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便秘常表现为:

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该如何治疗)(1)

【病因】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1.器质性

主要是由于肠管器质性病变;直肠、肛门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结肠神经肌肉病变;神经心理障碍;药物性因素。

2.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工作紧张、工作性质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

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该如何治疗)(2)

【诊断】

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该如何治疗)(3)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工作情况,既往的患病史、手术史,特别是有无痔核、肛瘘及肛裂史,近来有无服药史,尤其是有无长期服用泻剂史,通过相应的检查尽可能明确导致便秘的原因。对中年以上患者,发生大便习惯改变,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逐渐改变为每3天或数天1次者,应警惕有无左半结肠癌的可能。

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剂 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容积性泻剂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对妊娠便秘或轻症便秘有较好疗效,但不适于作为暂时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疗。

(2)润滑性泻剂 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使用方便,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

(3)盐类泻剂 如硫酸镁、镁乳,这类药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慎用。

(4)渗透性泻剂 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

(5)刺激性泻剂 (如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刺激性泻剂应在容积性泻剂和盐类泻剂无效时才使用,有的较为强烈,不适于长期使用。

(6)促动力剂 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普卢卡比利可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可根据情况选用。

3.器械辅助

5.认知疗法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疗法,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

6.手术治疗

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还是属于极少数。

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该如何治疗)(4)

非药物治疗
  1. 针灸治疗

《灵枢》中载有 :“腹满 ,大便不利 ⋯ ⋯ 取 足少阴” 。针刺天枢 、足三里 、长强穴治疗便秘 ,医家针刺治疗慢性便秘多在辨经取穴上有所 不同 ,均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除经济 、无副作用外 ,针刺对于患 者的症状 、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 。诸形于外 ,因有其 诸内 ,便秘病位大肠 ,与五脏功能密不可分 ,然五脏者 ,合神气 魂魄而藏之 。笔者认为针刺对于慢性便秘的治疗不仅治腑 ,同 时是以治脏调神 。故临床辨证施治中多增加内关 、百会 、印堂 穴以使患者先守神针刺。

  1. 摩腹治疗

摩腹是传统中医推拿和基本手法 。《诸病 源候论》载有 :“两手相摩令热 ,然后摩腹 ,以令气下” ,“若摩脐上 下并气海 ,不限次数 ,以多为佳 。”摩腹通过外力作用于肠道 ,增加腹内压促进肠蠕动 ,同时可以调节结肠的副交感神经 ,增加肠蠕动 。在临床中以遵以中医“因时施治” ,嘱患者分别于早 7-9 点胃经 ,中午 13-15 点小肠 ,晚 21-23 点三焦经 ,对于不同类型的便秘可以分型 摩腹 ,慢传输型取穴 :渗透性的从盲肠开始顺时针按摩至直肠 , 可在天枢 、大横 、归来等穴位增加力度 ;出口梗阻型取穴 :渗透性 按摩次髎 、中髎和下髎(双侧) ,兴奋骶神经促进排便 ;混合型取 穴 :以上两种穴位交替选择 。每次以一定渗透性用力顺时针摩腹 ,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 ,增强摩腹疗效 。

3.穴位埋线

《灵枢》 :“久病者 ,邪气入深 ┉ 刺此 ,深内 而久留” 。埋线将羊肠线深埋而久置于穴位中 ,依靠异体蛋白 对穴位产生持久刺激调节胃肠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了大 黄 :荡涤肠胃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之功效 。西医认为大黄主要成分蒽醌类 ,可以刺激大肠壁 ,使肠管张力增强 ,收缩肠道 ,使粪便容易排出 ,达到泻下通便。临床中选用大黄打粉制备成膏药贴敷于肚脐 。脐为神阙穴所在 ,为经络之总枢 ,可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 、五脏六腑 ,同时脐的表皮角质层最薄 ,皮肤和筋膜 、腹膜直接相通 ,血管丰富 ,渗透性强 ,有利于药物的 渗透和吸收 。

——预防——

【一、饮食】

《东垣十书 · 结燥论》 :"若饥饱失节 ,⋯ ⋯及食辛热味厚之物 ,⋯ ⋯ 故大便燥结"认为饮食不节是引起便 秘的重要原因 。《儒门事亲 · 大便涩滞二十一》指出 :要合理的饮食 ,即低脂 、高纤维 、多吃鲜果蔬 菜 、蜂蜜 ;饮食宜清淡 ,忌浓茶 、咖啡 、生冷食物 ,戒烟酒 。

1.纤维素摄入

建议患者每日纤维素25~35g ,但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摄入纤维素可能会加重腹痛 ,因此不建议推荐。

2.益生菌的摄入

便秘人群与非便 秘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在使用益生菌后对便秘的改善效果显著。正常人的体内好菌 ,如益生菌可以高达 70% 。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 、有机酸等降低肠道 PH值 ,形成肠道酸性环境,促进肠道正常蠕动 ,缓解便秘。便秘患者的肠道内坏菌,如大肠杆菌等可以高达65% ,而正常菌群只占到 15% ;坏菌的长期堆积是肠道处于碱性环境影响排便,同时坏菌会分解体内蛋白 ,产生氨素等 ,长期堆积甚至可能引起癌变。因此摄入益生菌对于慢性便秘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

3.饮水的摄入

调查发现每日饮水 量少于 500 ml 的人群便秘患病率高 。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后半 结肠为最强 ,平均每日吸收 350 ~ 2000 ml 水 ,粪便在肠道内堆 积反复吸水 ,容易粪块干结 ,难以排除 。因此便秘患者每日饮 水保证1.5~2.0L 。

【二、生活引导】

气为生命 、天地万物之本源,《诸病源候论》重视对气的调息 ,“三调”即调身 、息 、心 。导引术作为中医气功的重要内容 ,重调对人体的气机的调摄。现代人能静心调神行气对于其意的把握和实行较难 ,故笔者对西医指南中循证依据较高的生活调适方式进行以下论述,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改善便秘。

1.进食早餐

进食早餐后结肠活动最活跃,同时进食 后胃充盈反射性地引起“胃结肠反射” ,即形成一种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推荐前行 。

2.“黄金排便时间”

晨起养成蹲便的习惯。每日晨起定时蹲厕10 ~ 15 min ,因为起床体位由平躺改为直立,大脑给大肠发出“起立反射”的信息 ,肠道产生一种巨大的蠕动波 ,帮助排便 ,而无需太用力 。

3.排便体位

将排便体位的训练归入到生物反馈训练。脚下可以踩一个 小板凳 ,上身微微前倾 ,可以增加腹压 ,有助于顺利排便 ;或坐位变为蹲位时 ,肛肠角从 80° 左右增加至 110°,当直肠肌与直 肠形成的肛肠角度越大 、直肠越直时 ,排便越顺畅 ;或可以轻轻拍打骶尾骨或按摩肛周 。以上的三种方法可以改变排便的体位纠正不良的排便姿势 ,缓解便秘 。

【三、五情调适】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喜伤心 ,怒伤 肝 ⋯ ⋯ 恐伤肾” ,《素问 · 调经论》 :“志意通 ,内连骨髓 ,而成身 形五藏”均描述五脏与五情的关系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情志 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并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素问 · 举痛 论》 :“怒则气逆 ,甚则呕血及飧泄” 。当人愉悦时体内的活性物质 :如 5-羟色胺 、前列腺素 E1 等增加可加强肠道平滑肌收缩 。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通过中枢神经一内分泌调节调节迷走 神经和交感神经通路,使结肠和直肠的紧张性增高,肠压力增 加 ,胃肠动力失调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症状的反复或加重 。与 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的便秘,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可能是 通过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结肠的支配 ,或通过大脑皮层来影响 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 ,尤其是影响副交感神经引起便秘。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