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

#娱评大赏#国庆档,《万里归途》一枝独秀。

超过十亿的票房成绩,张译居功至伟。

看过影片的人都明白,说张译是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并不算夸张。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

这不是张译第一次成为一个重要档期中最闪耀的明星。

18年的《红海行动》、20年的《八佰》和《一秒钟》、21年的《悬崖之上》,再到今年的《万里归途》,有张译,就有票房保障。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2)

大导演们都愿意让他成为自己的男主角,观众看到他那张脸,也会觉得安心。

最近这几年,是张译演艺生涯开花结果的几年。

作品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演技也在不断地精进,影帝大奖拿在了手里,也有足够傲人的票房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好演员总算是熬出头了。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3)

用一个“熬”字,是因为张译的成功,绝不是爽文男主式的一飞冲天,没有什么奇遇,也没有什么逆袭,他从来就不是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少年,也没有过突然爆火成为顶流的经历。

2019年的时候,聊起张译,大家甚至说的最多的是一个“惨”字。

好不容易演了管虎的《八佰》和张艺谋的《一秒钟》,在那时却都因为技术原因迟迟不能上映。

但“惨”归“惨”,那时所有人便都明白,张译走上金字塔尖,只是时间问题。

1

现在的国内演员,想要大火,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出演一部大爆剧。

张译也演过大爆剧。

不光收视爆,口碑也爆,而且是连着好几部。

最不能绕开的,当然是《士兵突击》。

相信大多数观众第一次认识张译,就是因为2006年的《士兵突击》。

中国影坛得感激《士兵突击》,剧中的演员,王宝强、段奕宏、陈思诚、张译等人,当年还都籍籍无名,现在都已经是行业内的中流砥柱了。

回忆《士兵突击》,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许三多,而是史今史班长。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4)

那场他退伍后坐着出租车边吃糖边痛哭的戏,至今不敢重温。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5)

那时觉得张译就是史今,就和觉得王宝强就是许三多一样。

他的表演自然而诚恳,老道地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戏骨。

事实上,演《士兵突击》时张译刚刚从部队话剧团转业,此前也只接拍过三部电视剧,在演艺圈算是一个新人。

但他这个“新人”,年纪却并不小。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6)

2004年,已经26岁的张译才第一次得到参演电视剧的机会。

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描述:

那天天气很好,我正扯着一纸合同不知何去何从。突然电话响起,一个副导演竟然邀我加盟由康洪雷导演的电视剧《民工》,角色是男三号。

老天开眼了?

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团里,立刻接到通知:团里也要拍一部电视剧,外聘了一位女导演,她点名要我去演——也是男三号。

老天开双眼了?

然而,老天的眼睛睁得实在太慢。

直到2006年,张译28岁。

和张译合作过《乔家大院》的胡玫导演曾告诉他:

男演员如果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命运和他开了玩笑,刚好28岁,他凭借《士兵突击》得以整装待发。

他说:如果没有《士兵突击》,不知道我现在会是怎样。

《士兵突击》让观众认识了张译,却也在无形中给张译上了一道枷锁。

如何走出史今这个角色,让观众记住张译这个名字,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等了三年时间,张译迎来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老实人史今变成了小太爷孟烦了,表演却依然精准、纯熟。

他演出了老兵的“痞”和书生的“酸”,更演出了一个普通人身处战场之中的凄苦与无奈。

剧中,孟烦了大多数时候的状态是颓丧的,是半死不活的,但却是真实的。

张译用饱含情感的表演,为角色赋予了生命力。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7)

我们发现,这个相貌平平的演员身上竟蕴藏着如此强烈的爆发力,当他给角色灌输情感的时候,观众能真切地被他所感染,毫无抵抗力。

张译用他的“诚”,演出了角色的“真”。

那些年,张译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但他饰演的角色,少有重复之感。

《生死线》里的何莫修、《温州一家人》中的麦狗、《好家伙》中的芦焱等角色,都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生命力,让观众感到亲切。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8)

演着演着,他越来越明白,怎样演戏,最能打动观众,怎样演戏,最自然,最妥帖。

2017年的《鸡毛飞上天》算是又一次的厚积薄发,当他以陈江河这个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大家再一次被折服了。

在《鸡毛飞上天》里,可以说张译贡献了当年电视剧领域的最佳表演。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9)

他饰演的陈江河和殷桃饰演的骆玉珠八年不见。突然在车站中陈江河看到了骆玉珠。

陈江河没有大喊。他想喊,却出不了声。嘶哑的叫喊,让观众几乎窒息。

那一瞬间,知道张译大成了。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表演方式,而且知道如何去完成最佳的处理。

我们确信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转战大银幕,去拿上几个影帝,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

虽然他自己写的书书名叫“不靠谱的演员爱说如果”,但他身上似乎总有种“靠谱”的气质。

我们渐渐意识到,如果一部电影电视剧里有张译,未必就好,但绝不会差。

2

张译演戏,给人的最大印象,是三个字:

爱琢磨。

不信你去听他各个角色的口音。

演员的口音问题,是老大难。

香港演员演东北警察还是港台腔,很多年轻演员不管到哪儿都一嘴京片子。

能熟练应用各地方言的演员不多。张译是一个。

《士兵突击》里,他说家乡的东北话。

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他说了北京话。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0)

方言赋予了角色不同的气质,孟烦了那个惫懒倔强的模样,也还就是京腔最合适。

《生死线》里张译演海归博士何莫修,自创了“美式普通话”。

这个口音的创造,给角色赋予了先天的讨喜感。

编剧兰晓龙也表示,后来听不到小何的“美普”,还甚是想念。

在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中,东北人张译又演起了山西煤老板。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1)

一口山西话说起来,隔着大银幕都能闻到老陈醋味儿。

在《鸡毛飞上天》中,张译又操起了南方口音,一张嘴说话,味道就对了,不了解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

是张译的天赋就比别的演员高好几层楼吗?

倒觉得“用心”二字要更重要一些。

连台词都说不好,戏又怎么能演好呢?

张译的台词功底,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稳。

他在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里演丢了儿子的老板韩德忠,有段在酒桌上的独白戏。

一边喝酒,他一边自责,说着说着,就唱起了戏。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2)

大段台词的处理,张译拿捏有度,配合精确的面部表情,韩德忠这个角色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这可不是音色好、情感充沛就能做得到的。

不细琢磨,很难找到那个状态。

所以说张译是聪明人。聪明的他总是能够找到开启自己所要饰演角色的钥匙。

比如《追凶者也》里的那个“五星杀手”。

一口东北话不稀奇,夸张的面部表情不稀奇,发狠和倒霉时的对比不稀奇,但你如果注意到他对细节的拿捏,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3)

比如着急时从鼻梁上滑落的眼镜,比如游走不定的眼神,比如那仿佛随时就要发狠的双手。

他没有把杀手演得歇斯底里,却用最正常的方式演出了歇斯底里。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4)

张译在书里写他小时候是个“闷骚”的孩子。

这种性格的张译,能静得下来,又能完全释放。他善于去反思自己,又能够迅速将思考诉诸于实践。

这样的好演员,大导演当然会抢着用。

这几年,张译成为了张艺谋的“新宠”,连续几部戏,张艺谋都启用张译作为男主。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5)

都知道老谋子挑演员眼光刁钻,他看中张译,不光是因为他会演,更是因为他懂得隐藏自己的会演,很多演员演戏容易过火,但张译却总懂得收敛。

在让他拿到金鸡奖影帝的《悬崖之上》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和于和伟饰演的周乙在车里诀别地那场戏。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6)

面对受过重刑的张宪臣,周乙终于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决定冒险营救,而张宪臣最终决定留在险地,以自己的生命保住周乙的安全。

这场戏,张译和于和伟的表演都拿捏得相当精准。

张宪臣最后离开车时,犹豫片刻还是向周乙嘱咐了自己孩子的事情,他颤颤巍巍地先说了一句“有件小事”,让观众无法不动容,自己孩子的事对任何人家来说都比他还大,但对革命者而言,这只能是“一件小事”。

张译说话时的表情幅度并不大,但足能让观众看到揪心。

我们能感受到角色内心强烈的波动,但也能看到角色的克制,这都和演员表演时的火候息息相关。

到了今年国庆档的《万里归途》,他一如既往的靠谱,我无意称赞他在影片中戏剧冲突最强烈时的高光表演,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他在影片开始和最后时的表演,那种疲惫感,他拿捏得太精准了,这才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张译有多成熟(张译总算熬出头了)(17)

现在看张译演戏,已经不需要担心他能否演好了,大家所期待看到的是,在他身上还有多少可能性。

张译曾在自己的书里这样写道:

演员是游牧部落的食草动物,哪里有草,就牵着自己去哪里喂养,吃完了,再去下一片草场。

这样一个“会吃草”的演员,终于一步步靠踏踏实实演戏熬出了头,总归是让人感到欣慰。

如果这个行业能更正常一些,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张译,但如今,我们也只能感慨张译的稀有与珍贵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