迎、谄媚入骨之意。如果以朱元璋的标准判断,肯定是“谀而且佞”,可给了自我感觉极佳的嘉靖皇帝,甚为喜悦,深获帝心。

有一次,严嵩在家做生日宴会,被恭请的夏言退回了严嵩的请柬,没有光临。

严嵩来到夏言家,跪在门外,将请柬举过头顶咏诵内容,夏言还是没有莅临。严嵩回家开宴之际,恭敬地跪在为夏言预留的座位前,为首辅遥敬健康。

年长两岁的严嵩始终以恭谨之态对待夏言,终于使夏言逐渐松开了对严嵩的警惕之心。

一次,嘉靖皇帝做了五顶道士戴的香叶冠分赐给夏言、严嵩等五人。夏言拒绝领戴,理由是朝堂之上,不合礼制。

嘉靖皇帝勃然震怒,令夏言退出。不料夏言吃错药一般发倔:“须有旨,乃可行。”——皇帝你下了旨,我才能走。嘉靖皇帝气得咬牙切齿。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7)

再看严嵩,欣然领戴不说,还小心翼翼地在帽子上以轻纱笼罩,透出一种朦胧美感。皇帝问为什么这样装饰时,严嵩一本正经地说:“天子所赐,不敢轻慢,恐灰尘玷污耳!”。

趁皇帝大悦这个最合适的时机,严嵩老泪纵横地向皇帝诉说了夏言对自己和百官肆意欺凌的种种罪状。

皇帝怜而震怒,颁旨列举夏言相当勉强的四大罪状,将夏言罢官。并根据严嵩的意图,斥责监察官员失职,一口气处置了73名言官。

夏言曾四次任首辅,第三次被罢免后,严嵩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国首辅。

史书记载,在此期间,内外百官但凡要做什么事,以及人事升迁罢免,必须通过严嵩同意,才能上达天听。四面八方送礼行贿的车子轿子,停满了严府外的街道。

谁知不到四年时间,夏言被召回朝廷,第四次担任首辅。

原因是严嵩跟他那个虽然长相丑陋,却聪明绝顶的儿子严世蕃贪渎之声大起,这个嘉靖可以不当回事,但听说严嵩一度成为“独辅”时,皇帝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了,遂把严嵩的克星召回,以平衡内阁权力。

不久,夏言抓到了严世蕃贪赃枉法的证据,准备动本弹劾。严嵩这一下可真慌了,带着严世蕃来到夏言家中,长跪痛哭,卑微地求夏言放过自己。

夏言长叹一声,“遂置不发”,就是把这件事搁下了,严嵩父子逃过一劫。谁知此举,把“农夫与蛇”的喻言,在嘉靖年间真实地上演了一遍。

还有一件事处置不当,也直接决定了夏言悲惨的命运。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其母亲是嘉靖皇帝的乳娘,是嘉靖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其和另外一个皇亲国戚贪赃枉法的事,证据落到夏言的手里。

陆炳很慌张,给夏言送去3000两白银,被刚直的夏言退回。后听了严嵩出的主意,跟那位伙同贪污的皇亲国戚一起,负荆请罪跪在了夏言门前。

看在那位皇亲份上,夏言答应不再追究,但要求陆炳写一份供状,也就是一份检查亲自交给皇帝。陆炳表面感谢夏言,实则恨之入骨。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8)

夏言

第四次复出,夏言年近古稀之年,由于每天处理大量的国务,嘉靖皇帝要求几近变态的青词,也逐渐力不从心,经常被皇帝看出,青词有重复应付的情况出现。

他实在是应该听从自己幕僚的劝告,不要再第四次出任首辅之职。逐渐理智越来越少,强硬和随意越来越多,政治斗争中的警惕和敏锐已经几乎丧失殆尽。

嘉靖二十五年八月,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上书皇帝,提出收复河套,以及解除蒙古骑兵对对明朝西北的威胁的方略。皇帝犹豫不决,夏言则认为曾铣忠勇可嘉,建议嘉靖皇帝采用其方略。

然而,北京一场大风霾让相信天兆的嘉靖皇帝沮丧且紧张。一直让嘉靖皇帝犹豫不决的还有曾铣上书之前的七月,陕西曾发生山崩的现象。

据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陶仲文解释,大风霾主边境大起刀兵的凶兆;山崩则则更加不吉,主国家“分崩离析”之意。汉代时,要解除这样的凶兆,要赐三公死。

而陶仲文也是严嵩最亲密的朋友,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严嵩所指使。随后,严嵩伙同陆炳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向夏言正面反击。

他向皇帝进言,这些凶兆与首辅夏言勾结曾铣的行为有关。于是,曾铣被捕,交给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审理,夏言第四次罢官。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9)

夏言毕竟是相当于宰相的帝国内阁首辅,如果说嘉靖皇帝对杀不杀夏言,一开始还犹豫不决的时候,陆炳伪造的曾铣供词最终使嘉靖皇帝下定了决心。

据说,夏言临刑前,嘉靖皇帝曾经一再观望天象,见没有任何异象时,方才传旨。谁知,行刑的圣旨刚刚到达刑场,一瞬间乌云密布遮天,大雨滂沱而下。

此时,同他注视夏言一样,大获全胜的严嵩可能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满是寒意的眼睛,正在冷冷盯着自己的背影。

那就是已经把自己的棱角磨圆,逐渐越来越阴柔隐忍的帝国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的眼睛。

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严世蕃 :

单说严世蕃的原因,是他在影视作品中和真实历史记录的人物描述反差比较大,而且他在真实历史中,严党的兴衰,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中,严世蕃性格专横急躁、嚣张跋扈,没有多少城府,不知敬畏还有点坑爹。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0)

但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严世蕃天资极高,而且强闻博记、悟性绝佳,尤其揣摩圣意方面,不知比他老爹严嵩强了多少。

甚至他恶贯满盈的老爹严嵩能任内阁大学士二十多年,任首辅整整十六年,离开严世蕃的辅助是绝无可能的。

严世蕃相貌极其粗肥丑陋,还有一只眼睛因病而盲,也就是说,严世蕃是个比较难看的独眼龙,一般来说,这样的生理缺陷会对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他在智力上,属于少有的天才类型,自称天下才华他一个人占有三分之一。尤其在官场上,他的智力应用应该是得到了超常发挥。

天下所有官职,从小到大,从中央各个机关,到地省、市、县级单位,各级、各类、各种,乃至各个官位的优劣得所,肥瘦好坏,每年有多少外快进项,严世蕃全都一清二楚。

这就为他父亲安排各级亲疏远近的官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因此,当时官场上的人都知道,要瞒过严嵩很容易,想要糊弄严世蕃则根本没有可能。

再加上想要打通严嵩只能通过严世蕃,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好比是赌场按比例抽成的庄家,或者收保护费的黑社会老大。

不过,他也不是只进不出。该出手时从不吝啬,甚至可以说相当豪阔。江湖上朋友遍天下,一些关键人物和皇帝身边人上的馈赠和打点,有时连严嵩都觉得肉痛。

但正因为如此,严世蕃才能够可以预先知道皇帝的情绪、动向和想法。所以,在整个内阁还在懵懂和猜测时,严世蕃已经拿出了漂亮的预案。

当然,光有内廷消息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得出严世蕃的天资聪颖和绝佳的悟性。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1)

倭寇猖獗之时,胡宗宪买通严嵩的义子赵文华,打通严嵩的关节,希望能够当上总督。严嵩将奏折递上去后,嘉靖皇帝批了六个字:“宪似速,宜如何?”

严嵩的理解是:胡宗宪的提拔好像快了一些,应该怎么办,你们再议一下。

字面上这个理解完全正确。于是严嵩觉得还可以再争取一下。准备有关提拔胡宗宪的事情,再上一道奏折。

严世蕃一看,告诉老头子这个事拉倒吧!此处的“宜”字根本不是“相宜”或“适宜”的意思,你推荐杨宜吧!杨宜刚刚立了功,皇帝印象正好。

结果,深解圣意的奏折刚递上去,皇帝就批准了,并且对严嵩赞赏有加。

除了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这厮精通古董宝物、字画文玩。他听说大名士王世贞家中有一幅五代时期的名画,遂传话至王家表达仰慕观瞻之意,实际上就是索要。

这幅四百多年的名画是王家的家传之宝,万般无奈之下,王世贞请一位高手,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摹本,结果被精于此道的严世蕃识破。其决心置王家父子于死地的念头,与严嵩一拍即合,原来严嵩与王家父子早有仇怨。

王世贞与张居正、杨继盛为同年进士兼密友。杨继盛才华横溢、清廉刚正兼胆识过人,曾经为一篇奏章得罪了严党一个权贵而被连贬四级。

但杨继盛不管到了哪里,都政绩斐然,官名大盛,受到满朝清流的交口称赞,百姓更是称杨继盛为“杨父”。尤其王世贞的父亲,时任右都御史兼蓟辽总督的王忬,对杨继盛更是欣赏有加,视为国之栋梁。

严嵩鉴于杨继盛才干,想拉拢于自己旗下,又把杨继盛一年之内连升四级。谁知杨继盛对严党奸贪误国最是痛恨,在严嵩权势熏天的时候,上书弹劾严嵩,朝野为之震撼。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2)

嘉靖皇帝正是最离不开严嵩的时候,但也可能确实不想杀杨继盛,因此只是将之关了起来。朝中大批官员,包括徐阶在内都试图挽救杨继盛,其中以王忬、王世贞父子最为多方奔走出力。

但是两年后,严嵩在一份皇帝必会批准的死刑名单中,悄悄添加了与该案件并无关联的杨继盛的名字。

杨继盛被杀时,王忬大病一场,王世贞在刑场之上抚尸痛哭,当众脱下官服盖在杨继盛尸体上。

当时王世贞的才名远播,他的刑场痛哭,让众多不知情的人们,知道了杨继盛的冤屈和严嵩的奸恶,并广泛传播。因此严嵩恨透了王世贞。

严家父子先没有直接对付王世贞,找个由头将相当于现代的蓟辽军区司令兼监察部部长的王忬逮捕入狱,定成死刑。

远在青州做官的王世贞听说后,立即星夜赶回京城,与他刚刚考中进士的弟弟一起,跪在严家门前,泪流满面地求已经八十岁的严嵩高抬贵手。

表面上严嵩很客气,把兄弟二人让进客厅,温言抚慰,并保证在皇帝面前周旋,以救王忬的性命。

那幅古画也自然落入了严世蕃手中。

此后,王氏兄弟每天穿着囚犯的衣服,跪在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只有看到严嵩就“自批其面”,扇自己耳光。

名播天下的大才子希望以这样自辱的行为,希望打动严家父子以及百官的襄助,并表示愿意以二人之命,替父亲去死。然而,王忬还是被开刀问斩了,那年是嘉靖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60年,离严嵩倒台还有两年。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3)

王世贞

而时任次辅的徐阶,则严嵩在长达十年的韬晦和太极推手角力中,开始恰到好处地徐徐发力,机会是从严嵩的夫人去世开始的。

按照帝国的制度,父母去世,官员必须暂时辞去官职,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叫做“丁忧”。身为工部侍郎,也就是相当于帝国中央工程建设部副部长的严世蕃必须离职回江西老家丁忧。

这可要了严嵩老命了,严嵩以前写青词是深受皇帝喜爱的,可如今他已经八十一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皇帝喜爱的那些青词,大多都是出自严世蕃之手。而且只有严世蕃天才般的理解能力,能够解读皇帝天书般简约的手谕。

于是,严嵩老泪纵横地请求皇帝,自己年岁已高,起居饮食要靠严世蕃照顾,可否让其他孩子代为丁忧?皇帝答应了老首辅的请求。

但严世蕃那里却出了问题。令他敬畏的母亲欧阳夫人在世时,在女色方面对严世蕃管教极严。老夫人的去世,却把这厮突然解放了,不顾热孝在身的帝国礼仪制度,在极短时间内,一口气给自己弄了二十七个娇姬美妾。

在此期间,徐阶想办法把严世蕃热孝期间的纵情淫乐以及“皇家没有我家富”和“皇帝没有我快乐”这些狂悖之语陆续传进了皇帝的耳朵里。

再加上严世蕃热孝期间,不能进大内的原因,皇帝即时的青词和解读,八十一岁的严嵩根本应付不来。这样一来,轮到皇帝看不懂严嵩的东西了。

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四,严丝合缝的报应 :

徐阶初进官场不久,虽才华横溢,但也是刚直外露,在嘉靖皇帝改革礼乐祭祀制度时,还曾经得罪过皇帝。但恰在“大礼仪”期间,正好回家丁忧,躲过了被迫表态这一劫。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4)

徐阶

几次起落磨炼,变得圆熟老练。夏言当国之时,一路顺风,由于极其出色的青词创作水平,逐渐进入了帝国的核心。

夏言被杀第二年,任当时被皇帝极为看重的礼部尚书,经常被皇帝专门召到无逸殿去值班。这让首辅严嵩极度不安,三番五次设计徐阶,均被机智的徐阶化解。而徐阶对严嵩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尊敬和谦恭,甚至卑微到了可以让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另外一个儿子做妾。

徐阶长时间对严嵩的态度,也逐渐让严家父子放松了警惕。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徐阶终于进入了内阁任次辅,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但徐阶对严嵩的恭敬之意丝毫没有任何改变。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与严嵩朝夕相处,以严嵩马首是瞻,即便有时在严嵩处于危险时刻,徐阶有没有表露出任何声色,只等关键时刻,给予严嵩父子雷霆万钧的一击。

现在,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事情的由头是严世蕃热孝期间淫乐不堪的行为,引起了从尚孝道的嘉靖皇帝的厌恶,再加上严嵩的青词不能让皇帝满意,经常可以看到皇帝把严嵩的青词撕扯后,摔在地上的情景。

在这波诡云谲的微妙时刻,几件导致皇帝对严嵩不满,引申到厌恶的事情接连发生了,事情先是出在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身上。

赵文华官居通政使,是主管通政司这一上传下达朝廷文书报告的重要机关。严嵩经常可以在坏消息到达皇帝之前,先采取各种措施,将不利化解于无形,这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5)

严嵩

赵文华从严嵩那里,讨得一张秘方配置的养生药酒,试用后果然灵验。于是,他不声不响地进献给了皇帝,并说明此方只有严嵩和自己知道。

皇帝大为不快,难怪严嵩身体如此康健,原来有这样的好东西在偷偷享用。急召严嵩来问,把严嵩吓得一身冷汗,不敢承认。皇帝把赵文华的信和秘方扔给严嵩后,拂袖而去。

严嵩出来当即传赵文华到内阁,一顿痛斥,赵文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徐阶等人一再劝导,严嵩终不能释怀,把赵文华驱逐出了内阁。

让皇帝对严嵩的不满的事情越来越多。一次万寿宫失火,嘉靖暂时住在窄小的玉熙宫,乾清宫也不愿意去。严嵩劝皇帝去南宫居住,触了皇帝霉头,因为那里是正统皇帝复辟前的幽禁之处。

徐阶力主皇帝营造新宫,皇帝大喜,跳过了工部的赵文华和严世蕃,任命徐阶的儿子主办此事。

之后,对徐阶的倚重越来越多,甚至有时直接跳过了严嵩。徐阶不久进阶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而在这个时候的一天,皇帝在宫墙上,看到西长安街上新起了一座高大的府邸。询问之下,是时任工部尚书赵文华的宅院。边上一个宦官不失时机地插嘴:“听说赵尚书用的都是工部粗大的材料,怪不得宫里修缮总是不够用。”

徐阶和严嵩就在皇帝旁边,但假装没听见。但严嵩忘了,正是严嵩极力推荐赵文华进内阁的,皇帝怎么能不有所迁怒。

不久赵文华被开除公职,儿子分配边疆充军。圣旨一下,举朝庆贺,随即查出了赵文华贪污军饷十余万两,追赃一直跨过了嘉靖、隆庆两朝十五年之久,到了万历年间,才追回了一半。

事实上,这笔赃款是不可能全部追回的。据记载,凡是来京领取军饷的,百分之六十要送进严府,能到达军中的,最多只有四成。被贪污的,也绝不仅仅只有十余万两。

对严嵩来说,另一件事情才是真正要命之处。他怎样设计陷害夏言和王忬,分毫不差地反射回了自身。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6)

严嵩

有一个道士叫蓝道行,以扶乩灵验而著称,嘉靖皇帝信之如神。

所谓扶乩是一种卜算问疑的仪式,是问者把问题写在纸上,密封起来当着道士烧掉。道士请神上身,用一种木架子画在沙盘上,然后解释给问者听。

嘉靖皇帝跟蓝道行的一次扶乩,被载入史册 :

皇帝问:“如今的辅臣贤否?为何不能天下大治?”

回答:“奸臣当道,贤臣无从施展。”

皇帝问:“谁奸谁贤?”

回答:“严嵩父子奸,徐阶贤。”

皇帝问:“上天为何不诛灭奸臣?”

回答:“留给皇帝正法。”

嘉靖皇帝提问完毕,陷入沉思。

徐阶是王阳明高徒聂豹的入室弟子,而何心隐是当时王学门派的领袖人物,蓝道行又是何心隐的最好朋友,成为道人之前就是王派中人。而对严嵩父子发起致命一击的御史邹应龙,同样也是王学的后生晚辈。

这样的关系架构,自然是不言自明。只是不知道严嵩事后会不会想起,他自己指使道士陶仲文陷害夏言的那个场景。

几天后,御史邹应龙上书弹劾严嵩、严世蕃。并向嘉靖皇帝保证,若有诬陷不实之词,愿请死罪以谢严家父子。

以严嵩老辣的政治敏感,意识到此次非同往常。把徐阶请到家中,率全体子孙儿女,环跪在徐阶面前:“嵩旦夕且死,此曹唯公哺乳之。”卑微地请求徐阶照顾他的家小。

徐阶慌忙将之一一扶起,温言抚慰,还说了很多感谢严嵩多年提携的客气话。是夜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夜半方休。

此情此景,会不会让你想起王世贞兄弟去求严家父子的场景?

公元1562年,即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严嵩被致仕,也就是退休。严世蕃被逮捕入狱,后判处流放。

五,欲说还休的徐阶 :

严嵩致仕回乡后,有人劝徐阶趁势收拾严嵩。被徐阶骂了一顿:“没有严阁老,便没有我的今天,你们想让我忘恩负义吗?”据说两人之间经常还保持书信来往,相互殷勤问候。

熟知嘉靖皇帝心思的徐阶知道,目前皇帝还没有完全忘情于严嵩,提起严嵩时,还有些许眷恋之意。另外一方面,徐阶还准备继续诱敌深入,找个恰当时机,给予其最后一击。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7)

徐阶

果然,严家越来越放松。严世蕃在流放途中,买通有关人员,私自跑回江西老家。史书记载: 久之,世蕃亦忘旧事,谓“徐老不我毒。”鸠工大治馆舍,阴贼弥甚。

意思是,时间一久,严世蕃逐渐忘了过去的事情,认为徐阶不会追究自己以前干过的坏事。又开始大修府邸馆舍,阴狠毒辣的事情比以前更加过分。

严世蕃直到第二次被捕,罪名累积了那么多,可是这厮丝毫不慌,以他的聪明和才干,就办案人员给他定的罪名来看,凭借他对皇帝的了解,根本定不了死罪。

直到这个时候,如同一个绝顶太极高手的徐阶才真正出手了!

当司法办案人员将搜集严家父子罪状的报告给徐阶看过后,徐阶严肃地问办案人员,你们是想救严世蕃还是想杀严世蕃时,众人皆曰可杀。

徐阶点拨他们,将杀害沈炼、杨继盛、王忬等公认的忠臣,列为严党罪状,是皇帝最为忌讳的。

因为,虽然杀杨继盛是严嵩做了手脚,但都是皇帝划过勾的,皇帝最讨厌别人认为自己被利用。所以不能指斥严家父子为奸臣,如果这样,那他们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宠用他们的皇帝又是什么?

众人恍然大悟,一致要求徐阶起草。徐阶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了早已拟好的报告。

报告中大意是严氏父子辜负了皇帝深恩厚泽,贪赃枉法。把江西南昌被广泛认为是聚有王气的一块土地据为己有,营造府第并蓄养数千死士,勾结倭寇,图谋不轨,并作好了一旦不成,便逃往日本的准备等等。

众人传阅后,心悦诚服。立即抄写、加盖印章,密封后呈递给皇帝。

不日,皇帝批示:严世蕃及有关人等立即斩首;抄没严家所有财产;剥夺严嵩一切政治权力和待遇,削为庶民;查处严党有关人等,或处死,或发配边疆充军。

至此,严氏家族彻底败落,再无翻身的可能。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8)

此间有个小插曲。抄家时,严嵩请求其负责官员,说念自己年岁已高,可否能给留一些药品。

官员问道:“是否有治疗刀伤之神药?”

严嵩回答有很多。

官员正色问道:“那些药,能治好杨继盛脖子上的伤否?”

严嵩默然。

关于他的结果,说法不一。一种是严嵩寄居在一个亲朋故旧家里,老病而死。另一种是他后来居无定所,乞讨为生,最后死在一个看守坟墓的草铺里。显然,人们更愿意接受后一种说法。

徐阶做首辅的时间并不长,但国务工作十分出色,可谓政绩斐然。对皇帝,他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大体上,让皇帝相当愉快的同时,把各项政务处理的很好。

在以前赏罚功过全凭自己好恶方面,做了全盘的拨乱反正。鼓励人们畅所欲言,纠正弊端,给一些受了冤枉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工作。大臣们也开始敢于为国家的政务方面说话和工作。

他在不动声色之间,改变了嘉靖皇帝以往猜忌苛刻的习惯性思维,以宽大之意引导皇帝,使嘉靖一朝四十年积累起来的阴郁乖戾之气,舒缓了许多。

因此,徐阶受到了上上下下交口称赞,做到了一位人治时期的大国宰相最为有效的作为。

在封建时期,皇帝的昏庸并不可怕,怕的是皇帝昏庸还要把持朝政、还想有所作为。嘉靖皇帝无疑就是这么一个人,这就对一个注重实际,有治国才干的宰辅要求更高一些。

所谓老成谋国,想对国家做一些有用的事,就必须引导而不能硬堵,否则必会适得其反。就连唐太宗那样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帝王,有时也对魏征恨得咬牙切齿。

历朝历代并不缺像魏征这样不怕死的直谏之臣,缺的就是像管仲、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张居正、周恩来等这些或才智不凡,或因势利导,或能忍辱负重的国之栋梁。

他们没有一个是采用硬堵,让最高统治者做出反方向选择。这样的宰辅注重实际,能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名利之上,才能真正有益于国,有益于民。

在封建时代的人治时期,取得最高统治者信任和喜爱,和取得同僚的拥戴和帮助,才能顺利推行有益于国家的行政措施,徐阶无疑也是这样一个名相。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19)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上书直言痛斥嘉靖皇帝,被关在监狱十几个月。期间,作为首辅的徐阶,多次设法说好话营救海瑞,这肯定是嘉靖不杀海瑞的原因之一。

海瑞清廉刚直,敢于犯颜直谏。以后的历代老百姓中极有口碑。以爱民清廉,不畏权势而名垂青史。

但从作为上讲,做人比较极端,不容于君王,不容于同僚,甚至树敌甚多。从其所作所为上看,是个脾气不好、比较刻板的二杆子。

但凡富豪跟穷人打官司,不管谁有道理,他都偏向于穷人。曾经把抗倭总督胡宗宪的公子修理的体无完肤,让他的顶头上司鄢懋卿暴跳如雷却毫无办法。

他对老母亲极孝,却对小女儿不慈。多个野史记载,他五岁的女儿吃了男仆从一块糕饼,他大怒斥责,令其女哭饿而死。他虽痛斥皇帝,但皇帝死后,却因为自己无父无君的所为痛哭至呕吐。

以至于每个人都以为张居正出任首辅,必会重用海瑞时,深谙其人的张居正也能只给他安排一个闲职。如果让海瑞身居要职,其朝政是可以想象的。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20)

海瑞

所以只能说海瑞是个道德楷模,不能称之为一代明臣。

徐阶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初入官场时,可谓家境贫寒。十几年的次辅、首辅做下来,家境已成为松江地区最大的地主之一。其弟弟和三个儿子也干过一些横行乡里的事情。

这个就超出了老百姓对传统道德认知的范围,也是历代历史学家在评价这位有为宰辅时,欲说还休、特别谨慎的原因。

海瑞成为徐阶家乡的最高长官后,与徐氏家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让退休在家的徐阶灰头土脸,被迫退出了许多土地,险些吐血。

徐阶推举重用了高拱,提拔其为内阁大学士。但后来,高拱一步步得势,开始排挤打击徐阶,最后迫使徐阶致仕回家。

此后,仍然不依不饶,所有徐阶做出的政务,高拱全部反着来,一心只要徐阶难受,搞得徐阶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张居正取代了高拱,徐阶的下场必会凄惨暗淡。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一代明臣,注重实际且刚柔并济。在徐阶的苦心提携下,进入帝国政治的核心。即使在徐阶受严嵩打击的时候,也从不避讳与徐阶的来往。反而其为人才干,连严嵩都赞叹不已。

大明王朝1556各个人物的评价(站在真实的历史角度看大明王朝)(21)

张居正

此人一旦施展拳脚,便风生水起,大明帝国整个朝局全然为之一新。

正是为了更好地推行新政,联合太监冯宝,放弃孝道的“丁忧”,以及一些略显“奢侈”的行为等,却都给自己留下了道德上的瑕疵,给后来的清算留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口实。

而正是因为这位对自己执弟子礼的张居正,徐阶才得以安度晚年。直到万历十一年,八十一岁的徐阶去世。

而在此前一年,比他年轻很多的张居正,则已先他而去。

深度挖掘历史,一起传播正能量。欢迎关注@逸峰角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