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组块教学理论著作(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

薛法根组块教学理论著作(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1)

薛法根| 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

课改中国行,新解新教材。从语文教学的视角解读文本,从儿童学习的视角设计活动,从课堂实践的视角优化过程。2021年6月18日晚七点半,薛法根老师公益直播——“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如期举行。

薛法根老师从“教学内容的重构——有效教学谈”出发,指出当前语文教师的尴尬:所教的就是这篇课文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围绕文本解读和活动设计,薛老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从解读课标的重要概念,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借鉴教材的设计建议等几个方面,通过大量的课堂操作方法和技巧指导进行了详细文本解读指导。

Ⅰ 讲座导图

薛法根组块教学理论著作(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2)

导图绘制:康庄美地小学 游庆华

Ⅱ 讲座实录

前奏(导入)

薛老师强调语文教师应具有最关键的两项能力:一是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一个体现;二是活动设计确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样态。他还对自己的讲座提了三个要求:好听——要听得进去,所讲的东西要有价值;好记——要通俗易懂,时刻都能回忆起来;好用——所讲的方法在实际的文本解读中、活动设计中立刻就能运用。接着他用一段文物鉴宝的视频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文本解读的内涵。

文本解读就像“鉴宝”

薛法根组块教学理论著作(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3)

工具,靠准备;经验,靠累积;学养,靠积淀;切口,可以“教”。本次他重点分享了文本解读如何找到切口。

文本解读之“切口”

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杜国庠先生:一只蚂蚁在苹果上团团打转,只觉得到处都是光溜溜的,没有什么可以留念的。但是假如能够揭开苹果的一点皮,吃到了果汁,蚂蚁就会忘我地吮吸了。

薛老师引用这段话,形象地把文本比喻成苹果。

文本结构藏着三个层次:

1.表层(第一层):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一望可知。只要学生会阅读,文本字面意思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都是比较容易把握。

2.里层(第二层):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一望无知。“思想感情”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看到的是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但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作品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马朝虎的小说《水》,有老师解读的是“珍惜水资源”,有老师解读的是“苦中作乐”,甚至有的教学参考用书都是解读的“苦中作乐”,而实际上这篇文章写的是“母爱”。里层解读就是准确解读文本的思想感情。只有教师解读到位了,学生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欣喜之感。

3.深层(第三层):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不得其入。语文教学与一般的阅读一篇文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还要教学生看到文本的表达艺术。即作者是怎么构思的?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的?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作者写的文章怎么会引人入胜?如朱自清的《匆匆》,他的情感脉络是怎么流动的?他是怎么构思的?如果没有整体把握,很多人读了只觉得很感人很激动,就是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语文教师专业性体现在它指向文本表达、指向作者构思、指向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即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构思的。

教学解读的六个方法

1.提领法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解读文本应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切入。什么是关键词句呢?以诗歌为例,诗歌中有诗眼。如《枫桥夜泊》的诗眼在一个“愁”字;古诗《山行》中的诗眼在一个“爱”。没有明显的诗眼又如何发现?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此诗要把事物的特征聚合起来把握诗眼。

现代文的关键词句,即要抓文眼。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比较明显的文眼。现代文中没有明显文眼的又如何把握呢?如老舍先生的《猫》,文眼在“可是”一词,我们会发现文中用“可是”多次转折将猫写得丰富起来,写了不同的对立侧面,这只猫让人印象深刻。又如老舍先生的《母鸡》,一般老师抓“勇敢慈爱”,其实本文还是可以抓“可是”一词,文章中这一次转折就能让人抓住整篇文章。还如丰子恺的《白鹅》,用词特点明贬实褒,作者即写白鹅高傲,但高傲当中却包含着他对这只鹅的喜爱。《白鹅》一课还可以抓“衬托”,每个表现白鹅高傲的方面里都能找一个其他事物来进行比较,写“叫声”以狗衬托,写“步态”以鸭衬托,写“吃饭”以狗、人衬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像作家那样去思考、去构思、去表达,学生才具有了阅读发现的眼光,才会具有阅读的智慧,若始终在个别词句上去琢磨比较学生所得将会很有限。

2.还原法

还原法即是将人事景物的原生形态想象出来,把握艺术形象与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艺术形象与原生形态之间的不一样就是我们文本要解读的秘密。作者怎么把这平凡的原生态事物写得那么艺术化呢?如贺知章的《咏柳》,原生形态是柳叶,艺术形象是碧玉,之间的差距藏着的秘密就是作者要赞美这个事物,要用比这个事物更珍贵的更美的事物来比喻它,碧玉、丝绦是珍贵的,蕴含着作者珍贵的情感。再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等。还原诗歌、文章中事物的本来面目,发现艺术形象与原生形态之间的巨大落差,从中发现作者的情感、作者的用意就隐藏其中。

3.原型法

原型即是文章的原型结构。穿过文本内容,揣摩作者构思,把握这一类文本的原型结构及心智模式。把握文本的原型结构,就能运用这样的构思去创作同样的作品。如台湾作家许荣哲的《小说课》中说三分钟能创编一篇小说:第一是确定一个主人公有一个目标或者愿望;第二是开始行动;第三是遇到障碍愿望不能实现;第四是遇挫后再行动,再遇障碍,再失败,再行动;第五是出现意外,发生转折,愿望实现,结局最终圆满。再如微型小说《半截蜡烛》,好人与坏人交锋,坏人制造麻烦,好人解决麻烦,第一次母亲未能成功,第二次哥哥未能成功,第三次发生转折,小女孩成功了。如《跳水》,制造危机,解决危机,不断有新角色出现,最后船长来了,危机彻底解除。如童话《巨人的花园》的构思技巧,两个字:“有”和 “无”。有孩子,花园是春天,无孩子,花园是冬天。花园漂不漂亮不重要,巨人心里面有没有孩子更重要,每个人心里都有孩子般的美好更重要。解读这些作品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故事、文本找得到它的原型结构,只要找到文本的原型结构你就变得通透了。

4.见人法

通过人事景物及思想感情,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切入。见人法即透过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把握文本背后写这篇文章的“那个人”。谁在写文章?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我们读文章,要读文章背后的那个人。我们在解读文章时 “要与经典为伍,与大师对话”。如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寻常事物的美?作者写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些时间里的美?难道白天不美?走近作者我们发现,白天作者也许忙,这些时间她更有闲暇,这些闲暇时光中发现生活的美,她是那样的热爱生活。由这篇文章,老师可启发学生观察平常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平常生活之美的那颗敏感的心。如季羡林的《夹竹桃》,文中作者从投到墙上的夹竹桃的影子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读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感受到了一个老头的那颗童心。如此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写文章,学生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有全新的体验。读文章要见人事景物,更要见人。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读这篇文章就有了一种特殊的路径。

5.降维法

降维即回到学生的原有水平,见识文本表达的“高明之处”。

如《火烧云》,学生读来读去感受不到有多美。若让学生来写火烧云,以颜色为例,孩子们的描写会停留在单一的颜色上,最后用上省略号。再看作者,从单色,到复色,到比喻色,再到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学生见识作家的高明,再运用这样的方法写生活中的景物,就进阶了。

6.要素法

解析语文要素内涵,把握要素的文本落点。如民间故事《漏》,这篇文章的语文要素是“复述”。蒋军晶老师对本课的解读是“把握故事规律”。贼和老虎干坏事时做法是一样的,想法是一样的,遭遇是一样的,都是两两对应的。复述时记住一个人物,就记住了另一个。再根据不同地点,将故事分为三部分,复述就简单了。语文要素在单元中在文章中教师要把握住才能解开文章的奥秘。

新解新教材,运用方法,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打开文本才能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实录整理:金渝学校何丽丽 张小杰

Ⅲ 观讲有感

做主动阅读者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 邹 静

自从五月份薛老师来到两江新区人民小学,我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薛老师现场点评《巨人的花园》和《我们奇妙的世界》两堂课例,便被薛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强大的文本解读能力折服。这一次,薛老师传授的恰好就是“文本解读”这一武功秘籍。

薛老师以一个生动的比喻开头,妙哉。我发现这是薛老师讲话惯用的一种表达方法。比如薛老师在“单元整体教学‘异域风情’”的讲座中,就把“语文要素”比作“盐”,把“人文主题”比作“水”。还有“吃药与吃饭的比喻”等。这样的比喻让人既熟悉又新鲜,很容易理解。薛老师将“文本解读”比作“鉴宝”,多有意思啊!一个鉴宝专家需要具备“工具、经验、学养、切口”四个条件。同样的,懂得文本解读的“专家老师”也需要这四个条件。其中,对于“学养”的条件我的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拥有“学养”?不阅读,不思考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而我们自己平时都不阅读、不知道如何阅读。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我认为,我们自己得是一个主动阅读者。这里的“主动”除了广泛大量的阅读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这一点,莫提默.J和查尔斯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懂得了主动阅读的目标应该是为了获得资讯和求得理解。书中详细叙述的阅读方法不仅指导了我自己的阅读,也对我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拥有“学养”就是一棵树吸收水分向下扎根的过程。向下扎根,扎得越深,向上生长,才能长得越茂盛。从薛老师身上,我每次都能感受到这股缓慢而坚定生长的力量。

一名主动的阅读者还应是有思考的人。当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时,除了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还应该思考作者的意图,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是怎么写的,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何启示等。所以,薛老师提到文本解读“切口”的三个层次,除了弄清楚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何意图?”“怎么写的?”这三个层次以外,我认为,还应有第四个层次,那就是“思考文本和读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启发,可以是评论。比如在教学《海的女儿》,学生在思考这篇童话故事和自己的关系时,他们的评论非常有意思。有的学生认为人鱼公主在一次次选择中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最宝贵的声音,甚至失去了一切。很小的时候他觉得人鱼公主又美丽又可怜,现在觉得她真傻,因为不值得。有的学生认为人鱼公主追求的那种永恒的“真善美”的精神令他感动,就像人鱼公主总是在追寻着光和绚丽的色彩。不管未来如何,他也希望自己的童年能拥有绚丽的底色。

以上,我便是运用了薛老师教的三个层次来解读了他的讲座,最后认真思考了本次讲座和我的关系。愿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一位主动阅读者,持续阅读,持续思考,持续寻求。

观新教材 学解读法

两江新区金州小学 黄 浪

统编教材的推行,让各地区孩子学习的内容得到了统一,优势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的优化,统编教材如何进行教材解读?怎样正确理解编者的意图?这成为摆在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面前的问题。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存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态势,在学这个知识点时,要将这个知识点前后的内容读透、想通,这样才有底气让孩子,理解所授知识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读教材?如何将解读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启发。

站在儿童的立场,也即薛老师讲的“降维法”。教材解读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对于高阶知识的学习要给孩子搭支架,让学生有意义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教起来才更加轻松,学生学起来才更加地有趣。降维法在教材解读的过程当中意义很重要,站在儿童立场的教学才能让知识在儿童的身上有效发酵,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地有趣。

抓住文章的纲领,也即薛老师讲的“提领法” 。一篇文章的解读要抓住它的关键部分,以关键部分为教学的切入点,打通整个文章的教学内容。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哈尔威船长的四道命令,进而从四道命令中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这样的教学有效的避免了无关的教学内容,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效率。

透过文本看思想,即薛老师讲的“见人法”。文本的正确解读,是我们教学的根基。我们要透过文章,看到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东西。如在《四季之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知道作者写不同季节的美时她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就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从资料的查阅、文本的阅读中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还原法,将文章中所涉及的人事景通过想象原生态地还原出来,进而找到原生态的人事景与艺术加工后的人事给的差异,从这个过程中提炼教学方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体会艺术加工后的表达方法,理解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把握艺术加工后的内容。

原型法,通过文本把握文章构思,把握这一篇文章的原型结构及心智模式,进而把握这一类文章的构思。薛老师举例小说创造的构思谈到:设定主人公、设定目标,在完成目标的同时遇到困难,主人公不断地解决困难,在主人公不能够解决困难的时候制造意外,最后完成目标。

把握语文要素,寻找教学突破口。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非常清晰,让老师有了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向,每课课后习题也即教学的助学系统,对于我们拟定教学目标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要通过助学系统把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在读透的基础上才能教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正确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学的根基,除向大师学习外自己也要加强学习,不断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在统编教材的目标指引下还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深研教材,理解统编教材的来龙去脉。努力实践,把解读的内容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认真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反思的教学教师是没有进步的,我们要在反思中不断前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建设者。

《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心得体会

两江新区金州小学 贾 妍

有幸再次聆听薛发根老师的讲座,本次讲座关于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借用薛老师的话来评价他的讲座:好听、好记、好用,解答了语文教师们内心的困惑。

文本解读就是一堂好课的第一步,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都解读得不到位,又如何能教好学生?私以为,文本解读的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正确,思想、主题、知识等首先是正确的,再谈其他。薛老师提到文本解读就像“鉴宝”,本身选到教科书的范文对语文学习来说就是宝贝,教师要带领着学生像欣赏宝贝一样去学习文本。当然鉴宝时需要工具、经验、学养和切口,其中经验和学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时间的积累,知识的沉淀和自身的不断学习。现在的教师绝对不可以固步自封,守着教参照本宣科。知识永远在更新换代,教师也要时时更新知识储备,如流水般滋养学生。

如何让文本解读更透彻,薛老师说要找到切口。通过切口走出文本解读的迷宫。文本解读有三个层次,表层、里层和深层,而解读文本深层,也就是字面之外的风格,是我们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之处。当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处所在。

薛老师教了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要素法。每一种方法都让人受益匪浅。思考后,原型法适合小说学习,复杂的、冗长的小说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中高年级的长课文就有了一个切口。往大了说,不管是悲剧、喜剧,神话、童话一般也都是有自己的模式的,找到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学习课文,还可以借用这种模式让学生进行创作。还原法可以用于诗歌或者散学学习。我们一直觉得诗歌、散文美,美就美在它的“不同寻常”。薛老师以《咏柳》为例,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面,二月春风是温柔的,一般都会比喻成妈妈的手,而剪刀似乎显得不同寻常,也正是这点不同寻常让这句诗成为千古名句。联系上文我们知道诗人说的是“不知细叶谁裁出”,剪刀和裁正好上下呼应。而为何用“裁”这个字呢。再看上文“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在古时候是很珍贵的东西,“裁”恰好也呼应了对珍贵东西的呵护。诗人把柳树比作那么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表现了诗人对柳树的喜欢、赞美,里面是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的。

解读文本就像是和文字背后的那个人对话,文字不再变得冷冰冰,感谢薛老师的指导。

从"一望可知"往文本深处走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 郭 宁

薛老师运用了五种方法来具体解读教学,分别是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和要素法。帮助教师能够在深层面上理解文本结构,感受作者在建构文章时的表达艺术,这也是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难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文章教学时,往往过于注重文章的表层,也就是人、事、景、物的字面意思,最多再加上其背后的思想表达,对深层次文本体现以及文章结构的教学较少。即便有时候想教,也是不得其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领法和原型法,其中提领法以寻找文本的关键词句切入。针对几篇文本进行重点解读时,让我们真正理解到其实所有文章在书写时都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描写动物时所使用的转折、多次转折、衬托、多次衬托等方式。在分析文本时也可以将其与原型法结合,进而透过文本内容揣摩作者的构思,也就是文本的原型结构。比如小说类文本,在进行分析时应该先确定主人翁,再探寻其行动——障碍——失败——意外从而取得成功的过程模式。以点为线,进行扩展后,会发现大部分的文本,都可以寻找到其中的内在结构与作者的心智模式。

因此,我们在后续的教学,尤其是中高段的教学中,应该将自己的教学重点从低段一望可知的表层教学,转向深层的字面意思之外的作者写作结构和风格,让学生从小来领悟到文本内容的结构,优化其面对文章结构的逻辑思维方式。

我理解的五种解读法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 扈月星

薛老师所强调的五种教学解读的方法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提领法告诉我们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还原法强调寻找作者描写与实际事物的不同;原型法则注重文章内部的原型结构;见人法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本领能力,关注作者的实际生活;要素法则强调教师要解析原要素内涵,把握要素的文本落点。

对我印象最深的降维法则告诉我们,要回到学生的原有水平,见识文本表达的高明之处。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觉得学生不够“聪明”,有时候甚至不明白我们讲的内容。这就有可能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回归学生为本,如《火烧云》这一课,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中,往往会重点讲解ABB的词语或者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点。这个文章就可以和学生的实际写作联系起来,让他们明白描写颜色变换,只用单纯的好看、五颜六色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作者在文章中就用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单色词、双色词……说不清的颜色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将这些讲清楚,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不管是面对颜色描写、形状描写还是其他种种,都会以一种多维的方式来思考。

教材是宝 鉴宝有法

两江新区金州小学 吴江林

从“知其是宝、为何是宝、如何传宝”,我们需要思考,透过文本,我们真正要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

一、教材是宝。语文教材如宝,囊括了世间万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知道教材的内涵性、艺术性和人性,一篇篇课文告诉我们的绝不是识字与背诵,而应该是透过文本的内在涵养,比如抒情散文里面既包括了文字的优美,语言的生动,更包含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真实情感,透过文本感受这样的真情实感才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而文本的内涵才是其珍贵之处。通过薛法根老师的讲座,突然打开了语文的大门,原来文本的背后有着无数的宝藏可循,而寻宝的过程其实就寻找真善美,寻找语文真谛的过程。

二、赏鉴有法。知其宝,还得有鉴赏宝的实力。薛法根老师的讲座中,提出六大文本解读的方法,分别是: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要素法。这个六个方法告诉我们不仅要站在儿童立场,更要站在文本本身去解读,去还原,通过初步的见人事最终得以见“人”。这六类方法不仅对文本解读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教师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后的教学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分析,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寻找文章背后隐含的意义,提升自我鉴宝的经验。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字词句,更要学习文本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以及价值观。

于常人不可见处有所见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 刘 燕

听薛老师的讲座,我有些气愤!薛老师一讲,我就明白了,觉得简单明了;可在薛老师讲授之前,我却茫茫然找不到那个切口。其实,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于常人不可见处有所见。这一点常人不可见,往往就是打通学生学习任督二脉的穴位。这些切入点新、准、易,既准确抓住文本的特点,也规划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很妙!

听薛老师的讲座,真有些好玩!“三个层次”:见文、见情、见法,由表及里;“六个方法”从关键词句、文字艺术表达、文本结构、作者构思、作者风格、文本模仿等方面多维解读,实在是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一刹那,薛老师讲过的课文好像都明白了;回过头,解读一篇新课文,似乎又很难发现那个切口。能“于常人不可见处有所见”之人,自然不是常人。

接下来慢慢读薛老师的书,听薛老师的课,试着用薛老师讲授的方法去试着解读文本。学着像薛老师那样去读书、思考、构思,希望自己有所长进。

六法打开教材解读心智模式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 叶兆梅

用鉴宝的方法解读文本,用薛老六法寻找解读切口。薛老师的讲座如同他的课清爽、清简,接地气又意蕴丰厚,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意言兼得,这是语文教学人文性工具性统一这一属性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然而,引领学生得意容易,得言却难。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无从真正深入地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弄清楚作者构思行文的想法。薛老师的寻找文本解读切口六法:“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要素法”好记好理解:提领法——找关键语句;还原法——找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的差异,打开学生心智模式;原型法——把握一类文本的原型结构,找到教学的解剖刀;见人法——和作者对话,给学生价值观的引领;降维法——基于学情的对比中见识文本魅力;要素法——把握要素内涵 找准要素落点 。

其中“见人法”让我想到只有解读文本时做到和作者对话,教学才能真正落实课程育德。因为必须我们只有走进作者的生活、心里,把作者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解读通透了,才能在课堂上用作者的思想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三观,实现学生学文中精神的升华。如同《四季之美》不了解作者生活,不关注文章写景选取的时间节点,就无法理解作者忙里偷闲发现寻常事物之美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课程育德就会停留感悟热爱自然的说教之中,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就不能达到价值最大化。

薛老六法,打开我们文本解读心智模式,引领我们真正解读文本,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回味、理解、实践、运用!

解读六法给我的启示

两江新区金渝学校 何丽丽

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深刻反思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解读文本的诸,多不足,走马观花有之,舍本逐末有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等。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解读文本,薛老师提示我们,应多视角出发。从他的“提领法”和“原型法”看到文本的全貌,诗眼、文眼,文本原型结构,立足文本全局观;从“见人法”看到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背后的人,把握文本情感价值;从“还原法”“要素法”看到教者的视角,“还原法”追问写法,找到落差中的文本秘密;“要素法”解析语文要素内涵,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从“降维法”看到学生的视角,回到学生的原有水平,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只有透彻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真正知道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课堂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培养文本解读能力很重要

两江新区金渝学校王文婷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有多方位、多层次的理解,才能准确定位一篇课文的教学点。作为青年教师,我常常忽略教材解读,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去解读一篇课文,另一方面借鉴教学参考书上的文本解读更加快速、便捷。因此,我渐渐丧失了文本解读的能力,而教学设计的不合理,课堂教学现场“翻车”,教学效果不佳等,常常与教材解读不准确有关。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文本解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来源|课改行

薛法根组块教学理论著作(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