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首行缩进两个方法(文章段落的首行是否需要缩进)

导语:习惯于阅读印刷文章的我,现在看电子文章时,发现它们并没有循规蹈矩地做到“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我带着疑惑,查了些资料,本文记录了我查找的过程。

段落首行缩进两个方法(文章段落的首行是否需要缩进)(1)

图源网络

百年前是否“首行缩进”?

让我们先看看100年前,也就是中国八股文向现代文转变时期的排版。

段落首行缩进两个方法(文章段落的首行是否需要缩进)(2)

  • ❷❸是中文传统的“由上自下,由右向左”排版;

  • ❸❹中的标点符号和现在的用法不同;

  • ❸中段落不缩进,因为是“竖向排版”;

  • ❹中无论中文还是西文,段落首行缩进不是2个字符;

  • 首行缩进几个字符,或“是否缩进”可能并非必须?(先保留疑问)

  • 我们做一个中文排版小实验

    假设有人写了—个短文,有三个段落,送到印刷厂制版印刷。由于印刷的纸张大小是有限的,排版空间有限,导致会岀现下图四种排版效果:

    段落首行缩进两个方法(文章段落的首行是否需要缩进)(3)

    本文原创配图

    • 图❶中,第二段最后一行恰巧排满了一行,导致读者阅读时,第二段与第三段无法区别。

    • 图❷中,虽然人为在每段前写了段落次序,但还是不够醒目。

    • 图❸中,在每段首行没有缩进,只是每段之间加了一个空行,段落看上去很清晰。

    • 图❹中,在每段首行缩进了2个字符,即方便阅读,又有效利用了版面空间。

    首行缩进是否必要

    早在百年前,中国新文化的先驱们,在将中文传统的“竖版(自上而下,自右向左)”阅读方式改为与西方世界一致的“横向(自左向右,自上而下)”方式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实验(如本文第一图中,陈独秀《青年杂志》的排版)。上图的❶和❷明显不利于读者阅读,这两种方案首先被否定。其次是上图的❸和❹,各有优劣,其中:

    • 图❸,每段增加空行,就需要缩小字体大小。百年前可没有计算机用来排版,那时候每个字都是用铅质的“字模”来印刷,印刷厂需要准备各种字号的字模,成本高。而且那时候印刷技术不是很精良,字迹模糊,如果字太小的话,有可能看不清,反而影响阅读效果。

    • 图❹,每段首行缩进两个字的空格。

      即便于识别段落,又不增加字模的成本。

    到了1919年,胡适与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朱希祖、马裕藻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 《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其《附则》中规定:“每段开端,必须低两格。” 并最终形成了现在“首行缩进2个字符”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沿用“首行缩进2个字符”的习惯,制定并修订了国标,其中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对“公文正文”规定如下:

    每自然段左空 2 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有关“首行缩进”的结论
    • 西方并没有“首行必须缩进”的规定。西文的段首是否缩进,缩进多少,以及段落之间留多少空间,都是由纸媒排版者根据栏目空间大小自己判断的。(请自行找纯西方的印刷品端详)

    • 亚洲东方字体中,日文据说首行缩进1个字符。有些港台印刷品并没有严格做到“首行缩进”或“首行缩进2字符”。

    • “首行缩进”只是用来方便读者识别段落,可以看作是纸媒印刷行业“不成文”的排版技巧。

    • 在国内,如果你印刷的是行政机关公文,或你公司有明文规定,请按规定做到“每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如果是其他类型的文字,可以不必遵守此规定。

    • 电子屏幕相比纸质印刷,可以通过手或鼠标进行上下/左右滑动,来增加阅读可视范围,不再受空间限制,因此目前很多电子媒体、网站的文章均不再遵守“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的规定或习惯,而是采用“每段首行顶格,增大每段的间隔距离”的形式区分段落,即美观,又不影响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