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

说起京剧近代改革的先驱,那不能不提梅兰芳先生。他不但是京剧改革的先驱,而且也是改革成功的一个典范。但是他的改革成果,都是经过了很多的实验以后,去其糟粕留起精华的产物。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1)

京剧艺术家,革新家梅兰芳先生

很多他早年排演出来的新戏,虽然很叫座,但是后来他都不演了,因为他慢慢地明白了中国戏曲的原理,知道了什么应该保留,什么不应该保留。所以现在的有些戏曲人,弄的那些新玩意儿,都是人家玩儿剩下的。

他们不吸取人家的教训,还在一味地走老路,费时,费钱,费力,结果劳民伤财。他们既没有梅兰芳那样的能力,也没有辅佐梅兰芳的那些人的本事,所以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只能是弄一出丢一出,弄一出丢一出,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京剧不败在这些人的手里,怎么可能呢?

梅兰芳,自从他年轻时候去了上海几次,回来以后,他就受海派文化影响,开始着手改革“京朝派”的京剧。确实,海派的那种新鲜的东西,让他眼前一亮,他对旦角儿的改革力度之大,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一点,不但京剧旦角各流派受益,而且其他剧种的旦角儿也受他的影响很大,因此,说他是一代大宗师一点儿都不为过。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2)

梅兰芳的新编戏《一缕麻》

那么他早期排演的一些新编戏,其实都从方方面面进行着各种尝试,今天我们所说的这出戏叫作《俊袭人》,这是一出“红楼戏”,在1927年首演于北京开明剧场。此剧就一幕,布景富丽堂皇。故事取材于原著的第二十一回,由梅的幕僚写手齐如山编剧。取回目“俊袭人娇嗔箴宝玉”前三字为剧名。

梅兰芳在这出戏里实验的是哪些方面呢?就是对传统布景道具切末的一种改革改良实验。

怎么改良实验呢?因为传统京剧的布景,一般都是在舞台的正中央,挂一张绣有图案的幕布,俗称“守旧”,幕布的两边,有两个用布帘儿做的门,一个叫“出将”,另外一个叫“入相”。台上呢,也是以一桌二椅为基本形态。这个桌椅可以表现成家里的桌椅板凳,也可以表现成供桌书案,还可以表现成桥梁甚至高山峻岭,这些都可以用这个一桌二椅来表示,那么它就是一种意象的东西。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3)

传统戏曲戏台上的一桌二椅

梅兰芳当时受海派的话剧影响,于是他想用另外一种写实的手法,来改革一下舞台上面的这种情况,看看是不是能够趟出一条新路。

这出戏非常简单,它的人物只有四个(还有记载说还有一个丫鬟,这个先不说):一个是梅兰芳扮演的袭人(青衣),一个是姜妙香扮演的宝玉(小生),一个是肖长华扮演的茗烟儿(丑角)也就是贾宝玉的书童,一个是魏莲芳扮演的小丫鬟四儿(小旦)四个人。

上面说了,这出戏的场次只有一场,它很像是袭人的独幕剧。但这出戏的布景道具切末,实在是太多太写实了,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几乎把一个大宅门里,卧室书房的物件几乎全都搬到舞台上去了。实际也是,台上的这些花梨木,紫檀木的家具,床、书桌,太师椅,多宝阁,花架子,一大堆的灯笼等等都是从梅兰芳的家里搬过来的,演一出戏,就像搬家一样。

场景也是两间房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书房,其实说白了,就跟话剧是一样的,中间有个隔板,从这面儿绕在那面儿,在从那边转到这边儿,和传统的那个戏简直是一点儿都不一样,就是一个话剧的翻版。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4)

梅派新编戏《俊袭人》

故事也很简单,就是袭人劝告宝玉一定要努力上进,不要沉溺于脂粉堆里混日子,结果宝玉不高兴,袭人郁闷,后来两人又和好了,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那么开场袭人先是唱了一段“西皮慢板”:“没奈何且把这女红来整”,然后一边唱一边做着针线,好像是若有所思。

这段慢板唱完了以后,宝玉上场,上场以后袭人上去跟他搭几个身段儿的架子,然后就开始用言语规劝他。劝着劝着,贾宝玉就开始不高兴了,然后袭人想说又不敢说,欲言又止。这时候,茗烟上来叫宝玉去吃饭,然后宝玉和茗烟两个人就下去了。

袭人看这种情况,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自言自语了几句,又唱了一段“二六”:“好男儿在青春竟无志气”。一会儿宝玉又回来了,故意不理袭人和四儿谈笑,一会儿独自就跑的卧室里睡觉去了,袭人在一旁,又气又恼,但是又没有办法,接着又唱了一段“南梆子”:

见此情不由人自思自忖,

他竟然独自睡反面无情。

每日里同姊妹嬉游无定,

全不管奴这里一片柔情。

呆公子小酒窝犹含怒意,

我只得拥鸳被细语温存。

后来贾宝玉起来觉得不太好,俩人又说了几句话,言归于好,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吧。其实论表演根本就没有做表身段的地方,因为台上满满当当的,也就卖梅兰芳的这三段的唱。还别说,这三段唱都灌了唱盘,流传了下来。

其实如果你要是把这个唱和韵白去掉,用普通话来念台词,那其实就是一出独幕话剧。那么要是这样,这种改革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说白了,就是用中国的青花大罐,来装威士忌和白兰地。这算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进步在哪里?

但是那时候的一些文化人,他不这样想,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些所谓“学贯中西”的文化人,他们天天在报纸上刊物上写文章,“嘚不嘚嘚不嘚”地,反复说旧剧不好,旧剧如何的陈旧而没有新意!本来这些唱戏的艺人,多数就没什么文化,结果被这么反复地叨叨,自己也开始糊涂了,觉得人家说的,旧剧的一些特性,比如说什么虚拟性呀,综合性呀,程式化都是陈旧的东西,都不应该要!就应该引进一些西方的新的写实的玩意儿,那个先进!要和话剧结合。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5)

不伦不类的新编戏

于是梅兰芳等一些国戏的艺人,就做了一个又一个这方面的实验,结果实验可以讲大部分都失败了!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很多弊端存在。

以这出《俊袭人》举例。大家知道,中国戏是歌舞并重的,“以歌舞演故事”。满台的布景“切末”家具乱七八糟,多宝阁上面还放着瓶瓶罐罐儿,你说中国戏它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你这一扬袖子,没准儿就把多宝阁上的瓷瓶就挂下来了,你这一抬腿没准儿又碰了太师椅,再一后退,没准儿又碰了桌角凳子角了,你说这还怎么来演?

也不知道受新文化流毒的那些所谓文化人是怎么想的,觉得自己高明得不行,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传统戏曲是什么,就随便下结论,彻底否定,其实就是受了西方一些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的什么都不行,“民族虚无主义”,看见了并不去弄懂而是上来就大批特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糟粕,没一样好的,旧剧更是如此!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觉得可笑又心痛的事情。

还有一点,这出戏里对人物的安排也特别有意思,除了贾宝玉和袭人有一些交流和对话唱腔以外,其他的两个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个活动的道具。有这俩人不多,没这俩人不少。而且限于台上的空间,根本就不可能有别的变化,观众更是没有一点想象的空间,将传统的好处全部给抹杀了。因为布景道具都是写实的,是死的。对于观众来说,也只不过是去听梅兰芳扮演的袭人的这三段唱去了。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6)

梅兰芳演《俊袭人》

剧情即“温”又拖沓,没有一点意趣。因此这出戏推出以后,梅兰芳没演了几场,就把它挂起来不再上演了。舆论剧评上也多是反对意见,很多剧评人都列出了上述的缺点,我也觉得奇怪,这些剧评人,你们不是说传统的东西陈旧,西方的那些话剧先进嘛,你们为什么还要列出这些缺点的,这真是让人感到矛盾,令人百思不解。这出戏虽然也还有不错的票房收入,但观众开始也就看个新鲜,没有什么吸引他们的点,他们看过一次就不再想看第二次了。

如果没有梅兰芳演这个角色,绝对是没有人会去看的,其实这个看点,还是国戏的特性之一,就是名角儿是一出戏的支撑支柱。这出戏,梅兰芳后来再也没有拿出来演过。他的弟子,也没几个人会唱。这只不过就是他,一生舞台艺术生活中的一个实验品罢了,作用可能也只是给后人起个借鉴。但是今天的所谓戏曲人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看来这出戏算是白排了。

梅兰芳他都演过什么京剧(梅兰芳编演的新京剧俊袭人为什么没流传下来)(7)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