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选调生你会后悔吗(一位选调生的真实感悟)

近日,“江苏选调生”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位选调生的工作手记,以自身经验讲述了基层工作的一些所思所想。

这位选调生名叫张显坤,201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工作于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乡。

在三年多时间里,他逐步适应从校门到部门、从桌头到田头、从看论文到写公文的转变。他表示,这些年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心中也有不少感悟。

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放弃了选调生你会后悔吗(一位选调生的真实感悟)(1)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

不怕脑子笨,就怕脑子懒。学习,须时刻抓在手上。

然而,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工作中也会看到,有的干部学习不够, 讲政策讲不过“上访户”,讲法律讲不过“拆迁户”,讲经济讲不过“个体户”

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从成为选调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时刻把学习抓在手上,脑子不停转起来,能力才能提起来,既是为提高自己而学,更是为事业发展而学。

学,就要秉承着“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的态度。

我坚持 向实践学 ,学办文、学办事、学办会,从接打电话、收发文件学起,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到筹会办会、拟稿撰文,再到征地拆迁、服务工程等等。

其中,我学习如何用最短的话把通知说清说明,用最少的字把情况写实写透,用最有效的办法把工作干成干好

同时,还 向书本和群众学 ,既学最新理论、也学土话方言;既学纪律准则,也学风俗习惯;既学业务知识,也学插秧种地,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努力成为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帮手。

当过“热锅上的蚂蚁”,才会有厚实的肩膀

不怕学历低,就怕阅历少,要敢把担子扛在肩上。

我们选调生刚参加工作,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知识缺见识,尤其在处理重大矛盾、突发事件时,心是虚的,腿是软的。

我想,组织上把我们放到基层培养,就是让我们能够受磨砺、长阅历,挑重担、长才干,也唯有经历过电闪雷鸣、风刮雨淋,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三年多来,我先后在乡党政办、信访、纪委、城建等多条线锻炼学习。

无论是党委、政府、人大换届阶段性工作,还是秸秆综禁、信访稳定等常态化工作,我都努力做到写好报告、干好后勤、搞好服务。

无论是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民生大事,还是铁路建设、项目推进等发展要事,我都坚持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访到群众中去、奔走在项目一线。

尤其在面对安置区工程错综复杂、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信任和鼓励下,挑起担子、摸索路子,推动该项工作重拾而上,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一团乱麻到路径明晰,从举步维艰到“柳暗花明”。

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只有当过“热锅上的蚂蚁”,接过“烫手山芋”,不断接受磨砺、丰富阅历,才能有一双能扛重任的厚实肩膀。

群众认可才是“功劳”,否则只是“徒劳”

付出再多的“苦劳”,只有群众认可才是“功劳”,否则只是“徒劳”,决不能辛苦忙了一身汗,群众只有一声叹。

书记曾说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层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打交道也最多,所以干工作要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既要努力付出苦劳,更要让群众满意认可,这才是最大的“功劳”,不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更不能把好事办砸、让实事落空。

我所在的小伊是连盐连镇铁路交汇地,征迁矛盾比较多,在乡铁路办工作时,有4户房屋在几年前先行拆除,现场评估没有实物,无法给出测算,最后导致无法补偿。

之后4户开始不停地阻工、上访,一直以来也都是执法队到现场保护施工。我想,铁路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能因为征地拆迁而失了“民心”。

通过向书记村长、左右邻居、评估公司等多方了解调查,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我请村书记约这4户一起到该组的小组长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谈,向他们说明未予补偿原因以及如何收集证明材料为他们争取补偿。

之后,在保障铁路顺利建设的同时,我拿出方案向乡党委政府汇报,赴县、市铁路办说明,请建设指挥部会办......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最终为他们请得款项,也保证了铁路快速有序建设。

经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生实事不仅要做了、更要做好,做到群众满意。

选调路上有酸甜苦辣,也有欢声笑语,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然四季收获着。

来源:江苏选调生、群众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