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灾前兆(豫论场涝疫结合)

粮灾前兆(豫论场涝疫结合)(1)

□赵志疆

7月31日一大早,郑州人的朋友圈出现了一个“梗”——“涝疫结合”。字面意思一目了然,其中心态一言难尽,洪涝灾害造成的创伤尚未痊愈,新冠疫情又拉响了警报,郑州和郑州人,确实太难了。

出现这个“梗”的背景,大家都看到了:7月30日17时,郑州市二七区在例行检查中发现1例核酸初筛阳性,后经市疾控中心复核,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在复核的同时,郑州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开展流调、检测、消杀、隔离等相关工作。省长王凯第一时间到新郑机场检查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维护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实际上,“涝疫结合”既是郑州面对的严峻形势,同时也是相关部门积极应对的方向。洪水退去之后,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灾后消毒消杀防疫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灾后防疫消杀工作,坚决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疫情警报响起,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针对部分区域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封闭区、封控区、防控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做好辖区内群众的生活保障、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

洪水肆虐的时候,郑州市民守望相助,全国各地的爱心援助纷至沓来,无数普普通通的陌生人像英雄般挺身而出,他们给这个城市赋予温暖和力量,让人真切体会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国内本土疫情再现,南京疫情数字持续攀升,湖南张家界的一场大型演出让传播链不断延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陡然升级,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共同的敌人,同样不存在与世隔绝的“孤岛”,疫情阴霾仍未散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根弦还不能松。

防汛救灾时期,人员容易出现扎堆聚集,卫生条件相对比较简陋。这一波疫情有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发病时间短等明显特征,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既要统筹抓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也应该结合时间节点和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这也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长期良好的保障。在“四早”中,“早发现”是核心环节,以此为基础,才能落实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国内疫情的数次反弹,无一例外始于“早发现”失守。痛定思痛,能否实现“早发现”,是决定地区疫情防控形势的关键所在。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这样的原则不仅适用于防汛救灾,而且适用于疫情防控。只有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把风险想象得大一些,把预案制定得足一些,把措施规划得细一些,才能在迎战“涝疫结合”的复杂局面中打好主动战,下好先手棋。我们已经群策群力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这一次,一定能群防群控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粮灾前兆(豫论场涝疫结合)(2)

编辑:王丹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