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享誉全球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汕头,父亲是校长,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李嘉诚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喜欢读书写字,聪明好学。按照这种环境成长,李嘉诚日后将成为一个教书匠或者学者。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1)

可是,生逢战乱,哪有净土,1940年,受战争影响,在上初中的李嘉诚跟着一家人逃难到了香港,去投靠了舅舅庄静庵。此时的庄静庵已经是香港的钟表大王,即使如此,李嘉诚一家人过得还是很艰辛,一家人全靠父亲在外工作养活,母亲负责照顾包括李嘉诚在内的三个孩子。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病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被迫放弃学业,走上了苦难的成长道路,来到了茶楼当一名跑堂的伙计,聪明伶俐的他总是能记住客人的喜好,有些客人还会给他小费,此时的命运仿佛又在作弄他,他患上了肺病,当时又没有钱去治病,又不敢跟家里人说,一家人生活都要靠他来维持。他只能每天早上跑到山顶上呼吸新鲜空气,最后竟然奇迹般的好了,即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也没有放弃任何能够学习的机会,他把日常省吃俭用的钱拿去地摊上买二手书,在学会贯通之后,又把二手书卖了,再买其他的书学习,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无论再苦再累他都扛了下了。正是这段茶楼跑堂的经历,让他真正意识到社会错综复杂,而变得圆滑,某种意义上洗去了他身上很多读书人的迂腐和故步自封。

后来舅舅安排他进入了钟表行当学徒,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认识了表妹庄月明,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庄月明家境优越,聪明伶俐,曾经还出国留学,妥妥的富家才女,表妹并没有看不起这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反而被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毅力以及勤奋好学的品质所吸引,她教会了李嘉诚很多知识,还有英语,一直在帮助他,鼓励他。也许是日久生情的缘故,后面他们的恋情遭到了舅舅的反对。

此时的李嘉诚认为在舅舅的庇护下自己难以茁壮成长,后面他离开了钟表行,在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当他生意蒸蒸日上、渐入佳境时,李嘉诚突然又要跳槽,纵然老板提出升职加薪,李嘉诚仍然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2)

从茶楼堂仔,到钟表店伙计,再到五金厂推销员。而这塑胶公司推销员的职位,是李嘉诚第四次全职的工作,同时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而香港时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出现了从欧美输出的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实用。当李嘉诚推销五金产品时,就敏锐察觉对手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和商业机会。

于是“别人工作8小时,我就工作16小时,以勤补拙”。且刻意结识朋友,建立友谊,拉拢潜在客户。才一年时间,他的销售额就是第二名的7倍。于是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20岁时担任总经理。可怕的是,他当上经理没多久,就毅然决然的辞职了。其实这时候李嘉诚的锋芒已经藏不住了。

他的不甘平庸和野心刻苦,助他在每个接触的领域都做到极致。别小瞧他瘦弱身板,看似腼腆性格,但他身上真的有很强的力量。

我们在评价李嘉诚的一生时,他幼年至20岁这段岁月,是最痛苦无力、却也最勤勉上进。与其他人相比较,李嘉诚从来都不是混日子得过且过之人。

​他想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他从来不会甘心于只在一个领域干到头就满足。

他也很清楚意识到,打工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人这辈子就是要骄傲硬气、志存高远。

于是1950年夏,李嘉诚在香港岛东北岸的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为什么会是筲箕湾呢?

两个字:“便宜。”

当时,筲箕湾在香港属于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只居住着几千名渔民,以及一些难民。难民们住在简陋的铁皮屋里,卫生环境普遍很差。但正是因为偏僻,租金才便宜。讨价还价后,李嘉诚在筲箕湾租下一栋破旧的仓库。简单维修,长江塑胶厂就在这栋仓库里蹒跚起步。

李嘉诚又是老板,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他什么都是一手做。

中间他还经历过资金链断裂危机,延误交货而被退回,有人无端取消订单等各种各样事件。再往后是著名的,李嘉诚去意大利偷师塑胶花生产,扩大规模,招揽大客户,开辟海外贸易。1958年,在李嘉诚30岁时,他的长江工业公司在塑胶业异军突起,李嘉诚也成为“塑胶花大王”,为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元的资金。

事业取得成就的李嘉诚终于得到了舅舅的认可,1963年,李嘉诚与庄月明成婚,1964年,生下长子李泽钜,1966年,生下次子李泽楷。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3)

而李嘉诚的雄心和愿景,又岂是一个小小的“塑胶花大王”。他想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一个人终其一生能走多远。

于是又逆流而上,进击房地产,大批买入。

要知道,如果他这一豪赌失败了,不仅是被人耻笑,十几年的心血钱财也都打水漂。危机危机,危险中蕴藏巨大机会。但你要眼光够准,敢赌,且倘若惨败,要愿赌服输。

他在香港大移民潮中“人弃我取,趁低吸纳”,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新建物业。

而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 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再往后,是1977年,长江实业参与地铁遮打战、金钟站的上盖兴建权竞投,从置地口中夺得这块肥肉,出人意料地成功(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称道和细思的故事,有空慢慢写)。紧接着购得中区著名的希尔顿酒店。

1978年,长实与香港第一财团汇丰银行携手合作,重建华人行。长江实业总部搬入位于中区心脏的华人行。从此,李嘉诚的事业攀上高峰。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4)

再往后,是接连不断的成就。

李嘉诚力助船王包玉刚大战英资九龙仓,“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李嘉诚看似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自己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

且在后续的和黄一役中,一石三鸟,卖给汇丰一份人情,获得汇丰好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玉刚去收购,还获得了包玉刚的感恩相报。

偏偏包玉刚和汇丰银行关系深厚,于是李嘉诚以小博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当时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让汇丰银行让步,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前大班韦理,无可奈何地评价,“相当于李嘉诚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长江实业暂时只需付20%,即1.278亿港元)

这进退自如的功力,已经是平常人这辈子都无法企及。

1979年,李嘉诚入主英资青洲英泥董事局。且恰好1979这一年,长江实业拥有的地盘物业首次超过置地,李嘉诚仍不满足,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推出四大屋村。

1985年,他又斥资29亿港元,从老对手置地手中购得港灯集团。

1986年,《信报》首次刊出香港十大财阀榜,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名列榜首,彻底实现赶超置地的宏愿。

1990年,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总投资84亿港元。2000年,他把持有四成多的orange公司股份出售给德国的电讯集团,作价1180亿港元,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纪录,orange是1996年上市的,李嘉诚用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爆升一倍。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5)

进入2000年,李嘉诚的个人资产高达126亿美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开始蝉联十几年的亚洲首富。

在此期间,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更是争气,纷纷为父亲的事业增砖添瓦。李嘉诚同样在中国大陆开展大面积大批量投资,创建汕头大学,事业如火如荼。

在实现财富自由与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李嘉诚积极还为教育与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从1980年开始,他陆续斥资18亿,在中央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汕头大学,1994年,支援家乡潮州贫困地区1100万元,建了50所基础教育学校,1997年,捐资1000万美元,为北京大学建新图书馆,2000年,捐资2000万美元,参与国家互联网internetii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

李嘉诚后续涉猎的领域真的太广了,塑胶业、房地产、石油、天然气、港口码头、超市零售、食品行业、酒吧餐厅、3G网络等,甚至是2013年投资区块链相关。

每一项成就,单个做出来都是精英人物。

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全才。

李嘉诚,李嘉诚,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再至后来在大陆大量囤地卖地,买下半个英国。

2018年5月10日,90岁的李嘉诚正式退休

成功背后都是伟大的苦难(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6)

李嘉诚,这一生得偿所愿。

将平凡个人的能力才智、勤勉付出发挥到极致。刻苦,朴素,自强不息,彪炳人生。

凡事绝不止步不前,杀伐决断,果敢睿智,志向高远。

编辑:枫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