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

“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了一声爸妈。”这首曾经感动无数国人的《时间都去哪了》歌词道出了父母一生的辛劳和慈爱,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唱出了无数子女的心疼和感恩。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1)

自古以来我们倡导百善孝为先,一声”爸妈“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是中国人对父母亲的敬爱和尊重。

在古装剧中,子女对父母亲的称谓多为“爹”“娘”,或有“父亲,娘亲”,到了现代,普遍都是改成了”爸妈“这个称呼。是那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有”爸妈“的叫法呢?答案或许大跌你的眼镜。

1800年前,“爸妈”已经存在

“爸妈”的叫法多少让人觉得是现代产物,特别是现在全球语言的通用,很多国家对爸妈称呼的发音都是大同小异的背景下。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2)

其实,在我国三国时期《广雅·释亲篇》中就有爸妈的叫法,而且不是同音,指的就是父母亲。所以,所谓的“爸妈”的称呼,在古老的历史中已经落伍过一次了。

也许是古人对父母亲扎根入骨的孝悌基因,又或许是古人不甘于对双亲如此单调的称呼,在五千年的瑰丽字典里,人们用尽所有心思对父母亲的称呼进行重组改良优化创新。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3)

家尊,家慈,家翁,寿堂,椿庭,仙萱(合称椿萱)……”这一个个雍容大气的雅称,带着传统大家风范的的古典气息,填充到我们的文化词典里,见证了我们中国孝文化的一部分。

父母亲的有趣称谓

“爹娘”的叫法,普遍是汉族历史沿用下来的,我国民族众多,光这点也知道对父母的称呼不止一种。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4)

历史文化变迁中,地方特色语言的使用,让人们对父母亲有了多种多样的叫法,不仅有特色,还很有内涵。

爸爸是“爷爷”。《木兰诗》中花木兰讲述自己代父从军的故事,对自己父亲的称谓就是“阿爷”。

当时的爷其实是通假字“耶”,只是后期的演化才变成爷字。在唐朝时期,古人就有称自己的爸爸为“耶耶”。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5)

这样的叫法其实在部分地方也有流传下来,至今被使用,比如广西的部分乡里,仍然有一些叫法称呼自己父亲为“阿耶”。

是父亲,也是哥哥。《增广贤文》里有云: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血浓于水,亲情直至,古有忘年交,也有忘辈亲。

在唐代,“哥”即代表父亲。《旧唐书》里就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唐玄宗夸自己父亲时候说了句“四哥仁孝”(注: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是武则天的第四子,故称“四哥”),这种用法也不是个例,在其他文献里也可看到,可见这是当时的一种标准称呼。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6)

对父母的称谓还有很多不同不胜枚举,对母亲的称呼,也有叫“阿娘,阿母,阿婶”甚至宋朝时期,母亲有被称“姐姐”的。

也许古代人对父亲的称呼只是在辈分间有所转换,但是有的地方的称呼就显得比较有趣。

老豆不是豆

香港人对父亲的称谓怕是有很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又有些上头——“老豆”,这是属于地方独有的亲切称呼。老可以理解,那豆是什么?这什么意思呢?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7)

原来这是引用了《三字经》中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窦燕山作为模范,所有父亲就有了统一的叫法“老窦”,谐音流传下来就变成了“老豆”。

尽管现代人对辈分称谓明确了许多,却仍然阻挡不了年轻人对父母亲爱称的创造力。从“皇阿玛,皇额娘”到“老头儿,老太太”雅俗共赏,齐聚一堂。

那关于“爸妈”的叫法,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关于这个有以下几种说法。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8)

第一种是舶来语,就是从外国传进来的“洋气”叫法,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毕竟外语刚在我国火的时候,爹娘不就是从“爹地妈咪”过度到“爸爸”“妈妈”的吗。

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三国时期我们还没机会有舶来物,更别说称谓,所以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可靠。

第二种说法是近现代普通话,白话推广的时候开始使用的。个人觉得时间可以再往前推移一些。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9)

还记得清末时期,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就有“皇爸爸”“亲爸爸”的称谓,一来显示亲密,二来暗示当朝慈禧的绝对权力地位。

如果说三国的爸妈称谓是个开端,那么也许这个时期是这个称谓流行的重要契机。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语言和生理角度分析,据说婴儿的最初发声大部分是以“baba,mama”为母音,所以孩子天生就会这个词汇。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10)

但是纵观历史各届爸妈称呼和地方延承,这个说法也有些牵强。毕竟没有统一的探索发现,这两个发音是全人类刚会说话发出的第一个音节。

称呼爸妈有什么讲究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尽管我们对父母亲的称呼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取什么称呼一般都会有一定的讲究,不可以随便乱取。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11)

首先,就是要避讳父母亲的名字。在古代直呼父母亲的名称是大忌,如果谈话或者是书信中需要提到甚至其中的一个字,都需要想办法避讳。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就有梅长苏写的游记因为避讳自己母亲名字少了两笔被识破的桥段。

其次,父母亲的称谓为表达尊重,会加上“尊”“家”“君”等正式称谓以显辈分,中国人自古强调言行合一,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子弟称呼父母的时候有时还要行礼表示敬重。

古人的父母是怎么称呼(古人就称父母为)(12)

全天下父母亲与子女间无形的血缘关系被化作一个个爱称溢于言表,表达的是父母亲对子女的舐犊情深,更展现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敬重。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地方文化如何日新月异,这种从远古传承下来的联系却不仅仅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不知道你是如何称呼自己的爸妈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