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

文/浮世绘t

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在一个午后,给我讲述了她母亲的故事,我听后,内心翻江倒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瞬间想到我已近耄耋之年的父母,还有我们每个人,如果有一天老了病了,应该怎么办?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

同学缓缓地说,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事业单位工作。他有一个哥哥在外地。

父母退休后,他们的日子过得顺心如意。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2)

可是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在冬日的某一天晚上,天气特别冷,她母亲不小心感冒了,浑身发热,不知道她吃了什么感冒药,一会儿功夫就不省人事了,吓得她和老爸赶紧拨打120 ,把妈妈送进医院。

幸亏抢救及时,她母亲捡回了一条命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3)

可是让人没料到的是,她母亲脑子坏了,成了一个植物人,听到有人喊她,眼睛只能动一动,其他什么都不会做,直勾勾地躺在病床上。

看到母亲这样,我的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医生的安排。

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建议,让她母亲回家或是去养老机构疗养。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4)

我同学要按时上班,还要照顾孩子上学,她的哥哥在外地工作,帮不上忙,父亲年事已高,多病在身,自己能照顾自己就不错了。

家里突然多了一个病人,我同学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最后,在一位好心朋友的劝说下,她只好把母亲送到一家疗养院,专门找了两个白天和夜班的护工,照顾母亲。

她有点空就去疗养院看望母亲,就这样,她在疗养院、单位和家人之间来回奔忙。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5)

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找护工帮忙,虽然每天支付高昂的护理费用,但是为了父亲也值了。

她告诉我,她父母感情很好,老爸看到老伴一下子变成了植物人,在心理层面根本接受不了,每天以泪洗面,期待着老伴有朝一日能醒过来,还是像正常人一样与他有说有笑,他们一起快乐地享受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老人的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难以想象,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究梦想成空,五年后,她的植物人妈妈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6)

五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在母亲卧床的五年里,同学整天忙忙碌碌,在疗养院、单位与家之间来回奔波,内心经历多少的牵挂与不舍,局外人无法感同身受。

因为过度操劳,她满头黑发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白发。

听了她母亲临终前的故事,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人老了,生病了,是很脆弱的,经不起折腾。

如果亲人的生命已经倒计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让他在最后的时光里没有痛苦与不安,离开的时候平静而安详呢?

另外,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得了不治之症的人在确诊后的日子里,他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去医院接受化疗放疗,还是回家采用温和疗法,慢慢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呢?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7)

假如,你现在正面临这些问题,会如何选择呢?

大野祐子,日本人,女性,72岁,患有子宫肿瘤、双肺积液、腹水等多种疾病,医生告诉她,如果离开医院,大概只能活5天。

现在,大野女士出院后,已经过去了5个年头,她现在仍旧活得好好的。

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原来,大野住院期间,医生曾跟她说,你如果待在医院,还能活一个月,如果出院,也许只能活5天。

可是即便这样,她还是想回家,因为她牵挂着患有视力障碍的儿子,独自在家中等待自己,她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家,怕他出现什么事情,哎,可怜你天下父母心哪!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8)

在医院住院时,医生每天都用两台自动吸引器给她抽取胸腔积液,两个胸腔每次抽出600毫升的液体。

对于像大野这样的重症患者,医生不会轻易让他们出院,因为医院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义务和责任,他们会替患者再三权衡出院的时机与利弊。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野的妹妹只好求助于小笠原医生,希望他帮忙想办法。

为了满足大野的心愿,让她顺利出院,小笠原带领内科诊所的7名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医院找主治医生商量。

他们向医院保证说:如果病人回家后觉得医院更好,我们会立刻送她回来。

在承诺下,大野女士如愿回到家中,接受小笠原医生的居家安宁疗护。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9)

所谓居家安宁疗护,指的是在家里帮助患者实现“安心、随心、开朗地生活,其中三成左右的人还会延长寿命。

小笠原医生根据大野现在的身体状况,决定减少补液用量,将大野摄入的水分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热量减至十分之一。

大野肚子变空后,可以自己吃饭,而且全身浮肿也随之消退,呼吸顺畅,她非常开心,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大野的身体逐渐好转,更重要的是她又能和儿子待在一起了,这让她心里踏实,心情开朗起来。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0)

出院5天后,她就恢复了精神,状态很好。

一个月后,大野可以去院子里晒太阳了。

两个月后,她居然能去地里干活了。

出院四年零十个月后,检测她的肿瘤标志物CA125,数值从她刚开始接受居家安宁疗护时的“2040”降到了“9”。

大野女士非常开心,她说:“如果去了那个世界,我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与大家一起有说有笑了,现在,只要能活在当下,我就非常开心啦!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1)

真没想到,这个被医院判定如果离开医院只能活5天的患者,已经奇迹般地多活了四年零10个月,身体也基本康复。

大野女士之所以收获这么好的成果,多亏了小笠原医生团队的支持与帮助。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2)

小笠原文雄于1948年生于日本岐阜县,医学博士日本居家安宁疗护协会会长,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特任准教授,岐阜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客座教授。

他从事居家疗护30多年,已经为1500余位患者提供居家安宁疗护的经验,其中独居人士逾百位,居家离世率高达95%。

他一直致力于居家安宁疗护的普及工作,他把“开朗地生活、平静地离世”称为“可喜可贺的临终”。

于是,他把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之法和体悟写成了这本《可喜可贺的临终》。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3)

2017年6月,此书出版后,在严重老龄化的日本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和共鸣,成为畅销书。

他荣获日本第16届健康社会奖,这是对他从事居家安宁疗护事业的肯定。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从开始到消亡,是一个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物体,终归要回到大地。

人口老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大于60岁的老人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8.7%,大于65岁的老人占13.5%。

另一个影响人类健康与寿命的因素是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每年死于癌症的病人达300万。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4)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大肆谈论有关生死的问题,却忌讳谈论关于死亡和临终的问题。然而,死亡并不会因忌讳和恐惧就放慢脚步,该来的还是会来。

当生命的终点到来,我们该如何从容地面对它?

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5)

在《可喜可贺的临终》中,日本居家安宁疗护协会会长小笠原医生,以自己亲身经历的46个居家临终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离世方式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方式从容开心地离开,让亲人可以放心送别。

书中传达着一个理念:如果离世的人能走得充满希望、心满意足、毫无牵挂,即便离别是伤感的,家人却依旧可以笑着相送。这,便是“可喜可贺的临终”。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切地领悟到“死亡的喜悦”,应该是一件无比幸福之事。

面对未知的死亡你做出什么(当最后时光来临)(16)

希望通过《可喜可贺的临终》这本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安宁缓和医疗,让临终变得可喜可贺,让生命来去更加从容。

-END-

我是@浮世绘t,自由撰稿人,多平台原创作者,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评论交流。

备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