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

《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的相声,看得人神清气爽元气满满——看一会儿睡一会儿,睡一会儿看一会儿,休息得真好。

就是老打哈欠,下巴有点酸。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1)

相声是口头文学,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口头和文学。衡量评断一个相声好不好,要从文本和表演两方面入手。另外,对不同阶段的演员,标准的高低也不同。

传统相声活保人,活不像样人保活,人活都不灵,那就只能是骗钱了。

第六期四个相声,一个没有活,一个不成活,一个是活,最后一个迷之活。

比起前四期,这两期质量断崖式下跌,让人由不得怀疑之前被打了码的工作人员是不是跟着他们一块攥弄作品的相声作者?是不是去内蒙的这两期作者没跟,所以只能岳云鹏到处溜达,帮师弟们攥弄攥弄?

岳云鹏切入的高度,师弟们不一定能认可,认可了也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能做到。岳云鹏和师弟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相声说出来是个故事,写下来是篇文章。放在相声里是垫话、瓢把、正活、底,放在文章里,是起承转合,都得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文学作品的规律。

老秦和杨九郎的《旅行访友》,俩人少说使了得有十来分钟,老郭说“活不大,紧着使五分钟就完了”,于谦则干脆说“没有活,不是不大”。

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谦儿哥录制的时候是不是酒劲儿还没下去,说得这么直接?

谦儿哥异常快乐,老郭十分苦涩。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2)

这个相声最大的优点是段落明显主线清晰,最大的缺点是戏剧性不够,显得后续冗长。

好故事要有个猪肚子,而他俩这个相声是贪吃蛇,越前进越长,越长就越显得细。

演员先垫话稳定了观众情绪,和观众沟通了感情拉近了距离,开场部分成功。

绿飞机这一段,圆规空姐贡献了个小包袱,尤其是杨九郎拦托结果把老秦撂倒之后翻的“好家伙,这圆规不经扒拉”“圆规没扎住”,百看百乐。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3)

现场演出,出现意外的情况很正常,全看演员怎么应对。在剧场打磨了这么些年,这个本事该有。

老秦倒得有点出乎意料,杨九郎应该是德云社最不敢对逗哏使劲儿的捧哏了,他随手一扒拉都能把老秦给撂倒,只能说明老秦太松了。

松弛和松懈是两股劲儿,好演员松在皮肉、紧在精气神儿,老秦从里到外都松,连头发丝都是松的,这不行。

绿皮飞机是个惊喜,观众不免期待接下来能有更荒诞有趣的情节。然而,没有了,后续所有的情节都没突破观众的想象。

这种时候本来该掐掉后半段尽快结束,但场子仍然很热,演员接收到的反馈是观众觉得可乐,观众还要!于是演员就给、接着给、继续给。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4)

到最后俩人玩完贪吃蛇下去,孟鹤堂都困惑了:“不是一千多字,咋演了这么老长时间呢?”

老秦懵:“我也不知道。”

过了兴奋劲儿,连老秦都觉出不对劲儿来了:“包头的观众太好演了,今天这一堂观众太好演了。”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5)

瞧瞧这一脸的惊魂不定吧。

好演是好事儿,太好演就不一定了,演员容易上头,相声容易失控。

尚九熙王九龙的《热心朋友》,是本期最失控也最失败的一个。

看九熙的相声,就像我晚饭后想散个步,可他带着全场锣鼓家伙对着我一通猛敲,我跟着他的节奏跑得越来越快——看他这相声没累死,完全要感谢腾讯视频有暂停和快进功能!

实在跟不上了,我退出。我不看了还不行吗?

九熙的相声太满,他不像是来逗乐观众的,更像是来展示他自己的,这种出发点创作出来的作品,那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相声直接面对观众,演员说出来一部分内容,更多内容得观众自己完成。观众的参与度越高,投注的注意力就越多。艺术不就是抢夺观众的注意力么?

老郭点评说画画要留白,而九熙把自己的东西涂满了画纸,观众的部分被一再挤压。九熙的相声里有过多的自我展示,忽视了观众的感受。

这种自恋心态要不得。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6)

介绍德云社的师兄弟,尚九熙学是学了,可他有没有想过这时候阎鹤祥学美少女战士那一期还没播呢,他学阎鹤祥学美少女战士,观众知道他说啥吗?

非粉丝有可能连阎鹤祥是谁都不知道,就算是粉丝,也想不到阎鹤祥上一期学了美少女战士啊。

观众没有被演员带入规定情境,于是自己玩:“还爬山了呢!”

得,这一句话把尚九熙的方向盘抢走了。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7)

尚九熙慌得汗哗哗的,好不容易调节了情绪控住方向盘打算继续说相声,傻白甜王九龙又掫了一把:“哎这爬山是怎么回事?”

于是duang~~~~尚九熙撞山了。

撞是撞了,可相声还没说完呢!为了不给观众留气口,再加上紧张慌乱,尚九熙猛打方向盘狂踩油门,一路撩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下了台,王九龙还没明白状况,尚九熙抓狂:“中间计划打乱了!爬山这事儿哎哟喂。”

哎哟喂?到底该谁哎哟喂啊?

去年团综期间,老郭已经给九熙上过课了,该说的问题说了、该教的方法教了。

一年过去,九熙交出这么个作品,要文本没文本,要表演没表演,被粉丝砸一挂就乱了阵脚,能说个啥呢?你也是在舞台上磨炼了好几年的相声演员啊尚九熙!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8)

轮到第三场,孟鹤堂信心十足地带着他的狗子冲了上去。

观众:鼓掌!喝彩!好!

孟鹤堂:我演!我犯!真捧!……哎我演哪儿去了?我怎么还没演完?!我勒个去我演不完了……

老秦和杨九郎掉过的坑,孟鹤堂又掉了一回。

内蒙古啊,真是德云社的滑铁卢。

老秦和杨九郎的活是贪吃蛇,九熙和九龙是咣咣撞山的碰碰车,孟鹤堂这活就是山路飙车的轮椅,左奔右突上下颠簸,还没有避震!

爽么?爽,坐过山车能不爽么!

累么?累,颠儿个颠儿个的,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移位!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9)

说相声要么特别真,要么特别假,逻辑越严密,荒诞越真实。

孟鹤堂开着轮椅上了路,凡逻辑不通处路就一硌楞,路一硌楞轮椅就颠,越不通越硌楞,越硌楞越颠。相声演得越长,逻辑问题暴露得越多,轮椅就越颠簸,观众就越晕。

上一期,岳云鹏建议孟鹤堂还是狗子欣欣容容这几个人物。这一期,小岳说他喜欢这几个人物。

的确,这几个人物、人物引发的事件、事件之后的情感都很有文章可做。

人物设定非常棒,哀而不伤谑而不虐。

“我们”躺在草垛上,幻想自己能吃到苹果、香蕉这些别人眼里很平常、“我们”眼里很珍贵的东西,哪怕那是给亡者献祭的供品,“我们”也想拿来尝一尝。“我们”艳羡别人有自行车,幻想自己也能有,这个真没有,“我们”就想办法自己攒。

短短的开头,人物迅速得到了观众的共鸣、同情和喜爱。

共鸣,是因为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谁没觉过自己穷?谁没羡慕过别人?

同情,是因为贫穷不是“我”和狗子的错,这么穷的条件,他们不仅不抱怨,而且还很乐观。

喜爱,是因为这两个角色有趣。

人物环境很无奈,人物性格有残缺,在这二者基础上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人物受折磨,“百公里耗油俩孙子”。

人物、故事、情节和感情都有了。虽然还有逻辑上的诸多不合理,但是它是个非常好的喜剧初稿。

这是顶尖高手的起手式啊!

很可惜,八分优秀的文本,孟鹤堂只演出了三分效果。

什么是艳羡的情绪?什么是自嘲的落寞?什么是荒诞的辛酸?什么是求而不得的折磨?孟鹤堂一样都没有,他只有夸张的使相和为演而演的卖力。

这就是他的灵,只能把作品演一半的灵,熟练度一刷再刷、境界却全无突破。

每一期都开窍、每一期都灵、每一期都人保活,一期又一期,一季又一季,好话听多了,就当真了。

就这么继续下去吧,继续阅读障碍、继续错用词语、继续夸张使相、继续浮于表面、继续在老两口的夸奖和粉丝的吹捧中陶醉满足,直到地老天荒。完不成从技到艺的突破,那就不完成,反正眼下的高度也超过了很多人,比上不足、还不能比下么?

2018年老郭说孟鹤堂马上就红,四年过去孟鹤堂还在马下。没关系,等再过四年,也该有新人出来了。

本以为《相声有新人》是锦绣开端,却原来是昙花一现。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10)

三场演完,撒欢的小白和疯野的九南上来了。

观众先看了贪吃蛇,又看了撞墙车,再飙一趟轮椅,最后一场看扳不倒儿骑兔子,反正嗨就完事儿。

小白的这一场,让人不知道怎么说。

理智上知道他没错,他重视现场效果,他嗨爆全场得了高票。

可是另一方面,又总觉得这个活给得太顺溜,总觉得他该给个更好、更有突破、更有创新的相声。

斗笑社说到底是个内部的综艺,一时的票数高低有什么要紧?他们这些人是因有名气才上了团综,又不是因上了团综才有名气。

团综既能接触到新的观众,又能得到老两口的点评,这么难得的拉练机会却上成熟的老活,是不是太浪费了?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11)

不管怎么说,内蒙古这难看的两期播完了,被前四期拉高的期待也泄得差不多了。

上一期,于谦没给任何人加分,老两口好歹还说了个可圈可点。这一期,连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没了。

如果总是可圈可点,那就不叫可圈可点,那叫没进步。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台上这几位除了老秦,都是长年累月在小剧场泡出来的,各自都承担过票房压力,都回过戏受过冷,论功底都是一场一场磨出来的,没一个槺货。

可是这回观众一热情,演员全都找着了在小剧场粉丝包场的感觉,台上台下你追我赶你哄我抬,大家一块儿嗨着玩,什么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什么技巧什么节奏、什么艺术规律创作原理,重要吗?观众高兴才是最重要的!

一对对的下了台都觉得效果挺好,要不是老两口一个只减分一个不加分,有几个演员会觉得自己今天这一场演得有毛病?

这些位可都是各演出队挑梁的角儿啊!他们都这样,他们带出来的师弟队员又该是啥样?

去年团综第三期,老秦听完栾队的指点一脸懵:“我使了这么多年真是错的。”

德云斗笑社第三期点评(嗨就完事了吗评德云斗笑社第六期相声)(12)

这事儿就离谱。他一霄字科的,上头有的是师哥和老师,没人教?没人管?直到栾队出面,他才知道这么多年是错的?

说来说去都怨老郭,徒弟太多摊子太大事儿太杂,老郭分给徒弟们的精力太有限了。要不是团综,老郭是不是一年就台上见他这帮徒弟两回啊?

活不成熟不要紧,表演有瑕疵没关系,境界突破不了也急不来,可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徒弟和师父对作品好坏的判断如此不同?徒弟们觉得效果很好,师父觉得连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没看到。

总得知道什么是好,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吧?当观众的口味和艺术的标准有偏差,他们选哪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路漫漫,他们的初心还在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