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豆批发厂家直销(香精豆事件冲击云南产区)

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

实习生 肖蒙雨

近日,《云南咖啡豆,困在香精里》一文在咖啡业内掀起波澜,云南咖协紧急发声称,无差别打击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禁止在咖啡中添加香精、香料,但不包括增味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前文所说香精豆大部分也正是加入了添加剂的增味豆。不过无论是香精还是添加剂,都已经波及云南咖啡产业。

云南咖啡种植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家咖啡豆烘焙时从未加入增味剂。但受香精论调影响,近期许多客户都前来问询其咖啡豆品质。另正值咖啡鲜果收购季,今年以来价格一路上涨的云南咖啡豆收购价也暂时陷入停滞。多地咖啡师则表示,市面上的增味咖啡豆不在少数,但这一技术最初为了加强咖啡风味,易为普通消费者接受。不过鉴于没有技术标准,增味豆的广泛流通可能影响扰乱精品咖啡行业的发展。当下亟需呼吁行业出台标准,对增味技术进行规范,要求烘焙方注明添加物。

咖啡豆陷入香精疑云

浓郁的坚果风味、明亮的柑橘风味、雪莉酒香、蜜薯甘甜......咖啡爱好者可以在一杯咖啡中品尝出多种风味,并给出如此精彩的描述。咖啡小白却只能喝出黑咖啡的苦。

小红豆批发厂家直销(香精豆事件冲击云南产区)(1)

电商网站评论区有消费者询问某品牌咖啡豆是否香精豆(图片来源:电商网站截图)

但不必担心,为了让更多消费者都能轻松享受到高手的快乐,商家已经努力在为普通人降低门槛:通过在咖啡豆加工环节加入添加剂来使咖啡风味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据食品香精行业人士介绍,分析出风味咖啡的香气成分含量后,就可以通过丙位丁内酯、糠基硫醇、甲基环戊烯醇酮、巴豆酸等添加剂,来将普通咖啡豆加工出知名产区的高级风味。

而据《云南咖啡豆,困在香精里》一文中一位在上海深耕咖啡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估计,上海约有20%到30%的独立门店正在使用香精豆,“如果算上曾经使用过香精豆的门店,那么有60%的门店牵涉其中。”

多位资深咖啡店店长和精品咖啡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日,“香精豆”一文确实在业内疯转。但香精豆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增味豆,即在咖啡豆加工过程中使用特殊方式进行发酵,并加入添加剂增强其本身风味。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GB2760-2014)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中明确规定“咖啡不得添加食用香精香料”,并把茶叶、咖啡列入了第28类不得添加食用香精香料的食品清单。不过,其中也明确提到“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与香精不同,食品增味剂也可称为风味增强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物质。食品鲜味剂不影响酸、甜、苦、咸等4种基本味和其它呈味物质的味觉刺激,而是增强其各自的风味特征,从而改进食品的可口性。

产地咖啡收购价受压制

增味豆确实不罕见,却不易察觉。11月3日,武汉一位从业8年的精品咖啡师杨阳(化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就市场上流通的咖啡豆来说,增味豆确实常见,但却不会在配料表里注明添加何物。精品咖啡本来就是小众行业,大部分人并不具备分辨增味豆的能力,加糖加奶后咖啡风味更是无从谈起。

小红豆批发厂家直销(香精豆事件冲击云南产区)(2)

一杯黑咖啡可以品尝出多种风味(图片来源:某咖啡品牌在电商网站对其咖啡风味的介绍)

不过,对于普通顾客而言,增味豆豆却可以让顾客一秒领会风味。“以前我跟客人说有什么什么风味,客人喝不出来觉得我在骗他。但有了增味豆,现在就能直接喝出来了。”杨阳说。

业内对于如何规范增味豆还未有定论,但云南咖啡产业已受到影响。

11月1日,云南省咖啡协会副会长胡路直接表示,香精豆只是市场需求下的一种逐利产物,绝非主流,而无差别打击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11月2日,云南咖啡庄园的经营者张芮就表示,近日,多位采购商就来信问询咖啡豆的烘焙过程和质量,为此她还请了当地的质监局来做保证。

张芮的庄园在云南省普洱市拥有1万亩的咖啡基地,每年产出3000吨到5000吨的咖啡鲜果,咖啡豆品种高达19种,属于当地的龙头企业。

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咖啡鲜果的收购旺季。在经过8年的价格低谷后,随着市场需求增长,2021年以来云南咖啡的收购价终于进入上升通道,最近却因为香精论的影响,收购价受到压制。

“去年的鲜果收购价大约是2块5毛/公斤左右,今年鲜果收购价涨至每公斤3块7到4块2不等。本来最近收购价每天都在涨,现在停滞了。有些规模小的咖农还因为收购方的打压,贱卖了豆子。”张芮的焦急溢于言表。

张芮介绍,从业25年来,她也见过增味豆,但无论是从经济账的角度,还是从工艺角度,云南咖农都没有动力加工增味豆。张芮说,增味豆的工艺类似于精酿啤酒,比如咖啡鲜果脱皮后放到木桶里,再加入芒果汁或者葡萄汁和二氧化氮一起进行发酵。这样加工后的咖啡都带有芒果香或者葡萄香味。这一套工艺下来,成本已不便宜。

“一般的咖农,即没有这个技术,也不能承担这个成本。而像我庄园的体量,大采购商来采购的就是最传统的水洗豆,连日晒工艺的都不要,追求的就是洁净风味。增味豆的市场需求并不明确,我也没有动力去分出部分豆子来冒险。”张芮解释。

从业者呼吁建立行业标准

增味豆并非完全无法分辨,武汉Uncle G咖啡店店长朱金贵从2007年入行以来,曾在2018、2020年两次获得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冠军。

小红豆批发厂家直销(香精豆事件冲击云南产区)(3)

某品牌在介绍咖啡风味时明确注明无添加剂(图片来源:电商网站截图)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Uncle G的咖啡豆均采购生豆再自行烘焙,因此可以确保不会购入增味豆。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辨增味豆:增味豆在生豆时期就已经可以闻到明显、清晰的味道。这一味道可贯穿咖啡豆烘焙和咖啡冲粉的全过程,而且不管是高温、中温还是低温,风味一直稳定存在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满足这3点就可以判断是增味豆了。”

事实上,多位资深咖啡店长认为,增味豆是市场的产物。增味也只是一种技术,并无好坏之分。问题在于当下没有行业标准和规范。

深圳一家精品咖啡店的老板林琳(化名)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虽然她开的是精品咖啡店,不购入增味豆,但和杨阳一样,她也常在市面上见到增味过的咖啡豆。

“我觉得这种豆子有市场,是因为中国人对咖啡产地接受程度其实是比较低的,当他们能明确地在咖啡里喝到这些水果或者坚果风味的时候,愉悦感是更高的。这也是市场的一种选择,无可厚非。”林琳说,“毕竟咖啡在中国刚刚起步,要所有人都品尝到细微的风味,也是比较难的。”

杨阳也认为,增味工艺本是一项技术,并无好坏可言,但是滥用会打击产地咖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降低精品咖啡的发展积极性。行业监管方应要求咖啡豆烘焙方在商品配料中注明添加物质,让增味豆“光明正大”增味。

“精品咖啡的初心是体现产地风味,就是展现咖啡本身的味道,再让地域化差异来帮助当地咖农和咖啡贸易的成长。但现在可能有了增味工艺之后,可以让咖啡产生种植地以外的风味。对于我们想要通过展现产地地域性风味来发展咖啡行业的想法来看,通过增味咖啡的方式来降低土壤气候环境对咖啡风味的影响无疑是不利行业发展的。”杨阳说。

朱金贵也认为,在咖啡产业中,只要没有明令禁止,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中间商供应增味豆。当下亟需呼吁的是咖啡豆烘焙工厂注明其添加物质,“要告诉消费者,我这里面是有添加的。现在我们吃的饼干、牛奶、茶饮品,都有添加,但配料表都写得很清楚。怕的只是以添加出的风味来欺骗消费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