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面纱图解大全(易经之门井)

易经面纱图解大全(易经之门井)(1)

(原文) 巽下坎上,《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

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内 卦 外 卦

(天) 九三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上六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人) 九二 井穀射鲋;甕敝漏。 九五 井洌,寒泉食。

(地) 初六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捦)。六四 井甃;无咎。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矞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释读:

(卦文) 巽下坎上,《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

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卦象》:巽内坎外。指喻此卦论述,冢宰之劳;冢宰之难。冢宰之难,劳于勤政矣。

《巽》为卦之体,《冢宰之典》。《执政官之典》。

《坎》为卦之用,《劳典》《难典》《义典》。

《卦名》:《井》。取于下而用于上者,莫过于‘井’。

《系辞》:《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迁;《井》以辨义。

《井》,赋税之道;国用之所出也。

相者之劳,在于使国家财源充足,‘包有鱼’矣。

《卦辞》:改邑不改井(改邑之姓氏,不改井之功用);无丧无得(若人无失政,尔亦无从得其邑也);往来井井(勤于修政而已)。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井水几近枯竭,未修葺其井,只勤于取水,有败器之凶也。)

注疏:古之‘井’:类似于农村中的涝池。人可下于其近旁取水,亦可利用桔槔提水。

‘改邑’不是‘迁邑’,是改邑之归属。原属‘殷’家之邑,今改姓‘周’。

‘改邑不改井’者,改邑之姓氏不改井之功用也。

无论是谁家的天下,国家之财用,必定须取之于下。

《周易》‘研诸侯之虑’。诸侯的财政支出,来自于采邑的税赋。

‘无丧无得’者:周人之所得是殷人之所丧。若殷人无失政,周人亦没可能得其天下。

故周朝之所得,必定是个‘汔至’、‘井泥’、‘井渫’‘井湫’的烂摊子。

周之执政必须先劳于修井,然后再考虑取用其水的问题。

先努力使其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然后考虑征募税赋的问题。

《大象》云:君子以劳民劝相。劝勉其相,勤恤民隐,劳于民事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井井:淘井也。前‘井’为动词。

‘往来井井’者,勤于修治其井也。勤政之谓矣。

汔至:井水枯竭几尽。《说文》汔,水涸也。

繘:同矞,穿通;义犹‘杼’,淘井。

杼井、抒井、浚井、汲井、繘井、矞井、井井、下井、穿井、淘井,

称谓不同,其义均为修治疏通其井。喻修政也。

荀爽曰:至汔,竟也。繘者,所以出水通井道也。

羸:也;或借为‘累’,烦劳也。瓶:同硎,土簋;取水之器。

‘汔至亦未矞井,羸其瓶,凶’者,水汔而不矞井,只知求取,则有坏器之凶。

社会贫困,不设法使百姓富裕,总在如何征收税赋上打主意,则有败政之忧。

《管子》云:民富君无与贫,民贫君无与富。

《楚语》云: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

《系辞》曰:‘《井》以辨义’。其义在于,必须先下而养之,方可取而用之。下不缺水,则上不愁取水。

国用出自于民;民富则国用足,执政者亦不愁财用之所征矣。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贫,是愚主之极也。将以取富而丧其国,将以取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荀子》

初六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捦)。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初爻,志之要。初六,巽爻;本柔。使民得以休养生息矣。

‘井泥不食’者,井淤滞而未养井也。

‘旧井毋’者,对颓败之旧井不可强行取水。

注疏:泥:淤滞。食:养也。‘不食’言‘未养井’也。

经文中的三个‘食’字,皆是谓‘人养井’。

圣人虑其本而不忧其末,考虑如何‘食其井’,使井中有水为取用之本矣。

无:毋也。禽:同‘擒’,强取也。‘擒’通古文‘捦’:急持依也。

舍:止息,休也;安也。

未养于下,则不可强取于下矣。

未勤于通井,不可强取其水也。不可强征税也。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者,百姓已经财物枯竭(井泥),未养民之前(不食:未食井,未养井也),对殷之旧民不要急于令其承担赋税(无禽:毋擒也。毋取其资财也。对新国,当在一段时间内免其税赋,‘时舍’也。)

“井泥不食”,殷之丧也;“旧井无禽”,周之德也。

象评之:‘井泥不食,下’者,去淤也。下,掏井。井已泥而不掏井去淤则不能得水。

‘旧井无禽,时舍’者,民已困穷,时而舍之,使民休养生息,以慰安其民也。

《周礼》:凡新甿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注》新甿,谓新徙来者也。

‘改邑’是‘旧主去,新主来’;接手的必然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

当在一段时期内,免征其税赋,使其民得以休养生息。

九二 井穀射鲋;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二爻,形之要。九二,坎爻;刚毅之士。忠正之臣;劳臣。

‘井穀射鲋’者,应勤于开源也。

‘瓮敝漏’者,当慎于节流也。

《荀子》云: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

利出一孔则国富民强。堵漏而已

注疏:穀,善也。《毛诗小宛》郑笺:穀,生也。或为‘谷’,裕也。

此爻帛易作:井渎射付,唯敝句。谷、渎:指井深水旺。

射:读为‘斁’,厌也。或读为‘花开花谢’之谢;古‘谢’,亦作‘射’。

鲋:与‘腐’、‘腑’通,偏旁的位置及代用不影响词义。

《新书》云: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

瓮:蓄水之器,作用似水缸。瓶,取水之器,作用似水桶。

敝:蔽也;犹避。蔽漏:堵漏,避免其漏。

与:施予,赐也,亲也,私好也。

‘井穀射鲋’者,勤于井井,则其水善也;厌于井井,则其水腐也。

井,动词;井井也。疏通其井,开源也。《卦辞》曰:往来井井。

《论语》云: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甕蔽漏’者,蓄水之器当避免其漏。节流也。

《淮南子》云: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甕蔽漏’, 帛易作‘唯敝句’, 其义亦通。

‘敝’为‘避’的借字,‘句’为‘苟’字。

‘夫井,德之地也’,不可苟且为之也。

象评之:‘井谷射鲋,无与’者,‘井’则水谷;‘斁’则水腐。天道酬勤,无私与也。

能劳则得之,不勤则失之。天道无亲,‘井’则水‘谷’,‘斁’则水‘腐’。

圣人言此,劝勉执政者当勤政爱民矣。

九三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三爻,节之要。九三,艮爻;得道。经济(地)与政治(天)相互作用。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者,井虽有水,其水不洁,执政之忧也。

‘可用汲’者,此时不能直接引清流以食井,而应该先将旧井掏空。

‘王明,并受其福’者,王者明白此道,则百姓与国家并受其福佑矣。

注疏 :渫:污染;渫漫;井不停污之谓也。‘不食’:不受食也。

为:犹使也。恻:凄怆也。心恻:帛易写作心塞,心沮于忧虑也。

《说文》恻,痛也。《廣韻》愴也。

汲,淘井;掏干井水,清井去浊也。

汲,本义‘取’,含‘尽力而极取’之义。如,汲汲于名利。

王明:君睿智也。并受其福:君臣民皆享其功矣。

‘井渫不食’的状况,犹新中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问题。

旧的经济势力与新政权作对,任何新的货币、金融、市场等经济政策,根本无法起步。政府的投入,很快就被黑掉了。

‘为我心恻’者,我,巽也;相也,执政也。巽为《井》卦之卦主。

单纯使用经济手段已经难以解决经济问题,是执政者‘心恻’之时也。

当经济市场的发展混入各种其他因素之后,它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了,根本不可能用纯粹经济学的原理与单纯的经济手段来考量及解决问题。

圣人之痛亦深,是以‘为我心恻’也。

‘可用汲’者,此时的解决方法,就在于先要彻底淘空旧井中的污秽之物,使其不能污染输入的新水。

比如,在一段时期内,采取严厉的经济管制,甚至于剥夺剥夺者,使黑恶的经济势力无法发挥作用。

用政治手段来为经济发展清道,其义理很清楚。荒芜之地上种庄稼,如果不先清除杂草,无论尔施入多少肥料,其结果必定是草盛豆苗稀。

‘王明,并受其福’者,君王明白此道,则民臣君相皆享其功也。

民富则君不贫,国用足则相省心。

《序卦》曰:井道不可不革也,故受之以革。

《管子》曰:当春三月,秋室旱造,钻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滋毒也。

象评之:‘井渫不食,行恻’者,水多而渫,滋毒不去不可为国用,去滋毒又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执政者有难以抉择之恻也。

行:《荀子》云:正义而为谓之行。

‘求王明,受福’者,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前提是必须有英明之主。

《诗经》曰: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笺云:王之为政,当如原泉之流,行则清。无相牵率为恶,以自浊败。)

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一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管子》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史记》

六四 井甃;无咎。

《象》曰:‘井湫;无咎’,修井也。

四爻,行之要。六四,巽爻;本柔。

‘井湫’者,井湫隘也。井泥淤塞,则水道湫隘也。

‘无咎’者,毋咎也。毋抱怨也。往来井井而已矣。

注疏:甃:当为湫;湫隘,湫淤(水道狭小,积滞不通)。《说文》湫,隘下也。

《左传》壅闭湫底。《注》湫谓气聚,底谓气止,皆停滞不散之意。

‘六四,本柔’者,柔,弱也。井泥水湫,基础薄弱也。

新政权接手的是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经济基础薄弱矣。

‘井湫’者,基础经济薄弱,资源流通不良矣。

‘无咎’者,往来井井而已,毋咎其处境多劳多难也。

《卦辞》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人无失政尔亦无所得也。旧政权不可能给新政府留下富饶的家底。

勤于修政而已,不要怨天尤人矣。

象评之:‘井湫,无咎,修井’者,人无丧,汝亦无得;何所咎也。

先之劳之,修井而已矣。《大象》曰:君子以劳民劝相。

九五 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五爻,成之要。九五,坎爻;刚毅之士。行中正者矣。

‘井冽;寒泉食’者,井受寒泉之养,则其水清冽,用之不竭也。

‘相’者中正,劳于‘往来井井’,是以有此之大成也。

注疏:冽:洁也;水清澈。《说文》洌,水清也。王云。絜也。崔憬云。淸且絜也。寒泉:水新则寒,水涌为泉。食:养也。

《广雅注疏》:井、洁,静也。井,清也;泉之清絜者也。

‘井冽’者,井水清澈也。可荐之于鬼神,享之于宗庙,况用于养人乎?

‘寒泉食’者,井通寒泉,得寒泉之养也。是以其水清冽且用之不竭也。

‘井冽,寒泉食’者,执政者(巽,相也)劳于勤政恤民(往来井井),使经济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百姓富裕,财源滚滚也。

执政者勤于修政,使民自得其富,有富饶的财源,则相不愁国用不足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

象评之:‘寒泉之食,中正’者,井不中正,不能达泉也。

泉,水原也。《召旻》曰:泉之竭矣,不云自中。传曰。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古人谓钱曰泉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

上六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上爻,务之要。上六,兑爻;失道。

‘井收勿幕’者,收井而未食井,既谋思广求于井也。

‘有孚,元吉’者,求取于井者,当于井之状况相适合;至公则宜也。

注疏;收,受也。得也。勿,物也;务也;谋思其事也。

幕:当为募。募,赋也;征募;征收税赋。《说文》募,广求也。赋,敛也。

《汉书》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孚:符合,相称也。相适也。元:至公。吉:宜也。

‘井收勿募’者,收人之邑,不安养其民,只求广募其财,大失执政之道也。

初爻云:‘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抱朴子曰:“民财匮矣,而求不已;下力竭矣,而役不休。欲怨叹之不生,规其宁之惟永,犹断根以续枝,割背以裨腹,刻目以广明,剜耳以开聪也。”

‘有孚,元吉’者,取与相称,则民富国强,至公者宜也。

‘有孚’,有符也,有合也。赋税之征募,当于现实的税基相适合也。

‘元吉’者, 无偏私,宜也。税赋,当公以取之,公以用之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卦辞》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汔至亦未繘井’;《爻辞》云:‘井泥不食’,‘井渫不食’。皆说明《井》卦所处的状况是,殷朝之君主有失政,造成国家经济基础崩溃,税源枯竭。强征税赋,更使民不聊生。因而成就了周之

然周朝所收之井,是泥渫湫之井,不可以直接取用其水。必先‘井井’(疏通井道,清洁其井),然后取用其水。既先勤于养民,然后再思取用于民。

上六失道于受井之后,只思如何广求于井。百姓困穷,而谋求广求赋税,失执政之道也。《卦辞》曰:‘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此之谓也。

执政者当先勤思于如何富民,再思如何取用于民。《象》云:君子以劳民劝相。

‘有孚’者,《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文子》云:古者明君,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必计岁而收,量民积聚,知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奉。如此,即得承所受于天地,而离于饥寒之患。

《太公兵法》:书井曰:原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

《淮南子》云:人主租敛于民也。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享,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国语》

象评之:‘元吉在上,大成’者,上至公则劳民劝相,取与有度,天下化成也。

‘有孚,元吉’是正道。‘有孚’,有称也。‘元吉’,至公也。‘大成’,并受其福也。

《彖》释卦:‘巽乎水而上水’者,巽,权也!‘巽在床下’也;先考虑井中之水势,再考虑为上之取用也。政托于民,民贫则君不富也。《序卦》曰:困乎上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井,养而不穷’者,井常掏则水用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者,‘《井》,居其所而迁’,不迁其处而迁其主也;刚中,强内也。邑无井必颓,井无水必废,政无财必困。 ‘汔至亦未矞井,未有功’者,未曾抒水怎能得水?未曾劳于民事焉得取用于民?未有其功,焉得求其利?‘羸其瓶,是以凶’者,无水可汲,光倒腾瓶子有什么用?徒损其瓶。民穷而多赋,自败其政也。

《象》评之:‘木上有水;《井》’,示卦象。‘木上有水’者,木,桔槔也。古人从井中取水的装置。桔槔取水,先下后上。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

既喻《井》之象又含《井》之义。上,动词;犹上水,提水也。

‘君子以劳民劝相’者,劝勉其相,勤恤民隐,劳于民事也。

‘劳民劝相’释为‘劝勉其相,劳于民事’,或‘以民事之劳,劝勉其相’均可。

《巽》卦在下为相典。相执要;面临一个新国穷国乱国,为政之要在于勤政恤民。

《梓材》曰: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亦其为君之道,当先敬劳民,故汝往治民,必敬劳来之。)

朝夕勤志,恤民之羸。《国语》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君而无易民。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跖蹻之民以乱也。民之治乱在于上,国之安危在于政。《慎子》

不管邑属谁家,‘往来井井’就‘水谷、水洌’,懈怠其事而不去‘矞井’,则‘井泥’、‘井腐’‘井亵’、‘井湫’。

人不能使‘井’有‘食’,故而造成‘井泥’‘井亵’的 局面。对于这样的旧井,不可强行取水。井泥则当下之,勤政也。爻辞之‘毋禽’,恤民也。旧井则当时舍之,使小民修养生息也。

‘井渫’就麻烦了,圣人亦为之‘心恻’;只能‘求王明’,以‘受福’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