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加名词的四个字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条件及翻译)

在文言文里,当一个动词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这个动词便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翻译一般为“动词 的 名词”或“动词 名词”或换一个相应的名词。在下列条件下,动词活用为名词:

(一)动词充当主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动词不能充当主语,只有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才可充当主语。例如:

(1)传(chuán不习乎?(《论语·学而》)——(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一晚归。(蒲松龄《狼》)——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3)吾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我的射术不也是很高明的吗?(也可以说,动词“射”受定语“吾”的限制,活用为名词:箭术,射箭的本领。形容词“精”用在副词“不亦”后面,活用为动词:精通,高超)

(4)由是则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由此看来,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然而却有人不采用;由此看来,有可以躲避祸害的方法,然而却有人不采纳。

(5)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不至。(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但魏国的救兵却未到达。(动词“救”充当“至”的主语,活用为名词。旦暮,时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6)为(wèi)止,为(wèi)迟。(《庖丁解牛》)——视线(或“目光”)因为它集中,行动因为它迟缓。(为,介词,因为,其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族”)

(二)动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动词不能充当宾语,只有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才可充当宾语。例如:

(1)虽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夫(fú)大国,难测也,惧焉。(《曹刿论战》)——大国是难以推测(虚实)的,怕伏兵在那里。

(3)沛公旦日百余(jì)来见项王。(《鸿门宴》)——第二天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骑,一人一马)

(4)谷与鱼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sāng)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即“供养活着的人,安葬者)没有什么不满了。(动词“生”“死”分别作动词“养”“丧”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胜,尽。)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过秦论》)——追逐逃跑的败兵,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成河的血能使大盾牌漂浮。(动词“亡”“北”分别作动词“追”“逐”的宾语,活用为名词:逃亡的军队,溃败的军队。伏、漂,动词使动用法)

(6)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幼儿满室,米缸里没有余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资:凭借)

(7)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靠着南窗以寄托自己的傲世之情,深知容双膝的小屋容易使人安乐。(审,明白,知道。)

(8)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株治。(《五人墓碑记》)——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才不敢再株连治罪的暴行。(动词“株”“治”作动词“有”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9)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成功。(《伶官传序》)——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并且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动词“告”后省略宾语“之”)

(三)动词同形容词一样,受定语修饰限制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定语只能修饰限制名词。因此,这个动词前常有代词“”和结构助词“”作定语标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到达的人就更少了。(深,形作名,深的地方)

(2)后世之谬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说明白,这些哪能说得完呢!(形容词“谬”带宾语“其传”,用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词“名”的后面有“者”,用作动词: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

(3)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他们的继承人还有为侯的吗?(也可以说,动词“继”直接作主语,活用为名词)

(4)此亡秦耳。(《鸿门宴》)——这是已经灭亡的秦朝后继者罢了。(直接把主语“此”与谓语“亡……耳”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5)卒相与欢,刎(wěn)颈。(《廉颇蔺相如列传》)——(两人)最终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动词“交”活用为名词:①它的前边有定语标志“之”,受定语“刎颈”限制;②充当动词“为”的宾语。相与:一起,共同;与:结交,交往)

(6)殚其地出,竭其庐入。(《捕蛇者说》)——缴光他们地里出产,用完他们家里收入。(也可以说,动词“出”“入”分别充当“殚”“竭”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殚、竭:形使动,把……全部拿出来)

(7)燕赵收藏,韩魏经营,齐楚精英,几(jǐ)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收藏的金玉珠宝,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抢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指金玉珍宝。)

(四)动词出现在表被动得“”“为……所”句式中,活用为名词。因为介词“为”引出的施动者均是人或事物例如:

(1)是非木柿(feⅰ),岂能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或河水或洪水)带走呢?(是,这。之,代词,指石兽。)

(2)贾家庄几(jī)巡缴(jiào)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在贾家庄几乎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也可以说,动词“巡缴”作介词“为”的宾语,活用为名词。陵,通“凌”)

(五)动词在一个比喻句中作喻体,而本体又是一个名词,喻体的动词必活用为名词。因为本体与喻体的词性必须相同例如:

(1)急湍(tuān)甚(于)箭,猛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飞奔的骏马

动词加名词的四个字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条件及翻译)(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