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突发意外急症应急预案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

夏天因高温天气而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溺水、脑卒中、中暑、蚊虫叮咬等突发意外急症时,因没有救护常识,往往惊慌失措,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夏季突发意外急症应急预案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应急预案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应急预案 夏季突发意外急症

夏天因高温天气而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溺水、脑卒中、中暑、蚊虫叮咬等。突发意外急症时,因没有救护常识,往往惊慌失措。

因此,平时大家应学习一些救护常识,当有人发生意外或出现情况时,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护措施,给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溺水急救

先畅通呼吸道,恢复呼吸,再实施心肺复苏

据统计,全世界每小时大约会有40多人死于溺水。夏季,很多人喜欢游泳或玩水,也有意外发生。如果能正确自救或被救,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避免悲剧发生。一、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如何自救?

1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比如把头后仰,并深吸一口气,保持面部露出水面,双手上举使重心上移,下肢会渐渐上浮,身体可逐渐漂浮于水面;
3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4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二、他救:先确保自身安全

施救原则

1

对于施救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怎么将溺水的人救上来;
2能在岸上进行的救援,绝不在水中进行;
3在救援过程中,保证被救人的头露出水面,能正常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形式的控水法如肩背倒立、伏膝腹部冲击等,都是无效的,因为这样会拖延复苏,加重误吸,增加死亡率,对于溺水心脏骤停,争分夺秒的心脏复苏才是最为有效的急救方式。

目前,大多数媒介宣传的心肺复苏指南顺序是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种急救方法多用于抢救心源性心脏骤停,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情况。

针对溺水者,应该按A-B-C顺序,把开放气道放在首位,因为溺水者是窒息缺氧性心脏骤停,供氧是首要目标,正确急救顺序如下:

第一个循环: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分泌物→2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

第二个循环:开放气道→2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

随后,按照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2:30的比例循环,每5个循环再次判断心跳呼吸一次,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如果溺水者救上岸后,神志依然清醒,有呼吸和脉搏,在呼叫120后,陪在溺水者身边,注意保暖,一边观察一边等待救援人员到来。脑卒中

夏季突发脑卒中,最怕送医不及时

炎热夏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卒中。此外,卒中也是导致寿命缩短的第一位病因。

导致卒中的因素

当夏季高温时,人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汗液蒸发达到散热目的,而夏季炎热更易缺水。身体一旦缺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压升高,致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就容易出现脑卒中。

炎热的天气下,不少人会将空调温度调的很低,突然从室外进入室内时,温度变化会导致脑血管快速收缩,进而引发脑卒中。此外,长期呆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会导致排汗不畅,影响血液循环。中风发生后,早期识别很重要!

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和24小时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启动取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救治关键,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当然,不管哪种方式治疗越早越好。

因此,如何早期识别中风非常重要,推荐国际通用的是“FAST”法。

“FAST”法

● F(Face):是否能够微笑,出现嘴角歪斜、脸部不对称、无法做出正常微笑?

● A(Arm):能顺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 S(Speech):能否流利对答或重复说话,是否有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三项有一项存在,明确记下发病时间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注意事项:

1

想要抢时间,家属要牢记“FAST”法,学会识别脑梗症状,第一时间拨打120。

2

溶栓或取栓的时间越早,留下后遗症的可能就越小。

3

拨打120的时候要说明是中风,以便急诊室做好抢救准备。

4

在等待120过程中,让患者平躺,头侧转,不要喝水吃东西,千万不要随便给患者喂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窒息。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快给身体“降降温”

炎热的天气不仅容易让人心情烦躁,而且高温容易使人体内的的水分过多地流失,引起中暑的现象。

01

轻度中暑

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02

重度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眩晕、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出现中暑先兆时要警惕,及时做好处理,以免病情进一步变化:

1

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用冷毛巾敷在患者头部,可用稀释的酒精、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要注意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小口小口补充水分,如淡盐水或小苏打水、清凉饮料等。但短时间内不要补充大量水分,以免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经过措施后病情仍未好转,仍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三步消除“蚊子包”

进入夏季之后,最烦人的就是蚊虫叮咬,造成我们的皮肤瘙痒、红肿,出现各种皮肤炎症。因瘙痒而抓挠“红包”,会让身体释放更多组胺,不仅感觉更痒,还可能造成感染。想快速止痒,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01

刚被叮咬时

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被咬处,再涂上清凉油等外用药。如果特别痒,可用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软膏等擦涂止痒。

02

局部起大包

适当选用艾洛松等激素软膏,采用点涂、薄涂法,一天内不要超过2次,连用不超过3天。被蚊子叮咬后四五天都不消肿,可能是对蚊子的唾液过敏,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或将1片扑尔敏用清水化开,每天涂擦患处3~5次。

03

红肿发炎、破溃

皮肤抓破后有轻度感染者,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或浓度为1%~2%的龙胆紫等药物涂抹,预防严重感染。化脓感染者,如果伴有发烧、寒战,最好及时就医。此外,常遛狗、爱钓鱼、喜野外游玩者及儿童等四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蜱虫。如果去草地、树林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如果要进入已知的有蜱地区,最好穿防护服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作者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陈胜云

来源: 北京114预约挂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