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水浸街(珠三角城事落雨大水浸街)

小北路是因小北城门而得名的,古代的小北门地处越秀山麓,游人如鲫,因此,洒楼茶室应运而生,逐渐便形成为一条热闹的街道了。

珠海水浸街(珠三角城事落雨大水浸街)(1)

广州自古依水而生、临水而长,河涌曾经承载过数不清的功能与城市回忆,广州人的生活,与河涌分不开。

古时,此地还没有纳入城区之前,它曾经是广州的古河道,文溪(古代指从白云山菖蒲涧到广州城这一段为甘溪,入广州城后一段才称文溪)的下游。

珠海水浸街(珠三角城事落雨大水浸街)(2)

文溪发源于白云山东麓的菖蒲涧,水流经上塘、下塘后,在今小北花圈分作两支:一支流过今天的仓边路注入清水濠出珠江,一支则经今天的大石街、华宁里,流入古西湖后再出珠江。

夏日广州

所以到了明成化三年(1467年)便在今朱紫岗附近凿渠,把文溪水斜引入东濠涌,不再让河水流经城内。古河道日久淤塞,仓边街成陆,古西湖也就在城内消失了。

可是这一带地势低洼,水浸仍然是不可避免。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广州连降大雨,引起山洪暴发,小北门一带顿成泽国。大水一直淹至芳草街、东华里附近,许多民房都被大水冲塌,居民驾筏逃生,逃不出去的,都被大水淹死。

小北路上一片荒凉,形成“红颜白发填沟渠,死作游魂生饿口”的悲惨景况。

在古代,这里还有许多湖泊散布其间,按照《白云粤秀二山合志》的介绍,这鱼塘占地辽阔,“烟波浩渺,藻荇交错”,一片青绿。鱼塘产鱼不少,收入可观,其收益归将军衙门所有,故老百姓称它为“挞子鱼塘”。至今小北路附近仍留下有一条叫挞子大街的街道。

历史上,广州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也常年面对水患。建城之始,治水就成了这城内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