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虽然端午还要等两天,但是各大小商店早已经在卖粽子了。是的,过端午要吃粽子,这是端午节习俗。可是,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呢?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1)

祭祀屈原?说对了一半,的确是为了祭祀,但不是祭祀屈原。至少,在魏晋之前,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黍崇拜到以黍祭祀

早在先秦乃至更早的时候,人们的主食有黍、稷、稻和麦等。这些主食中,黍不仅可以做饭,还能酿酒,做糕点等。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也产生了农作物崇拜,即用祭黍和用黍祭祀先祖、鬼神等。

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过用黍祭祀的事情。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2)

《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这段话怎么翻译,有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天子祭祀先祖的时候,用到了黍。这里的黍自然不是生黍,肯定是煮熟后的。

角黍为何是牛角状?

煮熟后的黍饭,要用菰叶或者其他叶子裹成牛角形状,称之为"角黍"。为什么要做成牛角形状的呢?

原来,古代天子祭祀的时候,要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这三种动物在准备祭祀前,要放在牢中养着,所以也称之为"牢"。但是天子和诸侯的牢,有区别。诸侯只能用猪羊,称为少牢;天子用牛羊猪,称为太牢。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牛在古代一直都用于耕地,如果杀牛太多,那么用来耕地的牛就会少了。而中国又一直是农耕国家,耕地种地太重要,为了保护牛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历代皇帝都禁止杀牛,如果偷偷杀牛或者吃牛肉还会被惩罚。

又不能杀牛祭祀,又必须用牛,怎么办?

古代聪明啊!他们用代替物,比如牛角状的东西来代替牛,这样既能表达祭祀之礼,又没有真的杀牛,一举两得,完美!

于是,黍就被做成了牛角状。

南北朝时期,随着南北方饮食交流,角黍和南方筒饭的结合,形成了粽子。

为何要在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

最初的时候,是夏至日吃粽子,这个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当时和屈原还没有关系。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4)

早在汉代的时候,端午至少纪念过介子推、曹娥、伍子胥、陈临和屈原等人。但是因为纪念屈原的地方多,而且屈原爱国的思想伟大,逐渐形成了屈原独胜的局面,到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大家都在纪念屈原了。

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

《襄阳风俗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缠丝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屈原投江自杀后,他的妻子经常把食物投入水中祭祀他。后来屈原托梦给他妻子,她投的食物都被蛟龙抢去吃了。龙怕五彩丝和竹子,然后他妻子就用竹子做成粽子,缠上五色丝,这样投入水中,蛟龙就不敢吃了。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要纪念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5)

同样的故事,在《续齐谐记》中也有记载。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

《续齐谐记》是南朝梁时吴均所写的一部神话志怪小说。吴均和屈原,无论是所处的时代,还是理念都很像。这种小说很受人们喜欢,从此这个说法便流传了下来。

从此以后,逐渐兴起了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实际上,投粽子于水,更可能来源于史前时期先祖进行谷神崇拜时,投物于水的习惯。(观点源于方清刚《端午考——粽子投水探奥》)吴均等人可能是根据南方人投粽子于水祭神的习俗,编写出来的屈原神话故事。

不管怎么说,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牢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