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

一山一芳华

一水一神韵

一茶一世界

品一茶,问一山

探山寻茶,再次启程

《寻茶》第二季第六集

让我们一起走进布岩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

夫安溪,岩邑也。安溪布岩,如龙尾翼,气势恢宏,珠贯天成。

茶与茶人的浪漫,始于此,却不止于此。

万物生,信仰长成。

故事,才刚刚开始……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2)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

我现在要再去看看我最心爱的,最喜欢的一棵古茶树,高达3层楼的古树梅占。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3)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VS梅占古树主人 李天生:

李天生:你又来了。

刘金龙:是啊,来看你那棵梅占古树。

李天生:不卖,没有卖。

刘金龙:我看一下就好,摸一下也好。

李天生:看一下摸一下可以,不认识的不让看。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4)

寻茶。经脉早已嵌入大地的古茶树,饱经岁月的痕迹,悄无声息地虏获了刘金龙,入了眼,占了心。爱而不得又何妨?换一种方式,一颗茶人的心依旧滚烫、热烈。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5)

黎明即起,吐物纳新,刘金龙又一次迈入园野。布岩山上,举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6)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

布岩山的立地条件特别好,特别是气候往南是内灶尖, 跟虎邱的狮形山,中间地段是一个山谷,也是一个风口。继续往南就到了长泰、漳州,北边是芦田的紫云山,跟西坪的大宝山,这两座山中间地带也是一个山谷。那么从北边下来的干冷气流,跟南方上来的暖湿气流,在布岩山这边交汇,形成布岩山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7)

布岩,一座有信仰的名山。它的信仰,来源于宝湖岩上供奉着的清水祖师。三柱清香,三杯清茶。这是一场仪式,一份虔诚的追寻。刘金龙爱一座山,更爱它的文脉,爱它潜藏的故事。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

(布岩山的胡村)差不多有将近800年的历史,以前这边有一个胡村,后来迁移到蓬莱镇,这边还有一个产村,洪氏家族后来迁移到南安的英都,蓬莱那边有个九峰岩,其实就是为了纪念这边布岩山的九个山峰,然后南安的英都,也有一个宝湖岩。

布岩山上的这条龙涓溪流源于和尚山南麓,流经龙涓乡境内11个村落,涓涓之水注入九龙江。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8)

刘金龙的1200亩生态茶园与溪流交汇。茶农们正在茶树行间除草,但分布在茶田梯壁上的繁茂杂草却被刻意保留下来。梯壁留草有益于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这是茶园管理需要遵循的生态守则之一。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9)

眼观,鼻嗅,手触;叶子,枝干,甚至是土壤,刘金龙察若秋毫,求真求实,可见喜爱。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0)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

这边的土壤很多是紫红色的风化石,所以这边团粒结构也特别好,生态茶园有一个基础的,比如说一定要水平梯层,外岸内沟,然后边坡留草、种草,特别是边坡这些杂草不能拿锄头去锄,适当稀植,合理留高。

布岩山上,刘金龙享受着茶的盛宴。见过茶叶“发光”的人,才懂得关于茶的浪漫。想想,那样的浪漫,也怪有意思的。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1)

安溪铁观音大师 刘金龙:

我一年回来布岩山差不多有五六十趟,心中有念想, 有这片茶园在,到达山上就不会觉得累。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2)

布岩山下,一个小小的龙涓乡赤片村茶叶技术协会,却诞生了三位安溪铁观音大师和四位名匠。让人不禁发问:这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呢?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3)

安溪铁观音大师 李凯林:

我们(协会里)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茶人,这是一个氛围,我们一说泡茶,马上就到了,到哪里参观人家炒茶,我们都是组团的。

“后起新秀”的龙涓乡,其实有着千年的产茶历史,早在唐末就有零星栽培,至明代颇有名气。明嘉靖《安溪县志》记载:“茶,龙涓、崇信出者多。”这条古老的茶道,记录着龙涓茶叶,成为古代海外贸易重要商品的光辉历史。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4)

李凯林出生在一个归侨世家,上个世纪初,祖辈们下南洋讨生计,而茶的文化,始终点滴渗透、如影随形。他们将乌龙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存于心,传播至印尼。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5)

安溪铁观音大师 李凯林:

印尼那边最主要还是生产红茶的,后来我爷爷他们就把我们老祖先所发明的制作技艺带到那一边,尝试一下我们的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发现炒起来的茶也非常好。

指向最久远的源头,引着后来人前进的足迹。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6)

听着祖辈们的茶故事,少年时,李凯林跟跟着父亲学做茶。为了证明自己,他参加了三届大师赛,从20强,到名匠,最终问鼎大师,李凯林把一颗兼容与包容的茶心,发挥到极致。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为了捍卫一杯茶的口感,数十年如一日。

安溪铁观音大师 李凯林:

我要传承好我们上一辈的一个技艺,我放弃了多少我都无所谓。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7)

在茶的领域,

大师,绝非仅是一个尊称,

他们,是核心原产地制茶技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是中国匠人精神的体现,

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烂漫不过世间花,

慢煮光阴一盏茶。

世间流转,

在茶的命中注定里,

氤氤氲氲,个中滋味,自有茶缘。

安溪最有名的清水岩(安溪寻茶布岩)(18)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晓慧

审核:一审|林坤源 二审|杨伟艺 三审|陈志伟

文章来源:安溪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