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原文简短(白话红楼梦第22回)

贾琏听熙凤说有事商量,就停住了脚步熙凤说:“二十一号是薛妹妹的生日,你看该怎样举办庆祝活动呢?”贾琏说:“我怎么知道你大型的生日都搞过了,现在怎么没了主意?”熙凤说:“那些生日有一些固定的要求薛妹妹这生日,不能搞得太大,又不能太小,这让人为难”贾琏低头想了一会儿:“你怎么糊涂了有现成的例子啊,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就照着样子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熙凤冷笑着说:“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不过,昨天老太太听说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是成年的年龄老太太说要替她庆祝生日这样与林妹妹就应该不同了”贾琏说:“那就比林妹妹的提高提高档次”熙凤说:“我也这么想,就想再听听你的想法我怕你怪我瞒着你”贾琏笑了:“算了,算了,这空头人情我可不感谢你不搜查我就行了,我还敢怪你”说着,贾琏转身走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原文简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原文简短(白话红楼梦第22回)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原文简短

贾琏听熙凤说有事商量,就停住了脚步。熙凤说:“二十一号是薛妹妹的生日,你看该怎样举办庆祝活动呢?”贾琏说:“我怎么知道!你大型的生日都搞过了,现在怎么没了主意?”熙凤说:“那些生日有一些固定的要求。薛妹妹这生日,不能搞得太大,又不能太小,这让人为难。”贾琏低头想了一会儿:“你怎么糊涂了。有现成的例子啊,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就照着样子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熙凤冷笑着说:“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不过,昨天老太太听说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是成年的年龄。老太太说要替她庆祝生日。这样与林妹妹就应该不同了。”贾琏说:“那就比林妹妹的提高提高档次。”熙凤说:“我也这么想,就想再听听你的想法。我怕你怪我瞒着你。”贾琏笑了:“算了,算了,这空头人情我可不感谢。你不搜查我就行了,我还敢怪你!”说着,贾琏转身走了。

这事好像也用不着向贾琏汇报啊,熙凤是不是没话找话,想和丈夫拉拉呱啊!

再说史湘云住了几天,就想回去。贾母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就又住了下来。她派人回去,把自己做的针线活拿来,准备给宝钗作礼物。

贾母觉得宝钗做事稳重,待人温和,所以很喜欢她。现在正好碰上她的生日,就掏出二十两银子,让熙凤准备酒席和演出。

熙凤和她开玩笑:“老祖宗就拿出这快要发霉的二十两银子做经费啊,你这意思还叫我赔上啊。你真拿不出来也就算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都把箱子底压烂了,还来折腾我们。睁眼看看,哪个不是你的孩子?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为你养老送终吗?那些储蓄只留给他,我们不配用也就算了,也不能再让我们往外掏钱啊!”

也只有熙凤敢和最高领导人开玩笑啊!领导人也是人,也需要这种交流,但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这样的。熙凤说得满屋里的人都笑起来。贾母也笑了:“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个小猴儿。你婆婆也不敢犟嘴,就你和我顶着干。” 熙凤笑着说:“我婆婆和你一样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啊。”贾母又哈哈地笑了。

到了晚上,大伙都到贾母那里聚会,一直说笑到十点多。贾母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知道贾母这些老年人,喜欢热闹的戏,爱吃软软的甜食,所以就专挑贾母平实喜欢说了。贾母更喜欢她了,第二天派人先送过衣服、玩具等礼物去,王夫人等人也都随了份子。

二十一日这天,就在贾母的院子中搭了小戏台,预订了几出小戏。酒席就安排在贾母的屋里。这天早晨,宝玉去找黛玉,看见林黛玉还歪在炕上。宝玉笑着说:“起来吃饭去吧,戏就要开演了。你爱看什么戏?我给你点。”黛玉冷笑着说:“那你专门请一个戏班子,挑我爱听的唱给我看吧。你不用借别人的光来问我。”宝玉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以后就这样做,也叫他们借借咱们的光儿。”说着,他拉起黛玉,两个人一块去了。

吃完饭,大家看戏。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戏。宝钗谦让了一遍,最后点了《西游记》。贾母当然很高兴了,又让熙凤点。熙凤也知道贾母喜欢热闹,尤其喜欢滑稽搞笑的,就点了《刘二当衣》。贾母更高兴了,又让黛玉点。如果贾母这时不让她点,可能她就气坏了。黛玉谦让,说让薛姨妈、王夫人先点。贾母说:“今天我是特地带着你们娱乐娱乐,不用管她们。我花钱摆酒席唱戏,难道是为了她们吗?她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够便宜了,怎么还能让她们点戏呢!”大家都笑了。黛玉这才点了一出戏,然后宝玉、史湘云也都点了戏。

酒席摆好后,贾母又让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说:“没别的好戏,只好点这些戏。”宝钗听出他的意思,对他说:“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哪知道这出戏的优点,场面很好,语言也很美。”宝玉说:“我就怕热闹。”宝钗笑着说:“你还是不了解这出戏。让我告诉你,这一出戏到底热闹不热闹。这里面有一个叫《寄生草》曲子,词填得很妙,你知道吗?”宝玉听说这么好,就凑近来请求:“好姐姐,背给我听听。”宝钗开始背:

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段戏说的故事是,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夫后,为躲避抓捕在五台山作了和尚。后来喝醉了打坏寺庙的塑像,被他的师父智真长老送到别处。

这段唱词很大气,表现了一种很潇洒的人生态度。大意: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感到很伤心。后来只能当了和尚,但很快就必须离开了。我没有其他的牵累,没有什么牵挂,以后独自云游四方,自由自在,这样的生活向哪里去找啊?

宝玉听得高兴,拍着大腿称赞,夸奖宝钗知识渊博。黛玉说:“安安静静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这是讽刺宝玉听了宝钗的话控制不住自己了。湘云听了也笑了。

散戏的时候,贾母让人把她喜欢的一个小旦和一个小丑带过来,近距离仔细地看了看,更加喜欢怜悯他们。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又叹息一阵。贾母赏了吃的,又赏了钱。熙凤说:“这个小旦化上妆特别像一个人,你们看出来了吗?”宝钗立刻就明白像谁,但只是笑笑,什么也不说。宝玉也猜着了,也不敢说。湘云痛快地说:“倒是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赶快朝湘云使了个眼色。其他人听了这句话,都盯着看,然后说确实很像。说笑一阵,大伙就都回了房间。

晚上,湘云命令丫环翠缕收拾东西。翠缕说:“忙什么呢,等到了走的时候再收拾也不晚。”湘云说:“明天早晨就走。在这里干什么?还得看人的脸色,瞧人家眼色,这有什么意思!”

宝玉赶紧上前拉住她说:“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都知道,怕惹着她不肯说。谁知你不小心说了出来,她怎么会不生你的气?我是怕你得罪了她,所以才使眼色。你生我的气,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委曲了我。”

湘云摔掉他的手:“别人拿她取笑可以,我说句就不行。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我就完了!”宝玉着急地说:“我真是为你考虑。如果我有别的想法,立刻就化成灰!”湘云说:“大正月里,少信口胡说。这些没用的毒誓,说给那些喜欢生气、小性的人,能管住你的人去听吧!”说着,她直接就进了贾母的里间,气哼哼地躺下了。

宝玉闹个没趣,又来找黛玉。刚迈过门槛,黛玉就把他推出来,把门关上了。宝玉在窗外不停地叫“好妹妹”,黛玉也不理他。宝玉低着头,一声不吭地检讨自己。袭人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劝,只好让宝玉呆呆地站在那里。

黛玉以为他回房间去了,就起来开门。看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倒不好意思,不好再关门,只能回去上床躺着。宝玉跟进去问:“凡事都有个原因,说出来,别人也不委屈。好好的就生气了,到底为什么呀?”黛玉冷笑着说:“我也不知什么原因。我本来就是让你们取笑着玩的,把我比作戏子取笑。”戏子,就是演员,在过去地位很低,谁也瞧不起,国家也不允许他们的后代参加科举。过去经常把戏子和乞丐、妓女看作一个层次。现在不一样了,做演员了不得了,又风光又赚钱。别说他们了,就是那些长得像他们的“明星脸”,也都能在演出市场小赚一笔。

宝玉说:“我没有说你,也没笑,为什么生我的气呢?”黛玉说:“你不说不笑,比那些说了笑了的还坏!”宝玉没法解释,只好一声不吭。

黛玉又说:“这一条不算。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难道我不配和她玩?人家偏不领你这好情,一样生气了。你又拿我做人情,说我小性儿,容易生气。你怕她得罪了我,怕我生她的气。我们俩的事与你有什么关系?”

宝玉知道,刚才自己与湘云的谈话,黛玉都听见了。他仔细想想,自己原来是为她们两个考虑,怕她们闹矛盾,想调解调解,没想到调解不成功,自己反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于是,他想起前天看的《南华经》上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若不系之舟”,以及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句,越想越没意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心灵手巧的人总是辛苦劳碌,聪明智慧的人总是多思多想,而无牵无挂的人什么也不追求,吃饱了就随意游乐,就好像没有缆绳拴住的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波漂荡;山中的树木因为成材被人砍伐,泉水因为清澈甘甜招人来偷喝。

道家宣传的就是让人无为,有些消极的东西。

宝玉想想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转身回房间了。黛玉见他走了,就更生气了,发狠地说 :“一辈子也别来了,咱们永远也不说话了。”

宝玉也不搭腔,回去就躺在床上,眼直直地望着天。袭人知道不能劝,就说别的事情,想把话题引开:“今天看了戏,宝姑娘一定还要回请,马上就又能看戏了。”宝玉冷笑着说:“她回请不回请,与我有什么关系!”袭人只好又笑着说:“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你又怎么这个样了?”宝玉冷笑着说:“大家欢天喜地,与我没什么关系!”袭人说:“大家互相照顾着,都高高兴兴地多好啊!”宝玉恼火地说:“什么‘大家互相照顾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没有什么需要牵挂的。”

提到《寄生草》里的这句话,宝玉很伤心,不知不觉流下眼泪。袭人见他这样,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宝玉又仔细想想这句话,忽然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走到书桌旁,提笔写了一个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偈子,就是佛教上常用的一种唱词,内容都是深奥的哲理等。这个偈子的意思是:

你求证我是否爱你,我求证你是否爱我,其实到了什么都不需要求证时,才算真正对感情有了深刻的认识,才算是真正到了一种人生的境界。

宝玉写完了,怕别人看不懂,又根据《寄生草》的曲子写了一段话,作为一种解释。都写完了,舒服了,他就上床睡了。

黛玉见宝玉生气去了,很不放心,就借口找袭人,到他房间里看看情况。袭人见她来了,马上笑着说:“他已经睡了。”黛玉听了想走。袭人又说:“姑娘请等等,你瞧瞧这是什么意思。”说着,袭人把宝玉写的偈子和唱词拿给她。黛玉一看就明白,知道这是宝玉一时生气写的。她感觉又好气又好笑,对袭人说:“写着玩的,没什么关系。”黛玉把宝玉写的东西拿回去给湘云看了,第二天又给宝钗看。宝钗看完,笑着说:“都是我的错。我给他说了一段唱词,竟然惹出他这么多想法。”说着,她把宝玉写的东西撕得粉碎,交给丫环说:“快烧了吧。”

宝钗怎么就给烧了呢?为了毁灭证据?应该是吧。她为了显摆自己的学问,竟然使得宝玉这么消极,这传到老祖宗耳朵里可就麻烦了!

黛玉说:“你别撕啊,等会儿我好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让他收回这种怪念头去。”

三人都来到宝玉屋里。一进门,黛玉就笑着说:“宝玉,我问你:最珍贵的叫‘宝’,最坚硬的叫‘玉’。你什么珍贵的?你有什么坚硬的?”宝玉最终也回答不上。黛玉和宝钗拍着手笑:“这样蠢笨,还琢磨佛道呢。”

黛玉又说:“你那偈子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好固然好,不过在我看来,还不是最好。我再续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续的这两句的意思:连立身的东西都没有了,那才算心灵整洁干净了,才算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

宝钗说:“这种说法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当年禅宗南派六祖惠能,听说五祖弘忍在黄梅,他就去做了烧火做饭的和尚。五祖祥选拔继承人,命令所有和尚都要写一个偈子。高级和尚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当时惠能在厨房碾米,听了这个偈子,就说:‘美是很美,但意思还没有说透。’他也念了一个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让他继承了自己的职位。你们刚才说的偈子,和五祖、六祖的很相似。宝玉的偈子是不是还没说到家啊?”

黛玉笑着说:“刚才不会答,现在更答不上了。我们都知道的道理,你却不知道。以后再不要去琢磨什么佛道了。”宝玉心想:“原来她们比我早领悟了,我何必自寻苦恼呢。”于是,他笑着说:“谁琢磨佛道了,那不过是开些玩笑话吧。”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四个人的关系又恢复到了过去。

这时有人传信儿,元春派人送出一个灯谜儿,让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再编制一个谜语。宝玉他们赶紧到了贾母那里。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白纱灯,上面写着一个谜语,大家都在猜呢。小太监又传达旨意:“各位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暗暗地写在纸上,一起送到宫里,娘娘亲自检查对错。”

宝钗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没有什么新鲜的,马上就猜着了,但仍然赞颂谜语编得好,并假装在苦苦地思索。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猜着了,都暗暗地写了下来。贾环、贾兰等人也被叫来了,都写下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每个人都编了谜语,写好贴在了灯上。

到了晚上,太监又来传达旨意:“娘娘制的谜语,都已经猜着了,只有二小姐和三爷没猜对。你们编的谜语娘娘也猜了,你们看对不对。”太监又把赏赐的东西给了猜对的人,奖品也挺简单,就是些文具。迎春和贾环两个人当然什么也没得到。迎春觉得反正是游戏,得不得奖品没关系,所以没放在心上。贾环不行啊,他心里可是老大不痛快!迎春确实挺笨,贾环确实很蠢。

太监又说:“三爷说的这个意思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问三爷谜底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看贾环的谜语: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大家也弄不清是什么东西,都哈哈地笑了。贾环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兽头”就是古代建筑物屋檐角上的两角怪兽。有个傻子的谜语和贾环的差不多:什么东西能吃又能坐。大家猜是什么?面包和板凳。

太监记下贾环的谜底,就回宫了。

贾母也来了兴致,让人抬出一个小巧精致的屏风,让大伙都编谜语,写出来贴在上边,另外还准备了小奖品。

贾政下班回家,见贾母高兴,晚上也来哄母亲高兴。贾母、贾政和宝玉坐在上席,王夫人、宝钗、黛玉和湘云坐在一起,迎春、探春和惜春三个人坐在一起。李纨和熙凤坐在里间。贾政看了一圈,就问:““怎么不见兰哥?” 仆人赶快进屋问。李纨笑着回答:“他说刚才老爷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大家都笑说:“脾气真古怪。”贾政忙派贾环和两个老婆子把贾兰叫来。贾母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还给他抓点心吃。别人不叫就不到,贾兰还是很有骨气。不过,他是不是也嫉妒宝玉啊,他可是长房长孙啊。也就是贾政大儿子的大儿子,这在古代家庭地位可是很高啊!

宝玉和湘云喜欢说说笑笑,现在贾政,也都不敢说话了。黛玉不大和别人交流,当然不会多说话。宝钗说话非常注意,所以现在稳稳地坐着,也不轻易开口。酒席的气氛显得很沉闷。

贾母明白是贾政在的原因,喝了几轮酒后,就撵着贾政去休息。贾政当然明白母亲的意思,他陪着笑说:“我听说老太太在这里摆酒席,举办猜谜活动,所以特地准备了礼物来参加。你怎么只疼孙子、孙女,不疼疼你儿子呢?”贾政还会开玩笑?看来是家庭气氛影响他,使他的性情回归自然了。

贾母笑着说:“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我心里就有些闷。你要猜谜,我说一个,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赶忙说:“猜不着当然要罚。如果猜着了,也得领奖品。”贾母说:“那当然。”她说:

猴子身轻站树梢。

──打一果名。

“立在树枝”,当然是荔枝了。贾政假装猜不着,乱说一通,然后才说出标准答案。

古语说,“树倒猢狲散”。这个谜语的谜面怎么看,怎么是这个意思。什么是大树?是贾府吗?

贾政也给贾母出了一个谜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

说完,他悄悄地把答案给宝玉说了。宝玉明白他的意思,悄悄地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明白过来,就说:“是砚台。”贾政不嫖不赌,还算能够端住读书人的架子,有一些像砚台的“端方”。贾政笑着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对。”他回头说:“快把礼物送上来。”女仆人们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来。贾母一件件地看,原来都是元宵节用的一些新鲜玩意儿,她高兴地说:“快给你老爷敬酒。”宝玉倒酒,迎春捧上杯子。

贾母又说:“你看看那屏风上,都是她们姐妹们编的谜语,你在再猜一猜给我听听。”

贾政答应一声,走过去看。第一个是元春的: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说:“这是爆竹啊。”宝玉回答:“对。”

贾政又看一个: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贾政说:“是算盘。”迎春笑着回答:“是。”

又往下看: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说:“这是风筝。”探春笑着说:“是。”

再看: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说:“这是庙里佛像前的大油灯。”惜春笑了:“对,是大油灯。”

贾政心想:“娘娘的谜底是爆竹,只是一声巨响吓人一跳,接着就消散的东西。迎春的谜底算盘,代表反复打算,命运却不好。探春的风筝,是飘摇不定的东西。惜春的大油灯,是孤独寂寞的东西。现在是过节,怎么拿这些不吉祥的东西作谜语呢?”他越看心里越不舒服,但又不敢在贾母面前表现出来,只能强打精神往下看。

后面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宝钗写的: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就是画上刻度的香,点上以后计算时间。这首诗写出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是不是暗示宝钗以后独守空房啊?

贾政看完,心里暗想:“小小年纪就写这样的东西,太不吉利了。看来都不是有福的人啊。”想到他更烦闷了,更觉得悲伤了,也就没有什么精神头了,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贾母认为贾政疲劳了,又怕他呆久了影响酒席气氛,就对贾政说:“你不用再猜了,回去休息吧。”贾政连忙答应几声“是”字,又向贾母敬了酒,这才走了。他回到房间,想起刚才的谜语,悲伤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贾母见贾政走了,就对着大伙说:“你们自由自在地乐一乐吧。”话还没说完,宝玉已经跑到屏风前边,指手画脚,张牙舞爪,就像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猴子。

宝钗说:“还像刚才那样老老实实坐着,大家说说笑笑,斯斯文文的多好。”熙凤从屋里出来插嘴说:“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时时刻刻看着你。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的面,提议让你也写个诗谜。那样的话,你说不定现在还出汗呢。”宝玉急了,拉着熙凤的胳膊直摇晃。贾母说笑一阵儿,也觉的有些发困。听听外边敲鼓报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就让撤了酒席,站起身说:“我们都休息吧。明天还是过节,应该早起。明天晚上再玩吧。”

明天还会有好玩的事吗?

请看下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