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

明朝张居正有句著名的话: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

意思就是说明察事情原委之后再去谋划,谋划之后再去行动,只要深谋远虑,目的就没有达不到的。而曾国藩也是这句话忠实的践行者。他是如何谋定成事的呢?从其家书中可窥一二。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1)

你左光八为吾乡巨盗,能除其根株,扫其巢穴,则我境长享其利,自是莫大荫功。第湖南会匪,所在勾结,往往牵一发而全身皆动。现在制军程公特至湖南,即是奉旨查办此事。盖恐粤西匪徒穷窜,一入湖南境内,则楚之会匪因而窃发也。左光八一起,想尚非巨伙入会者流,然我境办之,亦不可过激而生变。现闻其请正绅保举,改行为良,且可捉贼自效,此自一好机会。万一不然,亦须相机图之,不可用力太猛,易发难收也。

公议粮饷一事,果出通邑之愿,则造福无量。至于帮钱垫官之亏空,则我家万不可出力。盖亏空万六千两,须大钱三万余千,每都畿须派千串。现在为此说者,不过数大绅士,一时豪气,为此急公好义之言。将来各处分派,仍是巧者强者少出而讨好于官之前,拙者弱者多出而不免受人之勒。穷乡殷实小户,必有怨声载道者矣。且此风一开,则下次他官来此,既引师令之借钱办公为证,又引朱令之民帮垫亏为证,或亦分派民间出钱帮他,反觉无辞以谢。若相援为例,来一官帮一官,吾邑自此无安息之日矣。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2)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此事若各绅有意,吾家不必拦阻;若吾家倡议,则万万不可。且官之补缺皆有呆法,何缺出轮何班补,虽抚藩不能稍为变动。澄弟在外多年,岂此等亦未知耶?朱公若不轮到班,则虽帮垫亏空,通邑挽留,而格于成例,亦不可行;若已轮到班,则虽不垫亏空,亦自不能不补缺。间有特为变通者,督抚专折奏请,亦不敢大建成例。季弟来书,若以朱公之实授与否,全视乎亏空之能垫与否,恐亦不尽然也。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3)

季弟有志于道义身心之学,余阅其书,不胜欣喜。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吾弟诚有志于此,须熟读《小学》及《五种遗规》二书,此外各书,能读固佳,不读亦初无所损,可以为天地之完人,可以为父母之肖子,不必因读书而后有所加于毫末也。匪四大古诗可以不看,即古文为吾弟所愿学者,而不看亦是无妨,但守《小学》《遗规》二书,行一句算一句,行十句算十句,贤于记诵词章之学万万矣。

季弟又言愿尽孝道,惟亲命是听,此尤足补我之缺憾。我在京十余年,定省有阙,色笑远违,寸心之疚,无刻或释。若诸弟在家能婉愉孝养,视无形,听无声,则余能尽忠,弟能尽孝,岂非一门之祥瑞哉?愿诸弟坚持此志,日日勿忘,则兄之疚可以稍释,幸甚幸甚!书不上一,余俟续具。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4)

意思就是说:左光八是我们家乡的大强盗,若是能够斩草除根,扫荡他的巢穴,那么我们家乡便会长享太平,自然是莫大的功德。只是湖南的匪徒,互相勾结,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制军程公,特地到湖南,就是奉了圣旨查办这件事,大概是担心粤西的匪徒到处流窜,一旦进入湖南境内,那么湖南、湖北的匪徒,一起兴风作浪。左光八一伙人,并不是特别大的团伙,我们当地去处理的时候也不可以太过于偏激以至于发生变故,听说他正在请乡绅保举他,弃恶从善,还可以捉贼立功,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万一不行,可以智取,不可用力太猛。不然的话结局难以收场。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5)

公议粮饷这件事,如果真的是出于地方百姓自己的意愿,那真是造福无穷。至于出钱去垫付官府的亏空,我们家里千万不可出力。官府一共亏空一万六千两,需要筹集三万余千大钱,几乎每一家都要摊派一千串,现在提出这项建议的人,不过是几个大绅士,一时夸下海口,说了这些豪气的话。真要是将来各处摊派,仍旧是巧言话语的人、富有的人出得少,还在官前讨好;笨拙的人、穷人出得多,还不免受别人的勒索。穷乡僻壤的小户人家,一定会怨声载道。这种风气一旦开了先河,那么下次其他官员来这里任职,也会引用师令之借钱办公的例子,举出让百姓出钱垫付官府亏空的例子,或者是分派民间出钱帮他,那时就没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了。来一个官员,帮一个官员,我们家乡从此将永无安息之日。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6)

凡是办公事,都需要深谋远虑。这件事若是各乡绅有意为之,我们家也不必去拦阻,但是我们家出面倡议,则万万不可以。并且官员的补缺,都有一定的章法,什么地方出缺了,由哪一班去补,就是抚藩也没有权利做变动。澄弟在外这么多年,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吗?朱公如果没有轮到班,那虽说帮他垫付了亏空,全县的人都竭力挽留,但是按照规章制度,也不可能让他留任。如果正好轮到他的班,就算是不帮他垫付亏空,也不能阻止他补缺上任。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变通的,要督抚专门写奏折请皇上决定,绝不可能自作主张。季弟来信说,朱公能否被授予职位,全看亏空能否补上,恐怕不是这样。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7)

季弟有志于钻研道义、身心的学问,我看了他的信,非常高兴。凡是人都可以做圣人贤者,决不在于读书的多少,弟弟真的有此志向,要熟读《小学》及《五种遗规》两书,此外各书能读固然好,不读也没有关系,照样可以做天地间完美的人,可以做父母的孝子。这些都不会因为读书而增加丝毫,不但四大古诗可以不看,就是弟弟喜欢的古文也可以不看。只要谨守《小学》及《五种遗规》二书,做到一句算一句,做到十句算十句,这样比记忆咏诵的学习方法强万倍。

曾国藩成功之道(曾国藩的成事之道)(8)

季弟又说愿意尽孝道,听从双亲的教导,这尤其可以弥补我的遗憾。我在京城十多年,侍奉堂上大人有遗憾,久不在父母身边,远离父母的音容笑貌,内心十分惭愧,无法释放。如果弟弟们在家,能够方方面面孝敬好老人,那么我在外面尽忠,弟弟在家尽孝,这难道不是我家的祥瑞气象吗?愿弟弟们坚持这个志向,日日勿忘,那么兄长内心的愧疚就可以放下,真是太好了!不再写了,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