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

本文由固生堂特聘专家韦芳宁博士指导撰写

固生堂中医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1)

“哇,这个美女笑起来好美!”

“那是,你看,她有卧蚕,笑起来自然好看。”

“就是古书所描述的美人卧蚕吗?据说有美人卧蚕的人,命都很好呢……”

如果你在路上听到有人这样说你,一定会很开心吧?

可如果是在医院,医生说你患了卧蚕,那就大件事了!这可能是你身体状况,出了大问题!

这一次,堂主本来是想找医生了解一下卧蚕和黑眼圈的区别,结果,却被“卧蚕”的另一面,着实震惊到了!

原来,医生口中的卧蚕,是指眼睑浮肿,这可是慢性病的早期表现,如果你被医生诊断为卧蚕,那说明,你的身体器官,可能出现了严重的病变!

别慌!我们今天就来具体说一说,美人卧蚕、病态卧蚕、黑眼圈和眼袋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1

概念科普

美人卧蚕

美人卧蚕是眼轮匝肌局部肥厚,指的是紧邻睫毛下缘一条约四到七毫米带状隆起物,看来好像一条小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看起来十分有魅力,而且笑起来会更加明显,让眼睛会说话一般,这是一种十分生动贴切的形容。

需要注意的是,卧蚕一般都是天生的,后天是无法长出来的哦!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2)

病态卧蚕

病态卧蚕属于水肿,指眼睑浮肿,上下眼圈上,像有两个大大肥肥的蚕虫躺在上面。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中提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壮曰水。”就是说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是水肿病的一种。人的眼睛像有东西包起来,像肿了一样,就像是蚕虫趴在上面一样。这种情况,是和人的肾脏和脾的状况都有关系的。而且,这类卧蚕,大都是后天因身体的病变引起的,并非天生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3)

黑眼圈

黑眼圈不是肿,是以各种颜色的改变的方式呈现。整个眼圈,黑得很严重,像是熊猫一样,这主要是色素的沉着,可能是肾虚、血瘀的原因。

睡眠不足,肾气不足,另外气虚,晚上熬夜太多,精阴消耗太多,阴血不足,造成血瘀,从而造成黑眼圈。临床上,中医认为大部分都是肾虚和血瘀的情况。而气虚、阳虚、血虚等,都会造成血瘀。

从西医的角度,往往合并失眠,或生殖泌尿系统等,这些问题都排除解决了,黑眼圈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黑眼圈,也是一个慢性病的标志。如果时间长了,或者成了熊猫眼那样,就要及时就医了!

眼袋

眼袋也是一团凸出物,但距离下睫毛较远,在美人卧蚕位置的下方。它是由皮肤肌肉松弛引起的,或是脂肪凸出所致,是大量脂肪堆积在人的下眼睑皮下组织中久而久之形成的一半圆形的袋状物。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4)

2

小心!

病态卧蚕往往伴脏器或全身性病变

一般来说,眼睛浮肿是慢性病的早期变现,如果平时没有卧蚕的你,突然发现有了卧蚕,那你需要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判断你是卧蚕,那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般来说,卧蚕的变现为上下眼睑的浮肿。这是水多、湿气的一种表现,常常和肺、脾、肾等都有关系。严重的水肿,往往还伴有脚浮肿等全身病变,这是身体有严重病变的一种反应。

韦芳宁主任介绍,这往往都是因为脾虚、肾虚和肺气虚,说明这上、下三个脏腑有了问题,有了病变,导致身体水湿过重,水湿内停,也就是常说的身体里该排的水排不出来。湿是一种轻微的状况,久了之后就会变水,变成水肿了就是一个严重的病变了。

据介绍,类似慢性肾炎等一些慢性的肾脏疾病的初期,往往发现不了。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不同,每个人的水肿情况,也会分轻、中和重度。比如,轻度的,会在早上起来会发现眼睑有一些轻度的水肿,但白天上班后,又慢慢消失了。但如果不注意,就会发展到中度、重度。

比如,黄帝内经中说的,颈部有搏动、还有气喘,那就是严重的水肿。如果等到这个时候,就很晚了。比如一些肾脏病的病人,一发现就是肾功能衰竭,要去做透析治疗了。

韦主任痛心的表示,很多肾病的病人,往往在早期发现一些轻微问题的时候,没有重视,而是忙着工作,等到最后顶不住了去医院一看,发现已经肾功能衰竭,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但也已经是既定事实了。

她提醒,眼睑水肿其实是慢性病的一种早期表现。堂主提醒,如果天生没有卧蚕的您,突然有了卧蚕,就要注意了;或是您发现有长时间的眼睑水肿(病态卧蚕)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早重视起来。

其实,做一个简单的小便检查,基本就能确定有没有问题了。所以,大家要及时体检,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的小变化哟。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5)

3

预防

1、规律生活很重要;

2、有小毛病就要看医生,不要等扛不住了再看医生。韦主任提醒,人在生病前,是有预兆的,会出现体质改变到长期亚健康的一个过程。

3、俗话说上医治未病,所以,大家也要有治未病的意识,不要等到生病治已病,而应该提前治未病。

韦主任说,医学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生大病。中医老祖宗,就有治未病的概念。所以,在你体质发生问题时,就要及时干预调理,避免疾病上身,你get到了吗?

医生

天生的卧蚕是怎么形成的(有卧蚕不一定好)(6)

韦芳宁 教授、主任医师

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从医3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师承弟子。

现任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二沙体质辨识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曾获广东省体检医学会先进个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获羊城好医生称号,2018年胡润中国好医生称号。

擅长

1、肾病的中西医治疗与调养。如水肿、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肾炎、肾衰竭的诊治。

2、身体体质调养。如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过敏体质调养及中医膏方的时令调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