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乔森综合征(装病博取同情关注)

“我是凯西,才19岁,正在与白血病搏斗。”

“我是凯西的母亲,女儿聪明又乐观,但正在死去。”

以第一人称或照护者角度描述身体病痛的网络故事最吸引人了,读者沉浸于患癌故事的感人分享,甚至想寄送礼物卡片鼓舞凯西与其母亲。

孟乔森综合征(装病博取同情关注)(1)

一段时间以后,大家才发现这些事情完全不存在,完全是个中年妇女在网络上为了捉住大家的眼球而编写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时实在不好区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喜欢让别人以为自己生病的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以及加工制造他人生病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孟乔森(Baron von Munchausen)是18世纪的德国男爵,男爵喜欢在晚餐宴客时诉说自己于战争时的经历,把自己的人生描述得天花乱坠,还被作家写成书籍出版,孟乔森因此成为夸张骗子的同义词。

那患孟乔森综合征代表怎样的意思呢?代表这位患者反复并故意地制造病症,夸大自己的不舒服,让其他人以为自己身体生病了,希望他人能看到自己受伤、病恹恹的一面。而且,这类病人他并不想痊愈,喜欢继续停留在虚弱无助的模样。这种与焦虑症和诈病不一样,焦虑的人通常是真的担心自己生了各种病,诈病通常是为了获取金钱、免兵役等更实质上的报酬,然而孟乔森综合征患者并非为了赚保险费而表现日常生活的失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个弱小的病患角色,成为他人注目的中心。

通常孟乔森综合征者会有以下症状

谎报自己的症状

通常会选择很难被量化或很难被反证说“你没有这些问题”的症状。类似说法是“我头非常痛”,或说“我刚刚失去意识,昏倒了一下才醒过来”,或者“我刚刚可能有癫痫发作,完全不记得了”。甚至这些患者会于网络上加入病友团体,诉说自己曾经濒死又奇迹复活的经历。

修改检查结果

像是要测体温时,先把温度计拿去加热,假装量到自己发烧并拍照上传。患者也可能会掉包尿液,或自己把血液混进尿液,企图让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自行创造症状

患者会自己割出或烫出某些伤口,并谎称为意外引起的。患者可能故意服用一些会让自己中毒的食物或药物,像是血压正常的人,却故意服用降血压药让自己血压降很低,产生头晕甚至昏倒的症状。有的则是刻意用弹力带、橡皮筋这类的绑住肢体,让手臂或腿呈现缺血、变成蓝紫色的模样。

自行加重伤害

若跌倒有了个伤口后,患者会故意多抹一些泥巴、土上去,让伤口看起来更严重,增加感染机率。手术多了个刀疤时,会故意在伤口还没愈合的时候又扯开伤口。

孟乔森综合征的原因不明,一般推论患者可能于孩子时代受到忽视或虐待,或曾经真的因为健康问题而时常住院,进而发现自己能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获取关心,像这时就能在社群上晒文写上“又住院了,别担心我”这类的话语,并获得满满关心留言,感受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并把照顾自己的责任过渡给他人。有些则是对能欺骗愚弄医生感到满意,好似自己获得了某种控制力量。根据研究,患孟乔森综合征的人常见于20到40岁之间有医疗背景的女性;以及30到50岁的未婚男性。整体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孟乔森综合征(装病博取同情关注)(2)

那要怎样从中看出端倪呢?以下几点或许暗示着病人有患孟乔森综合征的可能:

疾病史戏剧化但又前后不一致;

一旦开始治疗,又跑出新的、无法解释的症状;

状况变好后,很容易又复发了;

对医学名词或教科书如何形容疾病非常熟悉,描述症状时很像在背诵教科书;

检查结果都是正常,但患者又会跑出新的症状;

不希望医生与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过去的诊治医生会谈;

万一发现医生好像快拆穿他的谎言,就会再换一间诊所或医院;

四处求医,在不同城市找过许多医生;

就医时说自己过去得过很多病,却没有什么医学文件证据,可能推脱自己都一直住在国外

大费周章地找很多医生诊断、看病,但说到治疗就变得很迟疑。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疾病: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孟乔森综合征说的是自己表示身体有很多不舒服,而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则是指,照顾者通过加工被照顾者的病情,来博取大家的注意力。这里照顾者通常是妈妈的角色,被照顾者通常是其小孩。有些妈妈不是为了物质上的回报而加工小孩的病情,而是希望博取大家的关注。

美国曾有几个案例,像是妈妈故意多次喂食五岁小孩过量的盐,创造小孩体弱多病的模样,刷流量;当医疗人员试着解决小孩的病症、找出病因时,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妈妈表面上看起来很慈爱及关心小孩,有时甚至是过度介入医疗,但却会持续暗中加重孩子的伤势。

因此这类的小孩会因很多奇怪、无法解释的症状而住院的医疗史。小孩的状况变差常在妈妈单独于身边时发生,但医护人员不曾观察到同样的状况,后来小孩的检验结果与症状很不相符,或在小孩的尿液、血液、粪便检体找到不寻常化学物质。小孩住院时症状会恢复,但一回家又变糟(例如住院时从未癫痫发作,从未有脸色发青的状况,但一出院就又因为脸色发青,血氧下降而被送到急诊)。

这里我们提到孟乔森综合征与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原因,并非是叫大家随时随地怀疑别人在装病。其实站在医生及其他医疗人员的立场,我们都会先想“要如何减轻患者的病痛”与“找出患者的病因”,而不是用调查一个案子的心态(还得怀疑患者说法的可信度),医护人员倾向相信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说法。然而,任何人要得到正确、恰当治疗的前提本来就是要对自己的病情据实以告,如果不诚实,就很难得到适当的治疗。

孟乔森综合征的患者不是为了金钱等实质回馈而装病,通常是心理有个缺口,需要靠医生的沟通与诊治,通过心理分析与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改正这些行为,但由于患者通常只愿意承认自己有生理不适,不想面对心智问题与接受治疗。

孟乔森综合征(装病博取同情关注)(3)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会造成更多麻烦,因为受害者常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小孩,这些孩子很容易在照顾者的长期虐待下出现永久性的伤害、多次住院、甚至死亡。要如何保护受害者,及早发现照顾者竟是加害者,就需要强大的社会网友的帮忙监督了。说到底,我们或许更该对身边的人主动付出更多的关爱,否则在这种社会越冷漠的情况下,总有人会想要用这个坏方法博取关注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