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

2022年了,居然还有人在争论《探清水河》是否是窑曲、是否可以唱《探清水河》这个问题。

这本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被一些人给弄复杂了,其实只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核心点,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1)

一、《探清水河》歌词有问题吗?

《探清水河》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其中最主流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清末民初,北京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松老三,不是宋老三,松是满姓,可以参考《茶馆》里的松二爷,松老三大概率是火器营里带编制的满八旗士兵,可以参考老舍的父亲舒永寿。

松老三两口子吃着“铁杆庄稼”开着大烟馆,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有个女儿大莲,十五六岁也不给她张罗婚事,有个青年佟小六和大莲好上了,两人偷偷在半夜幽会,不幸被松老三发现,大莲被松老三打得皮开肉绽,被逼之下跳了门前的清水河。

佟小六带着烧纸到清水河边祭奠大莲妹妹,然后也跳了河殉情,留下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2)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保存的清代《探清水河》歌本里,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小六恐怕也不是啥好人,他是趁松老三两口子不在家的机会勾引了大莲,大莲跳河后他也没有殉情,只是在祭奠大莲后回家黯然情伤,没死也脱层皮。

虽然版本不同,但各个版本《探清水河》的故事主体是相似的,其中后来引发争议的并不是松老三的职业,而是歌词中大莲和佟小六深夜幽会过程的具体描写,再具体就是被外界传得很神秘的“四更”那段。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3)

在清代《探清水河》原始歌本里,四更那段歌词并不神秘,乍一看确实有点儿那啥,但也只有一两句而已,并不算太过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在民间传唱《探清水河》过程中,有些江湖艺人会自己往歌词里加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私货”。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4)

二、《探清水河》为什么那么火?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探清水河》并不是德云社和张云雷给带火的,这首北京小曲在旧社会就很火,具体表现在该小曲拥有各种版本和各种曲调,流传范围从东北到江南,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具体可以参考1960年的经典电影《林海雪原》,杨子荣假扮胡彪上威虎山时为了吸引土匪注意就曾哼过一首小曲,巧了,正是二人转版本的《探清水河》,杨子荣饰演者王润身是河北西河大鼓艺人出身,唱个《探清水河》简直手到擒来。

估计有很多观众都是在《林海雪原》里第一次听到《探清水河》的。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5)

笔者认为,之所以《探清水河》能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主要有三个原因:

1、曲调简单

《探清水河》的曲调和太平歌词类似,又平又简单,还往复循环,容易上口,就跟现在流行的口水歌一样,普通人简单听一两遍就能掌握曲调。

2、歌词简单

《探清水河》的歌词就是一个小故事,从头讲到尾,有简单的逻辑性,很容易就能记住,比现在那些为了押韵强行凑词的一些所谓“古风”歌词好多了。

3、感人至深

笔者在所写小说《攒底》中有一段剧情,男主到青楼卖艺,青楼姑娘专门点唱的曲目里就有《探清水河》,还给姑娘听哭了。

不管哪个版本的故事,《探清水河》都是一个悲剧,尤其对于大莲这个可怜的姑娘来说。

听众听《探清水河》时容易受到感染还容易将个人的情感代入,像青楼女子喜欢《探清水河》,其实不光是因为原始歌词里有一段比较适合风月场所的“闹五更”,还因为大莲的悲剧结局能让青楼姑娘们得到共情。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6)

曲调简单、歌词简单,感人至深,这样一首《探清水河》要比“杰瑞爱大米”和“学汤姆叫”之类的流水歌更有流行基因和流行价值。

之所以《探清水河》在近些年再次走红,中间当然有张云雷的带动作用,他的形象和台风确实非常适合演绎这首歌,但这首歌能够再次流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探清水河》自身的曲调、歌词和感情。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7)

三、《探清水河》存在什么问题?

原则上讲,《探清水河》的原作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也就是大莲和小六深夜约会那一段,内容相对比较露骨,当然这在旧社会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比《探清水河》还露骨的文艺作品比比皆是。

到了新时代,《探清水河》中深夜约会那一段的原始歌词确实不太适合继续唱了,自己在家里或小范围聚会唱一唱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放在公共场合和舞台上,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不过,《探清水河》主要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歌词中的这一小段,不唱这一段不就完了。那些说因为《探清水河》曾经是窑曲,现在不能唱的观点显然就太偏颇了。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8)

首先,《探清水河》可不光是窑曲,这首小曲曾广泛流行在大江南北、街道里弄和田间地头,不能因为青楼女子们喜欢听喜欢唱这首小曲就一棍子打死。

其次,《探清水河》的歌词只要经过改编,是完全可以在新时代继续流行和演唱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那些演过风月片的影星,难道因为人家演过那玩意,就不允许他们继续演正常的电影了?

曲调没问题,歌词改编后也没问题,《探清水河》怎么就不适合唱了?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9)

四、张云雷没有问题

德云社里郭德纲和张云雷都唱过《探清水河》,而且唱过不同版本的歌词,其中共同的特点是都删去了不太适合公开表演的“四更”部分。

其实也就是因为张云雷唱的版本里没有四更,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想知道四更里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直接把这首小曲给弄神秘了。

此外,张云雷版本更进一步,把歌词中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改成了“落平川”,这个改动相对比较激进,要是笔者改,直接改成“卖旱烟”得了。

既然该改的,不该改的歌词都改了,那《探清水河》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德云社和张云雷怎么唱都行。

如何评价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探清水河之争无意义)(10)

说在最后,我们要反对的是那些“面子传统,里子三俗”的畸形表演,对于《探清水河》这种经过改编后不论是里子还是面子都不属于三俗范围的作品,那些古板和固执的观点可休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